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好生态是“金饭碗”

2022-09-22 16:05:15

来源:人民日报

  好生态是“金饭碗”(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⑨)

  原韬雄

  秋日的黄土高原,山谷间果园、林地、梯田、淤地坝错落有致。在飞机上俯瞰,从黄土高原到毛乌素沙漠边缘,仿佛覆盖了一层“绿被”。黄土覆绿、黄沙后退、黄河水逐渐变清……如今,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陕北大地上书写着生态修复的生动故事。

  生态治理是系统治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在听取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西沟村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况介绍时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实施退耕还林以来,陕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5.7万平方公里,年均治理沙化土地105万亩,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盖度达60%。实践证明,找对路子、精准聚焦、精细治理,就能探索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黄土高坡实现“绿肥黄瘦”,离不开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决心和勇毅。榆林大地涌现出很多治沙植绿代表。在补浪河乡女子民兵治沙连基地,连长席彩娥一家三代出了7位治沙女民兵,誓把治沙精神传下去。前几年,榆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其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636.9万人次,累计植树3134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6%。在延安的黄河岸边,“悬崖植树队”采用“石坑客土大苗”方法,将一株株树种在了峭壁上。一代代植树人,一支支植树队,打坝修田、整沟治地、修复植被,用行动把绿色种子播在黄土高坡上,成就了绿色梦想,诠释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生态修复成果需要珍惜,巩固和拓展这一成果需要向纵深处发力。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是基本地情,群众勤劳肯干、善用技术成果以及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等,在很大程度上为黄土地构筑起保护屏障。下一步,必须更加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智慧水保”平台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中型以上淤地坝有了“身份证”,在黄河流域通过遥感技术实现违法违规生产建设全覆盖、常态化监管……近年来的一系列新举措、新手段,为陕西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事业不断增添助益。着眼未来,仍须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在薄弱环节着手、向最佳效果努力,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与生态治理。

  厚植绿色家底,实现生态美,也是为发展添动力。高西沟村曾饱受水土流失之苦,通过打淤地坝、兴修梯田、林草结合、沟坡兼治的小流域治理,把荒沟变成米粮川。有了良好生态,小米、山地苹果、畜牧养殖等产业成了村民的“粮囤子”“钱袋子”。好生态是“金饭碗”,绿色发展释放红利。立足生态资源、深挖绿色富矿,发展动能会越来越足,高质量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经过持续努力,陕北黄土高原遍布好风景,生态美为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黄土高原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更多绿色奇迹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作者为本报陕西分社记者)

  • 相关阅读
  • 最严最强法治保障我国创造生态和绿色发展奇迹

      立法力度最大 制度出台最密集 监管执法尺度最严   最严最强法治保障我国创造生态和绿色发展奇迹  核心阅读  生态环境领域现行法律达到了30余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时间:09-23
  • 应急管理“互联网+执法”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

      全国执法检查清单实现共享共用  应急管理“互联网+执法”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核心阅读  目前,我国已实现全国高危行业企业联网监测,构建了安全生产“智慧监管”模式,建成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

    时间:09-23
  • “星海捞针” 开创寻找天体新方法 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宁静态中子星

      ◎本报记者 陆成宽  什么是中子星?它们在宇宙中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如何发现中子星?这些科学谜团正在被天文学家慢慢揭开。  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时域巡天数据,我国天文学家发现...

    时间:09-23
  • 重金属危险废弃物污染处理有了新材料

      科技日报呼和浩特9月22日电 (记者张景阳 通讯员胡红波)记者22日从内蒙古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沙生灌木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张晓涛教授课题组,在生物质吸附材料及危险废弃物吸附剂高值化转化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

    时间:09-23
  • 年近七旬初心不改 用再生稻种出好“丰”景

    ◎林文雄  9月22日一大早,我相继收到了来自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农户朋友的喜讯。  “林教授,今年我那3200亩头季稻平均亩产712公斤,其中一类田测出来达到了765公斤呢,这要归功您团队的技术指导呀!”电话里,当...

    时间:09-23
  • 新技术提高人工血管长期通畅率 小口径人造“生命通路”不再狭窄

    ◎本报记者 陈 曦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血管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

    时间:09-23
  • 新研究发现“夜猫子”患Ⅱ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更大

      “夜猫子”患Ⅱ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更大   科技日报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张梦然)你是“早鸟”还是“夜猫子”?人类的活动模式和睡眠周期或会影响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发表在《实验生理学》上的新研究发现...

    时间:09-23
  • 最新研究:微型游泳机器人有望治疗致命肺炎

      靶向药物递送与微藻主动运动相结合  微型游泳机器人有望治疗致命肺炎   科技日报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纳米工程师已开发出抗肺炎微型机器人,它可在肺部四处游动,提...

    时间:09-23
  • 智能微型机器人用电子“大脑”自主行走

    科技日报北京9月22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发表在21日的《科学·机器人》杂志的论文,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00到250微米大小的太阳能机器人上安装了比蚂蚁头还小的电子“大脑”,这样它们就可以在不受外部控...

    时间:09-23
  • 王毅会见波兰外长拉乌

      中新社联合国9月22日电 当地时间9月2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会见波兰外长拉乌。  王毅表示,今年6月,中波举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会,对接落实各领域合作。不久前,两国元...

    时间:09-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