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2022-08-04 05:47: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提出,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夏粮丰收增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供稳价防通胀、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下半年要继续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要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提高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确保全年稳产增产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今年夏粮生产经受了去年罕见秋汛、农资价格上涨、疫情多点散发、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等多重考验,再创历史新高,高位增产1%。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夏粮增产丰收为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为稳物价稳预期增信心、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为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添了充足底气,也为稳定世界粮食市场和全球食品安全作出了中国贡献。

  粮价是百价之基。上半年我国物价总体平稳,这在全球普遍高通胀形势下实属不易。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能否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关键看秋粮。目前,各地农民正抢抓农业生产,南方主产区早稻收获基本结束,晚稻栽插有序推进,北方主产区忙着做好秋粮田间管理。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今年秋粮丰收有一定基础。初步预计,今年秋粮面积有望超过13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秋粮长势总体正常。”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刘莉华说。

  今年以来,国际粮价持续飙升,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采取了诸多超常超强措施抓粮食生产。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认为,在夏粮、早稻丰收的基础上,各地要压实责任,毫不松懈抓好秋粮生产,不误农时落实晚稻和晚秋粮食种植面积。要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理念,有效防范旱涝、病虫害等灾害,确保早稻和秋粮保质保量归仓。

  协同产购储加销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粮食从丰收在田、丰收在手到丰收入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统筹做好夏粮收购和生产、加工、储备、销售等各环节工作,形成粮食市场保供稳市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疫情持续反复、自然灾害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

  今年国内小麦、油菜籽、早籼稻收购价格保持较高水平,粮食贸易、加工、储备等企业采购意愿较强,入市积极、购销活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4251万吨,油菜籽77万吨,早籼稻216万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秦玉云表示,各地要实实在在解决收购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从严从重查处“打白条”、压级压价、哄抬价格、虚假收购、以陈顶新、以次充好等损害国家利益、坑害种粮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一直高位运行,涨价预期较强。我国库存充足,调控基础扎实,通过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强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轮换的协同运作,尽量保持均衡轮换;不断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和小麦拍卖,进一步增加市场粮源供应。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家政策性粮食累计成交771.9万吨。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涵盖加工、供应、配送、储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能有效应对和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在全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粮食应急保供网络,能够做到需要时原粮快速加工、成品粮迅速投放。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加强城市、社区、城际、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形成由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构成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确保应急状态下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强化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

  在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我国把适度进口粮食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

  受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上半年我国谷物及谷物粉、大豆进口量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5.1%、5.4%。“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粮食进口多元化、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大粮商,确保我国粮食进口价格稳定、供应链稳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说。

  我国大豆进口90%以上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玉米进口来自美国和乌克兰,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因此,要积极培育新的进口渠道,减少出口国粮食产量、贸易政策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今年我国开放缅甸玉米进口,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解禁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允许巴西玉米、花生、大豆蛋白、豆粕等产品进口。钟钰认为,这既维护了我国粮食进口安全,又维护了国际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除了中粮集团,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大粮商少之又少,在进口来源地还没有形成种植、加工、储备、配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没有真正掌握第一手粮源,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缺少话语权和定价权。李军认为,我国应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开展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建立海外粮食生产加工储运基地,全面参与全球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重构。

  专家表示,我国应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携手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

刘 慧

  • 相关阅读
  • 中国成功发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中新网北京8月4日电 (马帅莎 王茄欢 郝明鑫)北京时间8月4日11时08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以及搭载的交通四号卫星和闵行少年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时间:08-04
  • 宁夏银川首设100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入企工作

      中新网银川8月4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4日从宁夏银川市委人才工作局获悉,为进一步打破人才使用流动的体制障碍和制度藩篱,将重点产业、重要领域的人才引进需求与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有机结合,银川市创新机构编制管...

    时间:08-04
  • 山东启动十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记者跟随毕业生体验

      山东启动十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记者跟随毕业生体验——  上岗长本事 就业添底气(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⑥)  本报记者 李 蕊核心阅读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山东省启动实施十万就业见习岗...

    时间:08-04
  • 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台湾的事怎么办 14亿中国人民说了算

      8月3日,有记者提问,2022年8月3日,七国集团(G7)外长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发表声明,称中方针对佩洛西访台采取的行动可能升高紧张局势,造成地区不稳,呼吁中方不要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并通过和平方式...

    时间:08-04
  • 云南内外统筹做优产业文章

      本报记者 周 斌 曹 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苦干实干、努力追赶。通过大抓实体经济产业,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云南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

    时间:08-04
  • 云南:跨越式发展绽新颜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跨越】   彩云之南,十年巨变。  滇西北怒江大峡谷中,人们赖以渡江的溜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横跨怒江的座座彩虹公路桥,还有鲜花步道相伴的沿江公路。  时速...

    时间:08-04
  • 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党建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沈靖然  村里搞产业,企业的大型设备却进不来,不是不让进,而是路太窄。在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刘家庄村,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牵头成立了产业项目办,由5个村干部专门负责,...

    时间:08-04
  • 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殷切嘱托、担当时代使命,探索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云南历史性...

    时间:08-04
  • 坚持人民至上 凝聚奋进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 凝聚奋进力量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面向更加壮阔的新征程,习近...

    时间:08-04
  • 澎湃动力在“扩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澎湃动力在“扩中”  ——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中)  本报调研组  在新发展阶段和复杂形势下,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怎么走?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除了继续做大做好社会财富“蛋糕...

    时间:08-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