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增强科普服务能力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从执法检查报告看科普法推动科普惠民

2022-08-30 16:25:03

来源:新华网

  增强科普服务能力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从执法检查报告看科普法推动科普惠民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题:增强科普服务能力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从执法检查报告看科普法推动科普惠民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

  科学技术普及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举措,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

  本次执法检查,是科普法颁布实施20年来的首次执法检查。这部法律执行效果如何?怎样推动科普惠民?

  科普工作体系逐步健全

  报告指出,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先后制定了科普条例或实施办法,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科普法律制度规范基本形成。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一系列科普发展规划稳步落实,1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级党委、政府考核。

  科学素质建设协同机制日益完善,科技部牵头建立由41个部门组成的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地依法建立健全科普工作协调制度,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普。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协同联动的科普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各地也通过开设科学教育与科普相关的本科专业、推进高层次科学教育研究生培养试点、增设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设立科普奖等方式,积极探索完善科普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越来越多科学家主动向公众传播前沿科学知识,科技特派员、科普志愿者也发挥了科普的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总数181.30万人,科普人员规模逐步扩大。各地积极配备科普专兼职人员,浙江、四川、江苏和湖北4省超过10万人,河南、广东、北京、云南等14省市超过5万人。

  科普供给内容形式不断丰富

  作为科普服务公众的主阵地,我国科普场馆建设加快发展,日渐成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的重要平台。

  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科技馆和科技类博物馆1525个,比2006年增加193.8%。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构成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快速发展。

  “科技战疫”行动广泛传播防疫科普知识;“科技冬奥”主题展览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和冰雪热情;“天宫课堂”通过天地互动的太空实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河南、江西、宁夏等地以科技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将先进的技术套餐送到工厂企业和田间地头……

  报告指出,各地坚持把科普融入科技创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文旅教育等领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同时,大量脍炙人口的科普原创作品投放市场,呈现出多样化、分众化发展的趋势。报告认为,科普传播正由线下平面化向线上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各地通过网络、微博、微信形式传播的科学信息已占八成以上,成为公众参与科普、了解科学的主渠道。

  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

  报告显示,科普向公众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推动我国科学素质水平跨入新的发展阶段。据统计,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是2005年1.6%的6.6倍。

  具体来看,全国各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跨越提升,上海、北京超过24%,位居全国前两位;广东、福建、山东、湖北等8省市超过全国总体水平。东部地区科学素质水平持续领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分别达到15.54%、15.21%和14.24%,科学素质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促进作用。

  报告指出,科普已成为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面向青少年、农民等重点人群的科普活动蓬勃开展。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国工匠进校园、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品牌活动深入开展,贴近百姓、影响广泛。全国科普日累计组织各类科普活动32.2万项,辐射公众达25亿人次。

  为推动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报告建议,强化科普在夯实科技原创基础与促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着力开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完善科普工作体制机制,增强科普工作合力;增强科普服务效能,满足公众多元科普需求;提高投入和保障能力,推动科普工作可持续发展;加快法律修订进程,健全科普法律制度。

  • 相关阅读
  • “身份门槛”正在被拆除 学历让位于能力的职教启示

      曾经,许多国企、事业单位招录时强调本科及以上学历。如今,“身份门槛”正在被拆除——  【选择职业教育,你还会焦虑吗③】学历让位于能力的职教启示    阅读提示  根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机关、事业单...

    时间:08-31
  • 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深空探测越走越远

      昨天(30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成果,创下五个国际“首次”,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问探火,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

    时间:08-31
  • “羲和号”探日成果发布 实现多项国际首次

      “羲和号”探日成果发布,实现多项国际首次  相距1.5亿公里,给太阳大气做CT(科技自立自强)    成功在轨运行10个月后,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科学探测和卫星技术成果今天正式公布。...

    时间:08-31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

    时间:08-31
  • 脱贫攻坚结硕果 乡村振兴谱新篇 ——外交部定点帮扶云南两县30年工作纪实

      彩云之南,云彩飞扬,魅力边疆,心之向往。但30年前,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金平、麻栗坡两县,山路蜿蜒泥泞,茅草校舍漏雨,卫生设施短缺。30年后的今天,两县高速公路穿山越岭,山村民居修葺一新,改建校舍...

    时间:08-31
  • 给家里有急事的官兵手机“松绑”

      8月中旬的一天,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团战士张聪刚刚结束值勤,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值班排长领取手机,给他的母亲送去生日祝福。他的妈妈在惊喜之余还有几分疑惑:“你没在连队吗?怎么这个时间能用手机?”张聪高兴地...

    时间:08-31
  • “留后路”还是“断后路”,不该成为执法难题

      如何平衡执法的力度、尺度与温度,如何保证执法精准、裁量恰当,能否让公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关系着人们对法治的信仰,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法治水平。  最近,两则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权有关的...

    时间:08-31
  • 中国第21批赴黎维和官兵通过联合国扫雷、排爆资质认证

      新华社贝鲁特8月30日电(张哲 李竹林)8月30日,中国第21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62名官兵一次性通过联合国地雷行动处的考核,获得扫雷、排爆两种资质认证。  扫雷、排爆资质认证是扫雷官兵走向雷场作业的“...

    时间:08-31
  • 陕西省坚决打击对新冠肺炎康复者就业歧视

      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关于坚决打击对新冠肺炎康复者就业歧视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禁用人单位发布或委托发布含有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历史阳性等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严禁用人单位、人...

    时间:08-30
  • 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羲和号”取得了哪些成果?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题: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羲和号”取得了哪些成果?  新华社记者胡喆、陈席元、宋晨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

    时间:08-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