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2023-03-22 09:5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同步开启。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加速变革”。结合黄河保护法将自今年4月1日起施行,我国纪念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指引黄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水利部门防御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秋季大洪水,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不懈实施调水调沙,下游河道主河槽行洪能力不断提升;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维护了黄河健康生命;全面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持续向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向好,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黄河保护法以水为核心、河为纽带、流域为基础,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更加注重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导向,明确了一系列针对性、保障性、约束性的制度措施,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在中华民族黄河治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黄河保护法的立法意图、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将宣传贯彻黄河保护法与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坚决履行好法定职责,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有效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水利工作。

  一是抓紧抓好学习宣传和配套制度建设。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和普法力度,让黄河保护法“家喻户晓”,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习惯和自觉。对照黄河保护法,全面梳理配套制度建设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制定取水许可、强制性用水定额、水沙统一调度等系列配套制度,推进黄河保护法明确的规划、标准、目录、名录、方案制定,推动法律制度规范衔接有序、协调统一。

  二是完善黄河保护治理水利规划体系。黄河保护法坚持流域“一盘棋”,明确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黄河流域规划体系,要求依法编制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规划、防洪规划。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做好黄河流域相关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修订工作,抓紧推进各专项规划和方案编制,切实发挥好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为节约、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等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是强化黄河水沙调控和防洪安全。黄河保护法聚焦洪水风险这个最大威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对建设水沙调控和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完善水沙调控和防洪防凌调度机制、加强水文和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等作出了全面规定。要加快建设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完善水沙调控体系和方案,实施干支流水库群联合统一调度。编制完善黄河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防凌调度方案,强化流域统一调度。健全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构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体系。制定完善黄河滩区名录,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加强河道、湖泊和骨干水库库区管理,确保防洪安全。

  四是促进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保护法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这个最大矛盾,对用水总量控制、强制性用水定额、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等作出了全面规定。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落实取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适当优化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健全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指标体系。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落实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实施水资源差别化管理。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深化水价改革,开展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加强合同节水管理、水效标识等机制创新,完善节水支持政策。科学论证、规划和建设跨流域调水和重大水源工程,加快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不断完善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

  五是加强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黄河保护法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口整治、生态流量等作出了全面规定。要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分区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加大黄河干支流源头保护力度。抓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严格生产建设活动水土流失监督管理。加强河口生态保护与修复,保障入海河道畅通和河口防洪防凌安全。强化生态流量和生态水位管控,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修复流域水生态。

  六是提升流域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黄河保护法对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协作、促进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了全面规定。要增强流域意识,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作用,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为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相关工作提供支撑保障。加强黄河保护治理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加快建设数字孪生黄河,提升流域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大执法力度,深入推进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落地见效,加强跨区域联动、跨部门联合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久久为功,扎扎实实推动黄河保护法落地见效,让母亲河永葆生机。

  (作者为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2日 16 版)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结束对俄罗斯联邦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3月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对俄罗斯联邦国事访问后回到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

    时间:03-23
  • 为实干者撑腰  为干事者鼓劲

      晚上9点,呼和浩特市春寒料峭,内蒙古自治区本级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中心综合处处长荀剑明刚踏进家门就听到了爱人的唠叨:“饭都热了3次了,啥工作干起来没个准点!”“现在要求问题不...

    时间:03-23
  • 抢抓机遇,发力先进制造业(两会后探落实·制造业一线看信心)

      核心阅读   近年来,湖南省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塑造发展新优势,驱动增长新引擎。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当地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加快培育壮大新...

    时间:03-23
  • 保护野生动物  守护多样之美(法治头条)

      图①:四川雅安二郎山喇叭河自然保护区风光。   本报记者 亓玉昆摄(人民视觉)   图②: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内...

    时间:03-23
  • 古韵灵动  古城生辉(文化市场新观察)

      核心阅读   邯郸学步、完璧归赵、毛遂自荐……据统计,1500多条成语与河北邯郸相关。近年来,邯郸市深挖历史底蕴、创新表达方式,传播成语典故文化、激活文旅市场,让历史文化名城绽...

    时间:03-23
  • 节约水  用好水(美丽中国)

      数据来源:水利部   核心阅读   节水既是节约资源,也是保护环境。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2023年“节水中国 你我...

    时间:03-23
  • 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新知新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动...

    时间:03-23
  • 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专题深思)

      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

    时间:03-23
  • 把耕与读传下去(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耕读文明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自立自强、修身立德等思想理念,是宝贵的精...

    时间:03-23
  •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重要经验和深刻启示(人民要论)

      核心阅读   3年多来,我国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