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丨方锦龙:中国传统音乐只有五声音阶吗?

2022-09-08 19:3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昆明9月8日电 题:中国传统音乐只有五声音阶吗?

  ——专访“国乐网红”方锦龙

  中新社记者 缪超

  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中国传统音乐渐渐被国人与西方人喜爱,但由于缺乏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大多未能深入了解其独特文化魅力。

  方锦龙,中国国乐艺术家,乐器收藏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通晓上百种中国乐器演奏技巧,2001年创办“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近年来频繁活跃于电视媒体、网络平台的各大综艺,被称为“国乐网红”。

  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在云南参加音乐交流活动的方锦龙。从一位融会贯通东西方的现代中国音乐人的视角出发,阐述中国传统音乐背后蕴藏的中华文化,探讨古老东方音韵谱新路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音乐,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

  方锦龙: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贾湖遗址出土了26支精致的骨龠(yue),证明中国音乐历史长达7000至9000年。这些骨龠分别有5孔骨龠、6孔骨龠、7孔骨龠和8孔骨龠。经专家研究,这些骨龠已具备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

贾湖骨龠(yue)。中新社记者 李晨韵 摄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一种具有独特精神文化内容与内涵的音乐体系,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与边地多民族音乐、西域音乐逐渐融合形成的。在古代中国,音乐一般是以单旋律的形式来进行表现,运用的和声较少。但从唐朝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外来文化冲击,音乐开始进行华丽转变。首先在配乐方面,逐渐取代原来体积庞大的编钟等乐器,取而代之的是有着浪漫华丽气息的弹拨音乐,并且受到外来文化影响,高丽、胡人、西域等地音乐开始传入中原,让民族音乐开始大融合,丰富了乐器、乐曲的种类,为之后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奠定基础。

  细心的人会发现,中国乐器名称中一个字的如琴、瑟、箫、埙、笛、鼓、钟……多是中国本土乐器,两个字如二胡、扬琴、琵琶、箜篌、筚篥、唢呐大多是从西域传入。中国传统音乐发展既带有浓厚的东方思想,同时兼容并蓄,能够反映出中华文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中新社记者:“琴”在中国被认为是文人素养之一,中国传统音乐有哪些独特文化内涵?

  方锦龙:琴棋书画,“琴”在首;歌舞升平,“歌”为先……诠释了中国人自古对音乐的崇尚。其中究竟有哪些文化内涵,我们不妨拿东西方音乐来比较。中国音乐以轻盈飘逸的单线型韵律为其基本表现手段,而西方音乐凭借其高度发达的和声技巧形成纵横交错、绵密厚实的织体为其基本表现手段。所以我常说西方音乐是“律有术”,而中国音乐能做到“韵无穷”。

  中国音乐的最高旨趣不在音响的深厚结实,而在旋律线型游动时的起伏、强弱、虚实等变化所生的节律感、深邃感和空灵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人生本位为其价值取向,始终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作。中国人不喜用繁琐论证,追求顿悟见性、洞察本质。返璞归真才是中国人生活的最高旨趣,也是中国人艺术的最高旨趣。例如,用于士大夫阶层个人自娱的古琴音乐,重在表现演奏者内心的感受,志高趣远,更富现实性与文人情调。

古琴独奏。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中新社记者:在西方的认知中,中国传统音乐只有五声音阶,事实真的如此吗?

  方锦龙:现代乐器的制造是用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而中国明代的音律学家朱载堉比欧洲提前数十年证明了匀律音阶的音程可以取为二的十二次方根(即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理论被传教士带到西方,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朱载堉之名享誉欧洲。

  但中国人确实是喜欢五声音阶,这包含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即五音有为人体五脏“按摩”的功能。在中文里,乐的繁体字“乐”,加上草字头就成为药的繁体字“药”,中国古人将传统五声音调“宫商角征羽(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匹配“心肝脾肺肾”形成五音疗法,这一疗法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有提及。中国古人认为,五音与人体五脏相对应,能通过影响人的情绪来改善相应的脏腑功能。如今,世界医学科学研究证明,音乐对促进人体健康有多重作用。

结合“五音养生”及欧盟音箱标准研发的“养生音箱”。中新社记者 宫旭 摄

  中新社记者: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国传统音乐逐渐走入西方观众视野,他们对东方音乐持怎样的态度?

  方锦龙:1980年我刚满18岁,到芬兰参加一场由数十个国家音乐人参与的马拉松式音乐会。我抱着琵琶上台演奏了《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接连让我四次返台谢幕。第二天,芬兰当地媒体如是评价:《春江花月夜》如同芬兰千湖一样美丽,《十面埋伏》气势如同千军万马……一把琵琶就如同一个交响乐团。这第一次出国演出,就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强大魅力,也感知到西方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喜爱。可见,中国音乐必然有其独特魅力,美好的音乐,一定会受欢迎,这在全世界都一样。

  如今看来,西方音乐正在不断融合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在内的世界音乐,以发展自身。我认为,东西方音乐不应该对立,融合才是主旋律。因此我组建“老F4”乐团,抱着五弦琵琶与弗拉明戈吉他演奏家段昌武、打击乐演奏家徐德梁、贝斯演奏家蔡继文合作,采用东西方器乐共同演奏《无论西东》音乐会,并到世界多地进行巡回演出,为观众带来穿梭于东西方的音乐之旅。

方锦龙与云南民族乐团合作的《七彩音韵》音乐会。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国正在掀起一股国风国潮热,中国传统音乐如何抓住时机谱写新传奇,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方锦龙:首先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音乐需要“出圈”,传统音乐人需要“网红”,只有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才能重新走入民众当中。其实,中国传统音乐自古就自带“流量”,像《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经典曲目,流传千年依然很受欢迎。只不过,在新的文化消费环境下,中国传统音乐需要用适应新时代的形式进行包装,让大众重新看到它的魅力所在。

  中国传统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民同乐,特别是在当下,一定要追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创造不发展,或者保守地发展,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做出当下民众喜欢的音乐、生产真正贴近大众的产品,才能带领更多人进圈,最终实现曲高和众。

  再者是挖掘各民族音乐元素,以丰富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风土人情造就了不同的民族音乐,这是巨大的文化宝藏。

  最后,中国音乐人一定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要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的优势,使之与“包容性大国”特质相契合,中国文化、世界音乐都是博大精深的,永远也学不完,永远都有留待我们去挖掘的宝藏。(完)

  受访者简介:

方锦龙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方锦龙,知名国乐艺术家、乐器收藏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创始人,从艺40余年出访了逾五十个国家,多次在国内外舞台上以多元、创新方式展现传统音乐的魅力,广大乐迷称呼他为“行走的乐器库”“方全会”等。近年来,方锦龙以中国传统音乐接轨流行音乐,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认知传统文化、爱上民族音乐。

  • 相关阅读
  • 突破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新型研发机构提供“北京样本”

      北京多家一流科研院所吸引国内外大批优秀人才 突破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新型研发机构提供“北京样本”  近年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支...

    时间:09-09
  • 王毅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中新社北京9月8日电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8日应约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王毅表示,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中伊关系呈现全面发展势头。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方都将按照两国元首擘画的方向,毫不动...

    时间:09-09
  • 四川泸定地震灾区72小时救援扫描

      新华社成都9月8日电 题:四川泸定地震灾区72小时救援扫描  新华社记者  在悬崖绝壁上修路,在激流上攀绳救援……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各路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抢抓“黄金...

    时间:09-08
  • 外交部:中方将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9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称,当前国际关系体系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结构性变化,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新兴国家作用显著增强。西方国家的制裁...

    时间:09-08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 拓展就业空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经济新动能  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 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 ...

    时间:09-08
  • 用好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述评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题:用好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述评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白阳、王琦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

    时间:09-08
  • 王毅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2022年9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王毅表示,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中伊关系呈现全面发展势头。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方都将按照两国元首擘画的方向,毫不动摇发展对伊关...

    时间:09-08
  • 海内外彩陶文明建互动“朋友圈”:比较视野下探多元文化交融

      中新社兰州9月8日电 (闫姣)“马家窑先民创造彩陶文化的同一时期,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一直延续到黑海西岸、北岸的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出现了一个一个的彩陶文化。”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

    时间:09-08
  • 厦门持续推进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

      中新社厦门9月8日电 (郑江洛)第二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8日在厦门闭幕。7日至8日论坛举办期间,海丝中央法务区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成果在厦门落地。  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海事法院涉外审判庭、海丝中央法务区...

    时间:09-08
  •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政协创新平台机制完善协商议政格局纪实

      中新网长沙9月8日电 (记者 白祖偕 唐小晴)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携手助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扶贫;湖南花垣县政协推动边城镇与洪安镇(渝)、迓驾镇(黔)签订《边区民族团结协议书》;湘桂两地政协联动打造“民族团结同...

    时间:09-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