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张永康:战国牛虎铜案为何是中国青铜文化“最后的辉煌”?

2023-05-03 16:01: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5月1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四),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中新社昆明5月3日电 题:战国牛虎铜案为何是中国青铜文化“最后的辉煌”?

  ——专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张永康

  作者 罗婕

  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1972年,出土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城北星云湖畔李家山古墓群的战国“牛虎铜案”,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整体造型奇特、构思新颖,为“一虎噬二牛”,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浓郁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是中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战国牛虎铜案为何是中国青铜文化“最后的辉煌”?它如何体现古滇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融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张永康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阐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参与了李家山古墓群第一次考古发掘工作,见证了“牛虎铜案”出土过程。它是如何被发现的?

  张永康: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北侧有一连绵山脉,名李家山。其北枕关岭,南绕星云(湖),地势险要。20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就在这里捡到过零星青铜器和玉饰品。1972年1月,李家山古墓群第一次考古发掘正式展开,3个月后,山西南坡及山顶的27座墓葬陆续清理完毕。其中,山顶的第24号墓规模最大,随葬品也最多,牛虎铜案就出土在这座墓中。

  刚出土时,大牛的头、下凹的背部及小牛断开分散,大体的造型样式都不太清晰。我们将发现的20余块青铜器残片集中在一起,断定这是一件大器。最终,通过文物修复工作者近两个月的拼合修复,还原为长76厘米、高43厘米、宽36厘米、重12.5千克的精致重器,“牛虎铜案”得以重现于世。

牛虎铜案。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中新社记者:在中国文博界流传着“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的说法,牛虎铜案何以被称为滇文化青铜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作?

  张永康:云南古滇国青铜文化吸纳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铸造技术,以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享誉海内外,因此是青铜时代“最后的辉煌”。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历史性、艺术性、科学性,“牛虎铜案”也被称为滇文化青铜工艺的代表作。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战争关乎国家与军民的安危,而祭祀则起到保佑城邦、战前团结人心的作用。“牛虎铜案”是一种放置祭祀品的礼器,就历史性而言,它反映了古滇人的活动轨迹、社会生活、礼乐制度及文化风貌。

  从艺术性看,工匠巧妙地将牛身中本应为腹部的一段挖空,将牛背作为可盛放物品的盘形,整体造型精致、工艺精美,将大牛的造型、小牛的憨态可掬和“虎噬牛”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美学鉴赏的艺术价值。

牛虎铜案局部。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牛虎铜案重心平稳,体现出工匠在科学性上的巧思。大牛颈肌丰硕,两巨角前伸,给人以重心前移之感,而尾端的老虎后仰,使案身恢复平衡。大牛前后蹄各用一根横档连接,两横档之上站立着一头体量较小的牛,形成“十字平衡”的构造,增强了案身的稳定感。作为古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科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

观众欣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云南省博物馆藏“牛虎铜案”展品。侯宇 摄

  中新社记者:出土至今,牛虎铜案的含义一直存在争议,主流解读有哪些?反映出哪些文化内涵?

  张永康:古滇国时期,当地民族尚未使用文字,多把祭祀、战争、纺织、牧马等社会生活场景以雕塑方式展现在所造器物上,因此滇文化青铜器也以写实见长。

  关于牛虎铜案“一虎噬二牛”的特殊造型解读,民间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母牛护犊”。但仔细辨认可见,大牛颈部肌肉健硕,牛角挺拔,应为公牛,身下的小牛虽体型较小,但牛角很大,也为成年公牛,因此“护犊”的说法难以成立。

牛虎铜案局部。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较为主流的说法认为,“虎噬牛”是现实世界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关系的映照,反映自然界弱肉强食的规律。也有专家认为,牛虎铜案包含了滇人对“死亡”这一生命终极命题的理解。用“虎噬牛”表达“死亡”,用“小牛”诠释“新生”,传递了滇人对风调雨顺、牲畜繁衍、国泰民安的渴求。

  此外,还有专家延伸解读:在古滇国,虎为百兽之王,象征权威,牛则是财富和生命的标志。牛虎铜案中的虎、牛形象成为滇人重点表达的主题,显示了滇人崇虎、崇牛之情,表达了对权力、财富和生命的向往。

  中新社记者:“牛虎铜案”如何体现出当时古滇国与其他文明文化的交流融合?

  张永康:历史上,人类主要的迁徙路径离不开河谷溪流和海岸线。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迁徙的“中转站”,境内六大水系中的澜沧江、伊洛瓦底江、怒江、红河均为国际河流,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因此滇文化青铜器反映了当时不同文明在此交融的文化面貌。

牛虎铜案。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牛虎铜案的器物主体是一头封牛,其特点在于两边牛角向内弯曲,牛角尖向上翘起,牛脖子上有一个隆起部分,像骆驼的驼峰。封牛曾是亚洲的主要牛种之一,云南地区的封牛则通过有着“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蜀身毒道,从印度至缅甸,后进入云南。这条交通要道促进了滇国与其他文明在商贸、文化上的交流融合。

  此外,李家山考古出土的一字格剑、动物纹铜扣饰、环纹海贝、蚀花肉红石髓珠、铜鼓等随葬品,反映了李家山墓地与北方草原文化、岭南越文化、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都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这是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早期格局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例证。(完)

  受访者简介:

  张永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云南著名文博专家。

  1972年1月,张永康作为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员,参与李家山古墓群第一次考古发掘工作,见证贮贝器和“牛虎铜案”等古滇国青铜器重现于世的过程。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出有《大理佛》《艺苑流光》《佛国遗珍》等专着,主编《云南文人画艺术》《木氏宦谱》《云南民间收藏文物集萃》《仁恒藏瓷》等地方性图录,发表文物学和考古学论文30余篇。

  • 相关阅读
  • 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行为

    据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记者申铖、王希)记者4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近日联合印发《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上市公...

    时间:05-05
  • 平时考核推一把  工作落实有办法(深阅读)

    核心阅读 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由区委统一开展干部平时考核。考核精准设置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和专项指标,从年终一考核转变为每月都考核,并将平时考核作为精细化管...

    时间:05-05
  • 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人民论坛)

    “挖掘机指数”走高,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为稳投资、稳增长标注鲜明注脚;农作物育种创新加快,“中国种”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优化政策供给,拿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招硬...

    时间:05-05
  • 为超级计算贡献青年力量(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一个巨大的机房中,40个计算机柜排列成二进制语言“010”的样式,每个机柜有1024个CPU,每个CPU有4个主核,每个主核又带有64个从核——这就是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时间:05-05
  • 各地广泛开展五四主题团日活动

    本报北京5月4日电 (记者杨昊、武少民)记者4日从共青团中央获悉: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各级共青团组织围绕“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唱响青春主...

    时间:05-05
  • 外交部发言人就秦刚访问巴基斯坦并在巴举行中阿巴三方外长对话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4日就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5月5日至6日访问巴基斯坦并在巴举行中阿巴三方外长对话答记者问。 记者问:中方刚刚发布了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即将访问巴基斯...

    时间:05-05
  • “深切感受到中国现代科技的魅力”

    周末,许国庆难得有了空闲时间,与记者相约一起去乘坐孟加拉国的第一条轻轨。2022年底,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城市轻轨6号线正式通车,标志着该国迈入轨道交通电气化时代。作为这条轻轨的建...

    时间:05-05
  • 推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

    本报北京5月4日电 (记者寇江泽)近日,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Ⅰ—Ⅲ类)比例达到85%,较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水...

    时间:05-05
  • 一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679.8亿元

    本报北京5月4日电 (记者王观)今年以来,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部署实施的两批延续优化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及相关政策,一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679.8亿元。 分批次看,年初实...

    时间:05-05
  • 推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建设任务

    民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整体投资、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2022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发挥重...

    时间:05-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