中新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邢利宇)为人才建言,为新时代助力。全国政协19日在北京召开“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专题协商会。
近80位全国政协委员参会,30位委员、专家在会上发言,370多位委员通过委员履职平台和读书智能平台发表意见,围绕近年人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言咨政。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是关键。我们需要做的是,营造一个大环境,打造无数小舞台,释放出人才的巨大创造力。”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建议,切实完善人才评价。大胆放权,充分赋权,给予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
“应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让千百万人才个体的创造力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洪流。”刘忠范提出。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认为,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必须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低碳绿色发展,需要科技先行,人才引领。
他建议,围绕低碳绿色发展在科技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发挥现有科技人才的作用,为低碳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着眼长远,在高等学校设置相应的学科和专业,培养“双碳”人才,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保证。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对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建议,探索多元化、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科+人工智能、工科+医学”双学位、主辅修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全新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将新知识、新技术、新业态融入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晓红着眼西部人才工作。她建议,在西部布局一批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的前沿科学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平台,以重大项目和平台集聚优秀人才,精准支持西部区域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尚勇提出,采用特区模式加快人才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心城市中,优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在深化科教融合等人才发展综合改革、建立“四个机制”上先行先试,赋予更大的改革探索自主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