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2023-01-11 08:1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矿业大学硕士毕业生赵彬宇登上列车,前往内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矿就业,立志为高寒地区绿色矿山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实训室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李新海正在研究汽车构造。还没毕业,他就已被企业提前“锁定”;

…………

一批批学子走进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投身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比10年前大幅增长,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稳步提高。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代同行,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其中,普通本科学校校均规模16366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校均规模18403人,高职(专科)学校校均规模9470人。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9年达到51.6%,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并且普及化水平持续提高。

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8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高职(专科)学校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另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233所。

——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高校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结构等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通过“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同时,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也不断提升。10年来,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牵引,共认定11761个国家级、1143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遴选认定首批51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面启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在77所高校布局建设288个学生培养基地,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中国范式”,累计吸引1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形成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梯队网络”。

形成了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的中国范式。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25万门,注册用户达3.7亿,已有超过3.3亿人次在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世界第一。

——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据介绍,近10年来,全国高校共增设1.7万个本科专业点,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匹配度。目前,本科专业达771种、6.2万个专业布点。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增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科学等新专业;服务民生建设急需,新增老年学、养老服务管理等新专业,并扩大了预防医学、护理学、家政学等专业布点规模。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不断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持续深化,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持续创新,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领跑世界。成功举办7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33万名大学生参赛,大赛累计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数75万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516万个。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起来、实力强起来,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1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学习进行时丨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高度关注

      新华网记者 张敏彦  【学习进行时】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

    时间:01-13
  • 无声送餐  有爱伴随(点赞新时代)

      临近春节,室外寒冷,来去匆匆的外卖骑手都戴着厚厚的手套骑行送餐。而外卖骑手刘钊却露着手指,哪怕手冻得通红,因为他需要不断敲手机屏幕打字。  听不见声音,也无法说话,却能跑出河北...

    时间:01-13
  • 联播+|开局之年 纪检监察工作这样干!

      2023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公报。全会研究部署2023年纪检监察工作,审议通过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时间:01-12
  • 保障房  建设忙

      1月8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应家保障房一期2号地块正在加紧施工。  据了解,当地多措并举抢抓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胡学军摄(人民视觉)  ...

    时间:01-12
  • 眼里有活  肩上扛责(人民论坛)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平凡岗位,用实干成就事业,以实绩开辟未来。新时代新征程,眼里有活的干部越来越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风气。 ...

    时间:01-12
  • 技术创新落田间  精准服务惠“三农”(深阅读)

      核心阅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等学校大有可为。《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以来,从科技、人才帮扶到落地“带不走”的产业项目,广大高校走出了一条精准...

    时间:01-12
  • 中共代表团访问孟加拉国并举行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介会

      新华社达卡1月11日电 (记者刘春涛)应孟加拉国人民联盟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洲率中共代表团于1月9日至11日访问孟加拉国。其间,面向孟各界举办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介会。孟...

    时间:01-12
  •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将继续聚焦亚洲和世界发展前沿问题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郑翔)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11日表示,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将于3月底在海南博鳌以线下方式举行。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发布会当天在北京召开。李保东在会上...

    时间:01-12
  • “欧中应进一步扩大共识与合作”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际社会应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上提出,要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

    时间:01-12
  •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措施非常及时,展现出强大的治理能力。”日前,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面向在华外国工商界代表举办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上,刚果(金)中国工商会主席马贝雷表示,中国综...

    时间:01-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