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空间站种的水稻效果如何?中科院团队揭秘称幼苗长势良好

2022-08-29 16:27: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 郑莹莹)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搭载的拟南芥种子、水稻种子等实验样品在轨已经“满月”,它们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的实验进展、效果如何备受瞩目。来自承担实验项目的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团队29日透露,拟南芥和水稻的种子已在中国空间站里成功萌发,其中,拟南芥幼苗已长出多片叶子,高秆水稻幼苗已长高至30厘米左右,矮秆水稻也高5到6厘米,均长势良好。

微重力条件下拟南芥的生长发育情况。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当天在北京、上海两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组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科研团队向媒体通报“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暨空间站高等植物培养实验阶段性进展情况”。

  种子太空萌发幼苗生长状态良好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郑慧琼研究团队承担“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她介绍说,7月24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问天实验舱搭载有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等科学实验柜。7月28日,载有实验样品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的实验单元,由航天员安装至问天实验舱的生命生态通用实验模块中,通过地面程序注入指令于7月29日启动实验。

  目前,研究团队已成功启动中国空间站内拟南芥和水稻的种子萌发,拟南芥幼苗已长出多片叶子,高秆水稻幼苗已长至30厘米左右高,矮秆水稻也有5-6厘米高,生长状态良好,后续将完成拟南芥和水稻在空间“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由航天员采集样品、冷冻保存,最终随航天员返回地面进行分析。

  至于为什么选择拟南芥和水稻作为本次空间实验样品,郑慧琼指出,拟南芥和水稻是两种模式植物,具有代表性:拟南芥代表双子叶、长日、十字花科植物,很多蔬菜,如青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水稻则代表单子叶、短日、禾本科植物,很多粮食类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属于禾本科。

微重力条件下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为何要开展太空种植农作物研究

  郑慧琼研究员指出,“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生命科学实验项目主要研究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拟南芥和水稻的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开花”是植物结出新一代种子的前提。农作物的种子既是粮食,也是繁殖下一代的载体。随着载人深空探测的发展深入,比如登陆火星,要想真正解决人类长期空间探索的粮食保障问题,不可能单纯依靠从地球上携带粮食来满足航天员长期的空间生活和工作需求,必须要解决在空间生产粮食这一难题。由于地球生命不可能在严酷的太空环境条件下无保护生存,未来的太空作物生产必须要在完全封闭的人造环境中进行,种植空间和能源供给都十分稀缺。因此,太空种植的农作物必须具备高产优质、高生产效率和低能源消耗等要求。

  她说,本次实验的目标是完成拟南芥和水稻在中国空间站“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研究,探索利用空间环境因素控制植物的开花,来实现在较小的封闭空间中植物生产效率最大化的可能途径,同时通过航天员在轨采集样品,冷冻保存返回分析,鉴定空间微重力调控植物开花的关键枢纽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验证,为下一步构建适应空间微重力环境的高产优质农作物提供分子元件。

  聚焦微重力与植物开花三大科学问题

  郑慧琼透露,“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将聚焦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微重力怎样影响开花?微重力影响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是什么?能否利用微重力环境作用来控制植物的开花?

  围绕这三大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团队将通过分析比较微重力在植物开花过程中的作用,获取微重力调控开花的分子基础与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进一步解析空间微重力条件下长日和短日植物开花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以及二者在植物对空间环境适应性中的作用机理。

  郑慧琼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实现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完成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并获得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为进一步解析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分子基础,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同时,通过转录组分析比较拟南芥和水稻两种模式植物在空间环境中开花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网络的变化,解析空间微重力对于长日和短日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为进一步创制适应空间环境的作物和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迫切需要研究太空植物发育调控机理

  郑慧琼称,从20世纪50年代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如何利用植物保障人类在地外环境中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氧气和纯净水,成为空间生命科学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十多年来,随着重返月球、登陆火星、建立月球或火星基地成为人类空间探索的重要目标,以人类长期在太空生活必需的粮食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在完全封闭太空条件下如何培养或栽培植物,探索作物在太空环境中高效生产所需要的条件因素和技术途径,筛选和创建适合太空生产的农作物新品种等途径,建立以植物为基础的空间生物再生生命支持系统,最终实现人类长期太空探索的目标,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在过去60多年中,科学家们对于在空间种植和栽培植物进行大量研究,在各种空间飞行器中已进行20多种植物的培养实验。早期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主要目标是如何在空间环境中养活植物,使其能够萌发、生长、开花和产生种子,如今这些目标都一一实现。一些基本的空间植物生物学问题,如植物的向性生长,根的形成、萌发,种子成分,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等,也在此过程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

  她认为,目前,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逐渐由对植物幼苗阶段的研究扩展至种子生产研究。但此前只有油菜、小麦和豌豆少数几种作物在空间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同时,在空间条件下,植物开花时间延迟、开花数目少、种子结实率低和种子质量下降等问题仍然没有克服。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控制植物发育的关键环节开花的调控机理,为改进空间植物培养技术和探索更多的适应空间生命保障要求的粮食作物生产提供指导。(完)

  • 相关阅读
  • 摩天大楼又迎“限高令” 用什么撑起城市天际线

      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独特的山水城林和历史文化底蕴。只有从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变迁等实际条件出发,才能设计各具特色的城市天际线,从而真正地擦亮城市名片。  周琦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时间:08-30
  • 迎难而上,突破“防不胜防”的治理困境

      【社评】迎难而上,突破“防不胜防”的治理困境    相关问题治理难,往往缘于很难找到确定且可持续的发力点,或发力点过多过散,导致治理进程缓慢、效果有限。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治理工作秉持“没有最拼...

    时间:08-30
  • 市场、电商仍有鳄雀鳝买卖 外来物种入侵如何阻击?

      禁“鳝”尽美!市场、电商仍有鳄雀鳝买卖 外来物种入侵如何阻击?  这是一条怪鱼——它虽然长着鱼尾,但嘴部又尖又长,很像鳄鱼,名字叫做鳄雀鳝。最近一个月,河南汝州为抓到2条鳄雀鳝,不惜抽干了20多万立方...

    时间:08-30
  • “轩岚诺”成为今年首个超强台风 明天白天开始影响我国东部海域

      中国天气网讯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已于今天(8月30日)凌晨2点钟由强台风级加强为超强台风级,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偏东方向大约10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7.0...

    时间:08-30
  • 中国第9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凯旋

      本报乌鲁木齐8月29日电 孙晓顺、王宏阳报道:8月28日晚,随着两架运-20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中国第9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200名官兵安全返回国内。  第9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由警卫分队、工兵分队和医...

    时间:08-30
  • 国务院大督查在行动|内蒙古通辽市大量农田机电井遭损毁废弃 全市已组建专班排查整改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9日电题:内蒙古通辽市大量农田机电井遭损毁废弃 全市已组建专班排查整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冯家顺  有的机电井房门残破不堪,有的只剩一个深坑,有的电表压根没连接电线……近日,...

    时间:08-30
  • 国务院大督查在行动|陕西榆林等地行政处罚“过罚不当” 全省通报部署整改

      新华社西安8月29日电 题:陕西榆林等地行政处罚“过罚不当” 全省通报部署整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郑明鸿  售出4板过期4天的酸奶退货后被罚2万元,卖出5斤超标芹菜收入20元被罚6.6万元……近日,“新华...

    时间:08-30
  • 驻香港部队顺利完成第25次轮换

      中新社香港8月29日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和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8月29日组织了进驻香港以来第25次建制单位轮换行动,轮换行动于当日顺利完成。  据介绍,此次轮换...

    时间:08-29
  •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织第二十五次轮换

      新华社香港8月29日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和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于8月29日组织了进驻香港以来第二十五次建制单位轮换行动。轮换行动于当日顺利完成。  据介绍,此次...

    时间:08-29
  • 北京全域已无中高风险区 西藏拉萨基本实现社会面清零

      (抗击新冠肺炎)北京全域已无中高风险区 西藏拉萨基本实现社会面清零  中新社北京8月29日电 综合消息:中国国家卫健委29日通报,28日中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352例,其中境外输入51例,本土30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时间:08-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