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热评丨熟悉的“感觉良好” 彰显中国航天硬实力

2022-09-18 10:26:2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下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陈冬先后出舱,在约5个小时的时间里,圆满完成舱外助力手柄安装、舱外救援验证等各项工作。这是航天员蔡旭哲首次出舱活动,也是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期间的第二次出舱。熟悉的“感觉良好”令无数关注中国航天的网友也感觉非常良好,中国空间站成为此刻太空中最亮的星!

  就在约半个月前,神舟十四号乘组完成了第一次出舱。短期内两次出舱,创造了间隔时间的最短记录。

  与前次一样,此次出舱活动也是两名航天员出舱,一名航天员在舱内提供支持。除了“乘组一心”,出舱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天地一体”。事实上,早在飞行器发射之前,在地面就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空间模拟测试:模拟真空、冷黑、太阳辐射等太空环境,保障航天器在这些条件下正常运行。在开展出舱活动前,航天员也需要与地面飞控人员开展多次演习演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出舱时配合默契、万无一失。可见,每一次顺利出舱,背后都有无数航天科技人员在默默付出、保驾护航,都离不开舱内外、天地间的高效协同配合。

  从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完成首次太空出舱活动,到神舟十四号乘组第二次出舱,短短十数年时间,我国已成功实施7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从19分钟到最长约7个小时,出舱的时间长了,任务也重了;随着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的发射,进入空间站阶段后,出舱的各项保障更加精细完备、空间更加宽裕。点点滴滴的变化,映照着我国航天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除了航天员乘组的在轨轮换和出舱活动日趋常态化,从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过春节、吃饺子,到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过中秋、吃月饼,太空里的“中国节”也日渐成为常态;从航天员在太空拍摄Vlog,到航天员乘组骑行自行车、在太空跑台跑步,越来越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地面场景不断在太空出现。这是航天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结果,也显示出我们探索太空的心态更加自信从容,持续激扬着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不断拓展着我们的想象空间,让科学梦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按计划,梦天实验舱也将在今年发射,届时,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我们的“太空之家”将变得更大更宽敞。而到年底,3名中国航天员将乘坐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会合,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驻留,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记录。

  “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嫦娥”揽月、“天和”遨游星辰……这些年来,中国航天不断向前、捷报频传。“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说出了无数国人的共同心声。星空浩瀚、征途漫漫,奋进的中国航天人一定能书写更多精彩华章、带来更多惊喜,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也必定会迈得更远!

  (文丨钟于)

  • 相关阅读
  •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领航中国)

      本报记者  野生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青头潜鸭在这里安家,白洋淀的生态让人放心了。”  8月25日,顶着烈日,乘着小船,雄安新区安新县爱鸟护鸟志愿者韩战桥来到一处鸟类栖息地外围,探着身子...

    时间:09-19
  • 台湾6.9级强震已致1死142伤 花莲2座桥断裂、3栋楼房倒塌

      海外网9月19日电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18日14时44分,台湾花莲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台湾“联合新闻网”19日援引台灾害应变中心最新数据报道称,截至18日晚11时,地震造成1人死亡、142人受伤。...

    时间:09-19
  • 月球嫦娥石发现记:破译,十四万分之一的可能

      每个亮如星辰的成就瞬间,背后都是长年累月的默默无闻   月球嫦娥石发现记  9月9日,北京阜成路甲8号,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所在地。  还有一天,就是中秋佳节了,这里向外界宣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

    时间:09-19
  • “高冷”知识更有趣、科普视频有看点 线上“充电”长本领

      “高冷”知识更有趣,科普视频有看点   线上“充电”长本领(网上中国)  海外网 李雪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19日 第 08 版)  打开“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点击“漫游科技馆”,可以看到全国...

    时间:09-19
  • 共同创造亚欧大陆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19日 第 03 版)  9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 加强团结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

    时间:09-19
  • 推进泥沙治理 开展科学调度 黄河实现连续二十三年不断流

      推进泥沙治理 开展科学调度   黄河实现连续二十三年不断流(一线调研)  本报记者 王 浩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9日 第 14 版)  核心阅读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时间:09-19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月纳税额逾亿元的高楼大厦数以千计,年专利申请量超百件的创新工厂比比皆是,这里是长三角,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1/4的经济总量,是...

    时间:09-19
  • 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

    时间:09-19
  • 走进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当好地表资源环境的“全科医生”  走进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名片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地球系统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城乡过渡带及海...

    时间:09-19
  • 中国医疗乘5G东风 掀起线上问诊热

      中新社长沙9月19日电 题:中国医疗乘5G东风 掀起线上问诊热  作者 张雪盈  在结束线上问诊后,唐三元会手动将患者信息录入后台,再由系统按患病类型、问诊次数等自动归类,以此完成对患者的后续健康管理。 ...

    时间:09-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