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聚焦“人文” 摄影记者李晓果集结37年纪实代表作重庆办展

2022-07-26 19:47: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7月26日电 (钟旖 景诗雁)“1983年大学毕业进入新华社,那时的我从未使用过相机,对摄影可谓一窍不通。怎么也想象不到,当2020年我退休时,37年的新闻摄影生涯密密麻麻写满了我的一生,填满了我的生活。”26日,回望来时路,已从新华社高级记者岗位退休,现任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的李晓果如是说。

  当天,“触摸心灵——1983-2020‘晓果视界’新闻纪实摄影展”在重庆市开展。展览以《真情》《命运》《生态》《崛起》《战殇》五个主题、163幅作品,集中展出了李晓果担任新华社摄影记者37年来,聚焦人文关怀的视觉表达。

  李晓果是国内专题纪实摄影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他的足迹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无论河清海晏还是硝烟弥漫,无论欢庆场面还是抗灾现场,他用镜头,见证和定格了时代的风雨,捕捉了诸多尘世生活中难得而又深刻的画面。

  “所有的新闻摄影都是纪实摄影,但并不是所有的纪实摄影都是新闻摄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徐祖根在现场致辞时说,同样是记录社会、记录现实、记录人文,新闻摄影的要求更高、工作难度更大,新闻摄影还必须实现传播,没有传播的照片等于零。徐祖根认为,李晓果的摄影作品很好地展现了记者的“四力”(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对新闻摄影界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摄影的灵魂是我们的思想境界,任何高端智能的工具只是表达思想的方式和载体。”李晓果在总结其半生摄影生涯时说,曾经,个人能拥有一部专业相机是多么让人羡慕;而今,全民都可以拿手机拍照片、拍视频……以后会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好的作品不取决于使用什么工具,而在于拍摄者的思想与认知,特别是与人类的共情。

  李晓果认为,那些能真正打动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好照片必然包含了人类丰富和饱满的情感因素,大都以强烈鲜明的形象感染力表现和反映人的喜怒哀乐、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性的善恶美丑,体现出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人文意识,以及对公正、和平等的呐喊和呼唤。

  李晓果在现场表示,“人文追求”,自始至终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它像灯塔一样,将始终引导着自己一路成长、一路前行。

  据悉,本次展览由重庆市文联指导,重庆市摄影家协会、重庆市新闻摄影学会主办。(完)

  • 相关阅读
  • 查处“吃公函”案件应注意什么

      业务论坛 | 查处“吃公函”案件应注意什么  严肃整治公务接待中“吃公函”问题,是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吃公函”是当前“四风”隐形变异的一种新形式、新变种,它将公务接待函当作吃喝...

    时间:07-27
  • 她只是染了粉红色头发

    一夜之间,郑灵华在网络上突然多了许多个“身份”: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以及更多污言秽语出现在网络留言里——只因她染了粉红色的头发。  “我想在拍毕业照的时候更好看一点。”现实中,...

    时间:07-27
  • 两岁女童感染性病?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任重道远

      近日,一名两岁女童患上尖锐湿疣一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上个周末,微博用户@许超医生 曝光这起罕见病例后,众多网友都将愤怒指向了导致当事女童患病的责任人。正如多名医学专业博主所科普的,尖锐湿疣主要是...

    时间:07-27
  • “在网上高调”不该成为被骚扰的理由

      2020年,美国恐怖片《隐形人》上映。影片的惊悚之处在于,女主角要对抗的恶行,明明证据确凿存在,却又隐匿于看不见的空气。对遭遇网络骚扰和威胁的受害者来说,想要拿起反击的武器,并不比电影女主角奋力求生来...

    时间:07-27
  • “马菲博士”就是“水博”?走出学历鄙视怪圈

      近日,湖南邵阳学院斥资19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一事引发热议。国内的高校教师去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的“注水大学”转一圈,再以“海归人才”的名义被原校引进,类似操作并非个例。可以说,这样的...

    时间:07-27
  • 又一条西电东送“高速路”竣工

      又一条西电东送“高速路”竣工(产经观察·重大工程捷报传④)  7月1日,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5省市,全长2080公里的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白鹤滩—江苏工程”)竣工投产。...

    时间:07-27
  • 做好海归服务 凝聚青年力量

      做好海归服务 凝聚青年力量 (创业派)  “海归人才是国家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海归是经济发展的弄潮儿、科技创新的追梦人、文化交流的传播者。”四川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归国人士企业联合会会长王涛如是...

    时间:07-27
  • “数字经济中的民事权益保护”系列之十三:电信网络诈骗中的民事责任

      电信网络诈骗中的民事责任【 “数字经济中的民事权益保护”系列之十三:】  □ 程啸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据很大比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

    时间:07-27
  • 数据正成为“新农资” 助力传统农业从“泥里”跃升“云上”

      蛋鸡养殖机器人“解放”养鸡户双手、乡村孩子通过VR实验室“操作”复杂的化学实验、电子村务告示牌成为村民的智慧信息台……在福州召开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展厅内多项前沿科技成果聚焦数字乡村建设,展...

    时间:07-27
  • 自动驾驶“浪潮”奔涌而来

      自动驾驶“浪潮”奔涌而来【减少交通事故 提升城市宜居性】  【科技创新世界潮】  ◎本报记者 刘 霞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是算法、传感器、执行器、汽车部件、运行软件以及处理器强强携手的复杂组合,其中每个...

    时间:07-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