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科技赋能摸清广东林业家底 助建南粤秀美山川

2022-09-22 19:0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9月22日电 题:科技赋能摸清广东林业家底 助建南粤秀美山川

  记者 程景伟

  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拥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林业大省,绿色日益成为该省发展的鲜明底色,谱写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一直以来,在南粤青山绿水之间,有这么一群“绿色精灵”穿梭其间,他们是来自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林业调查队员。他们扛着仪器设备在陡峭的山林间穿梭,在暴晒的草原上行走,在泥泞的湿地中跋涉,数十年如一日,持续开展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

  这群最可爱的南粤林勘人,始终坚持在广东林业调查监测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为丈量南粤山川注入全新动力,更加精准摸清全省林业资源家底,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应用于林业资源监测的平板电脑 陈楚红 摄

  技术创新应用 助力提升林业监测效率

  9月初的南粤大地,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在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安世在一株松树基部订下了一个预制孔铝牌。这相当于给了树木一张“身份证”。

  “监测样地中,每一棵检尺样木(胸高直径大于或等于5厘米的乔木)都要编号,并挂上号码牌。以前,号码牌要用钢码将数字打在牌上,工具携带不便,外业操作也极为不便。”魏安世告诉记者,2002年,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焕忠组建QC(质量控制)小组,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研发了预制孔号码牌,并不需要钢码,外业操作简便易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这种预制孔铝牌,已经普遍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的森林资源调查中,并被其他行业吸收应用,取得巨大效果。”

  20世纪70年代,全国开始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林勘队员在开展样地定位、周界测量和样木定位时,传统上通常使用的工具是罗盘仪。“罗盘仪工作效率较为低下,更关键的是精度不高,样地定位、周界测量及样木定位经常有偏差。”魏安世告诉记者。

  2021年,针对这种情况,该院总工程师刘新科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研发了基于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电子围栏,大大提高样地定位、周界测量及样木定位的精度,减少外业调查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魏安世说:“RTK测量仪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不仅如此,广东林勘人在林业资源监测数据的记录方式上,也敢于“吃螃蟹”。

  以前,林勘队员在外业调查时,用笔在纸质调查簿上记载数据。通常,白天在山上调查,晚上整理内业到凌晨半夜时分。外业调查持续一两个月,结束后回到广州才能把调查数据录入电脑进行分析,工作十分繁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2012年,魏安世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研发基于平板电脑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综合集成应用智能终端、3S技术、移动互联网、网络通讯、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集的全程无纸化作业。

  如今,广东林勘人上至高山密林、下达沿海滩涂,架起RTK测量仪展开测量工作,手拿平板电脑记录监测数据,已是成为外业调查时一道常态化的美丽风景线。

  从一个小小的铝牌,到平板电脑、电子围栏的率先应用使用,充分体现了广东林勘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数十年来,广东林勘人在森林资源体系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进步和创新贡献了“广东经验”。

RTK测量仪的监测精度达到厘米级 陈楚红 摄

  人才与技术支撑 林草湿资源监测全国领先

  广东省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今年,国家林草局在广东布设林草湿样地1447个,覆盖全省21个市。5月底,广东省启动2022年林草湿调查监测,共组织动员200多名调查队员组成69个工作组,对全省林草湿样地进行调查监测。

  今年8月12日,广东省2022年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全面完成,取得了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森林样地调查进度排行第一、林草湿总体进度排行第二的佳绩。

  一直以来,广东林草湿资源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背后是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有力支撑。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坚持以弘扬林勘精神为抓手,依托人才和数据的两大优势,培养“四有”型林草创新人才,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林草科技人才队伍。该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占比97.85%),其中正高级职称24人、副高级职称68人。

  经过70年的发展,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在林业调查监测设施、技术应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比如,建立了“广东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创新平台”“广东省湿地监测创新平台”“广东省石漠化生态恢复监测创新平台”等省级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引入原子吸收光谱仪、植物冠层分析仪、湿地生态系统智能化监测数据采集终端等野外科学实验设备。

  “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仪器设备,广东林草湿综合监测逐步实现了从手工到自动、从粗放到精准、从分散应用到集成联动的巨大转变。”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正高级工程师刘凯昌表示,正是科技赋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大大提升了监测水平和效率。

  林业资源监测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走进广东林业数据中心,记者看到,广东省林草湿智慧平台已经上线运行,该平台包括资源概览、数据展示、统计汇总、辅助决策和配置管理等多个模块。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黄宁辉点开该平台上惠州博罗县的一片山林,可以看到林地的三维可视化地图,也能对比不同年份的森林资源变化。“现在全省森林资源、生态公益林、天然林、自然保护地、石漠化土地面积等资源数据汇聚于‘一张图’,一目了然,非常直观方便。”黄宁辉说。

  在广东,林业资源监测工作正朝着智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除了三维可视化,遥感多旋翼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新型技术装备在林业调查监测中的应用,已是家常便饭。例如,无人机能通过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树木,测量冠幅,树木成像后,通过公式去计算树种林分蓄积量,省时又省力。

  近年来,广东省林业局依托该院成立数字林业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林业数据汇集存储、治理共享和应用服务,建设和完善林业一体化数据库,制定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遥感数据应用研究和推广,提供数据应用与处理的技术支持、培训和咨询等。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林寿明表示,该院将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可视化技术与林草湿资源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实现省域范围内林草湿资源的三维可视化、部分重点区域实景虚拟仿真,综合展示资源现状、资源保护与修复全貌,增强全省林草湿资源调查评价监测能力,推进全省林草湿精细化管理。

  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落实林长制等重大战略中,广东林勘人也持续贡献技术力量。比如,积极研究碳汇计量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指导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交易项目开发;全面推行“广东省智慧林长综合管理平台”,加快林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各级林长推进工作做好技术支撑。(完)

  • 相关阅读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干好这件头等大事

    题: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干好这件头等大事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新华社记者  9月23日,秋分,我国将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放眼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稻...

    时间:09-23
  • 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今日谈)

      安筱丹  又是一年秋分时,又是一个丰收节。  “全国广大农民要积极投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

    时间:09-23
  • 庆贺丰收 致敬耕耘(人民论坛)

      李 斌  瓜果飘香是金秋的珍贵馈赠,五谷丰登是“三农”的最美表情。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

    时间:09-23
  • 做大国粮仓的最美守护人

    ——记粮食生产领域的功勋模范本报记者 常 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

    时间:09-23
  • 丰收中国 最美画卷(深度观察·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

      黑龙江绥化——  机械力量足 玉米抢“鲜”收  本报记者 方 圆  黑土生金,沃野飘香。在黑龙江绥化青冈县祯祥镇兆林村,一台大型鲜食玉米采收机,正以每天450亩的速度,收割出一棒棒...

    时间:09-23
  • 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又到丰收时节,希望的田野铺展最美画卷。  三江平原“流金淌银”。“轰隆隆”,一台台联合收割机驶过,“唰唰唰”,沉甸甸的稻穗被“吃”进机器,行进间,黄澄澄的稻...

    时间:09-23
  • 开出全国首张处方!“救命药”氯巴占落地

      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等多方努力下,9月22日,作为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的原研药,也一度被称为“救命药”的氯巴占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出全国第一张处方。  氯巴占是一种用于罕见难治性癫痫患儿治疗的药物,在...

    时间:09-23
  • 民进党甩锅大陆戏码早已穿帮

      民进党甩锅大陆戏码早已穿帮(日月谈)   岛内知情人士近日受访时谈及民进党当局去年阻挡民间采购、捐赠新冠肺炎疫苗的辛酸往事,让这一旧闻再成舆论焦点。民进党当局为一己政治私利百般抵制疫苗入台,在岛内已...

    时间:09-23
  • 外国青年走读中国:促进青年交流 推动互学互鉴

      促进青年交流 推动互学互鉴(外国青年走读中国)   近日,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共同组织的2022年“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来到山东青岛。来自10个国家的青年走进山...

    时间:09-23
  • 深度观察: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不断涌现

      磁共振、人工心脏、重离子治癌设备等自主创新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不断涌现(深度观察)  全球首款人体全身5.0T磁共振问世,我国率先实现超高场全身临床成像;首个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获批上市,...

    时间:09-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