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科协: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将构建跨界融通战略传播体系

2022-08-21 17:35: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近日在主持科技传播跨界沙龙时透露,由该中心承担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将围绕十大示范场景,打造全社会动员机制,构建科学、技术、工程、教育、文化、艺术等跨界融通的战略传播体系。

  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科技传播跨界沙龙”系列活动,其第五期和第六期活动近日在北京举行,分别围绕“高水平活动组织”和“主题式宣传推介”两个主题,邀请院校、媒体、企业等机构从事科技传播研究和实践专家,通过引导性发言、主题式研讨、互动式交流三个环节开展跨界研讨。

  陈锐在主持沙龙时表示,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的场景创新在未来科技传播中将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将围绕“幼有所育、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医有所保、技有所长、学有所用、艺有所专、才有所举、群有所归”等十大示范场景,开展议题创设、渠道拓展、内容生产和主题分发工作,通过全谱系吸引、全领域融合和全生命周期价值实现形成合力,打造政、产、学、研、经、介、贸、媒的全社会动员机制,构建科学、技术、工程、教育、文化、艺术等跨界融通的战略传播体系。

  在聚焦“高水平活动组织”主题的第五期科技传播跨界沙龙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小淳提出,科技传播过程中搭建传播平台至关重要,好的平台可以激发传播者积极性,形成充分观点碰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梁君健从影像传播角度出发,认为科技传播中应把科技议题和科学话题具像化,使社会公众产生共鸣和共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沁表示做好科技传播,要处理好战略传播、科学传播、国际传播之间关系。清华大学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认为高水平活动组织要通过社群管理建立持久的交互机制,要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形成从预热到举办到评估的完整活动周期。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祁雪晶表示,在组织高水平科技传播活动时要有平台思维,通过打造平台化、场景化、应用化、矩阵化,吸收来自媒体、学界、业界各领域的力量和受众。中国日报数据总监王荣通过舆情分析的角度,总结出国外传统媒体主要关注中国的科学理念、未来科技布局、航天科技成就、绿色科技等议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认为,要把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经过扩散和传播的过程。

  第六期科技传播跨界沙龙聚焦“主题式宣传推介”主题,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专职副学部长、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提出,中国科学界全媒体中心要建设“全域、全员、全息、全效”的全域融合传播架构策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系主任高贵武认为,科技传播要围绕受众进行设计架构,处理好传播过程中“抽象与具体”“远与近”之间的关系。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教部副主任张保淑提出,忠于真理、维护真理、捍卫真理是科技报道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潘希认为,科技传播内容去边界化,要做到受众兴趣的激发和精神传播的关注。中国网传播平台教育事业部负责人朱忠鹏提出,线上线下的科技传播互动交流是以科技传播驱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虞鑫表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要从新闻、知识、认知和情感等层面解决科学的公共性和普世性问题。腾讯科协副秘书长刘朋阳认为,网络时代,互联网公司要发挥自身的技术和文化优势引导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腾讯研究院数字内容中心副主任胡璇通过展览展示、社交娱乐、数字工业等案例,阐述未来科技议题的更多可能性。

  据了解,“科技传播跨界沙龙”每期围绕一个科技传播相关主题,邀请来自政府、媒体、高校、企业等机构从事科技传播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专家和行业领军人员,针对科学技术与创新文化传播、科技传播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科技传播前沿理论与创新实践等领域进行跨界研讨。(完)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国驻华大使涉台错误言论答记者问

      问:8月19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接受CNN采访时称,中国在佩洛西众议长访台问题上过度反应,成为台海不稳定因素,导致中美关系出现危机。他也提到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佩洛西专机抵台后召见他,双方进行了激烈...

    时间:08-22
  • 六方面入手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增强系统保护能力。”“要深化知识产权保...

    时间:08-22
  • 机器人:科技巨头们的新“玩具”

      特斯拉“擎天柱”呼之欲出、小米推出“铁蛋”和“铁大”……  机器人:科技巨头们的新“玩具”  经多年培育,机器人相关技术已经成熟,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期。机器人需求量将呈爆发性增长,或在百万亿美元量...

    时间:08-22
  • 产品出口至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机器人从这里走向世界

      【走近“隐形冠军”】  提起中国机器人的发展,新松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前有蒋新松院士开拓了我国机器人科研事业;后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创造了我国机器人行业百余项第一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

    时间:08-22
  • 人民日报海外版: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纯属“话语陷阱”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纯属“话语陷阱”(望海楼)  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频频歪曲报道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翻炒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却接连不断遭当事国驳斥,被权威机构数据打脸。孟加拉...

    时间:08-22
  • 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

      【光明时评】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  近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15%”这一目标。  我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普...

    时间:08-22
  • 遇到暴雨、高温、干旱,请收好这份应对指南

      当前我国正处于防汛关键期,也是强降水等高影响天气频发的季节,更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暴雨天应该注意什么?业内专家建议,暴雨期间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暴雨时段外出;若要外出,应...

    时间:08-22
  • 湖北:为焦渴难耐的庄稼开“处方”

      高温干旱,烈日炙烤着荆楚大地,庄稼“喊渴”。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湖北的旱情牵动人心。近日,农业农村部派出科技小分队,与湖北省粮食生产专家组一起,分赴荆门、襄阳、孝感等8个旱情较重的市州指...

    时间:08-22
  • 鄱阳湖抗旱记

      新华全媒+|鄱阳湖抗旱记  今年6月下旬以来,江西持续高温少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  位于江西庐山市的星子站是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水文站负责人刘琨和同事每天都关注着水位的变化。  8月...

    时间:08-22
  • 国家能源局要求强化跨省跨区电力互济 确保民生、公共等重点领域用电

      本报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丁怡婷)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遭受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电力负荷屡创历史新高。国家能源局电力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用电高峰时段,全国最高负荷同比增长6.4%;6月下旬以来部分流域水电来水偏...

    时间:08-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