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期待年轻人接过中国农业接力棒

2022-09-27 06:13: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多位农业从业者认为,农业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

  期待年轻人接过中国农业接力棒

  “过去的老收割机一天只能收10多亩(粮食),现在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能收60多亩。”9月23日,在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成都勇洪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长洪带着一批现代化农机具,参加了主题为“大国粮仓科技”的展览。

  施肥播种机、农业无人机、联合收割机……都是助力丰收的“利器”。刘长洪所在的合作社今年种了1600多亩水稻,亩产1100斤左右。他说,今年是一个丰收年,离不开高效的机械化装备。

  不过,“利器”只是一方面,刘长洪感慨,农业领域太缺年轻人了。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农林牧渔业35岁以下就业人口占比仅为13.6%,位列20个被统计行业末尾,远低于32.9%的平均水平。

  多位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的农业从业者认为,农业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刘长洪期待丰收,更期待年轻人接过中国农业的接力棒。

  浙江桐庐兴荣家庭农场负责人向毅利用自家农机具免费为周边农户提供作业服务、统防统治,解决各种难题。作为“粮二代”,他觉察到,父辈的技术很好,但是对新鲜事物接受较慢,许多老方法已跟不上现代农业的步伐。他认为,丰收不仅要追求数量,还要有质量,更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科技兴农、助农、富农是年轻一代农人的使命。

  34岁的刘沈厅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被人们称为“硕士农民”。在他看来,新农人的“新”也体现在思维和理念上。

  “职业农民,敢想敢闯”“培优人才,争当农匠”……在9月23日举办的群众庆丰收联欢活动上,北京市昌平区与四川省成都市主场视频连线共诵的《大国粮仓赋》,让包括刘沈厅在内的新农人心潮澎湃。

  2016年,刘沈厅辞去大学的工作,在距离老家数公里远的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李山村流转了130亩土地。他一头扎进田地里钻研学习,仅1年多时间就掌握了多种果树的种植技术。

  数年来,刘沈厅自主研发的“冬季晚熟农产品双层绝热防霜冻袋”、简易滴灌等技术,获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刘沈厅认为,发展农业需要创新,更要为农民创新。

  在当地政府的协助推广下,四川省5000余亩果园免费使用上了刘沈厅的专利技术。刘沈厅还先后培训了3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他建立的家庭农场每年为周边农民提供约40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1万元。

  “年轻人信息化基础好、文化素质高,为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用更少的资源种出更多食物。”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鸣认为,年轻人投身农业发展,是促丰收的重要保障。

  “土蜂蜜的营养是无法比拟的,因为我们的蜜源来自纯天然的花……”今年丰收节期间,作为中国银行总行派驻陕西省永寿县渠子镇咀头村的第一书记,36岁的齐向宇生产、销售两手抓,刚下直播就直奔苹果园查看情况。

  去年4月建成的苹果园,耗费了齐向宇很多的心血。咀头村所在区域被誉为苹果的“世界最佳优生区”,前些年因外出务工的村民较多,村里的苹果园荒废了不少。齐向宇请专家指导,选定了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安装了滴灌系统节水、节肥。“2025年达到盛果期的时候,1亩地1年能挣1万多元钱。”齐向宇笑着说。

  “年轻人必须有魄力去承担新尝试可能带来的风险。”齐向宇认为,年轻人更具有开拓的勇气,更多扮演的是一个“带头人”的角色。

  刘沈厅也是一个“带头人”。2019年,他被推选为眉山市彭山区果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后,主导开发了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将资源进行整合,为果业商会提供技术咨询、问题指导、销售渠道分享等服务。该平台构建以来,实现柑橘订货1000万斤,葡萄500万斤,价值超过8500万元。

  “当前农村新业态蓬勃发展,年轻人接受新知识速度快、创造性思维强,有利于加速产业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高鸣说。

  成都勇洪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会接收一些农业职业院校的大学生来社会实践、学习锻炼,据刘长洪的观察,最后真正从事农业的人依然不多。

  齐向宇到村任职以来,就把就业帮扶、吸引青年人才回流“写进计划中、放在心头上”。“村子基础设施搞好,产业项目做好,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来”。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91.1%的受访青年明确表示愿意用所学回报家乡,70.9%的受访青年觉得乡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提高了。

  《“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培育100万名农村创业带头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1500万人。

  要加强农村对青年的吸引力,刘沈厅认为,重点在于推动农民职业化,要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很体面的职业”。

  2021年,刘沈厅联合彭山区职业高级中学开设农业选修课,还探索将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前移并融入学历教育中,开设无人机植保、新媒体电商运营等课程。他还联合果业商会、省内高校共同发起“绿领英才计划”,农场提供实训基地,高校提供课程与培训方案,政府则在人才补贴、创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目前该计划每年能为彭山培养30余名人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魏婉 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相关阅读
  • 公安部:今年1至8月全国184名民警、87名辅警因公牺牲

      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郭超凯)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张明27日在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至8月,全国公安机关又有184名民警、87名辅警因公牺牲,2628名民警、1919名辅警因公负伤。  今年9月30日是第9个国...

    时间:09-27
  • 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跨越式提升

      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司长郑剑表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能源、水利和新...

    时间:09-27
  • 【喜迎二十大】福建:城乡齐丰收 文明结硕果

      【喜迎二十大】  金秋时节,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阳墩村的数百亩农田里,用紫叶稻和黄叶稻种植出的“喜迎二十大”五个大字分外醒目。村民林景新说,这些年,党和国家出台了很多好政策,让大家对种田更有信心了,...

    时间:09-27
  •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税务系统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本报北京9月26日讯(记者曾金华)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全国税务系统开展了“喜迎党的二十大 兴税强国铸忠诚”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

    时间:09-27
  • 吉林通榆——发展新能源 培育新产业

      吉林通榆——  发展新能源 培育新产业(喜迎二十大)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氛围中,吉林省通榆县干部群众踔厉奋发、铆足干劲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三一重能通榆零碳智造...

    时间:09-27
  • 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投产

      昨天(26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成功接卸首船液化天然气,标志着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实现投产。  9月26日下午5时30分,装载了21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经...

    时间:09-27
  • 喜迎二十大|山东:加速动能转换迈向绿色发展

      新华社济南9月26日电 题: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发有为——山东:加速动能转换迈向绿色发展  新华社记者王念、陈灏、袁敏这是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潍柴工业园(9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走...

    时间:09-27
  • 一问到底丨启用六周年 “中国天眼”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功力强大,洞悉深暗宇宙,目之所及,即是光年之外,身处洼地,却能捕捉来自遥远星系的极微弱信号,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FAST在贵州平塘落成启用,到现在已经...

    时间:09-27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委员钱素云 “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委员钱素云  “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二十大代表风采)  本报记者 王昊男  一头短发、走路带风,钱素云说话不急不慢、条理清晰。她已年近60岁,但每天的工作仍安排得很...

    时间:09-27
  • “飞鲨”第一次夜间着舰

      特别策划·聚焦航母辽宁舰入列10周年|“飞鲨”第一次夜间着舰   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追梦航迹  解放军报记者 高立英  夜幕低垂,海面上两道摇曳的指示灯光,成为舰载机降落唯一的参照标识。  进入航线,对准...

    时间:09-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