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2023-05-23 08:2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守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亟须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增进人类福祉。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站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十字路口,面对全球性的危机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何去何从,如何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习近平主席倡导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为全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明方向。

阿联酋趋势研究与咨询中心高级研究员纳吉拉·阿扎鲁尼表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协作。中国推动这一进程的努力和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布鲁诺·奥伯勒认为,中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并积极与全世界分享这一理念,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长期贡献。

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携手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森林生物学教授托马斯·瓦索洛夫斯基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国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举措和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对很多国家都有启发意义。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表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行动和贡献值得各国借鉴。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孟夏时节,万物并秀。首都北京,国家植物园内游人如织,流苏树、猬实、楸、四照花等“小众花卉”备受青睐;花城广州,“绝·美——珍奇兜兰展”近日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办,除了争奇斗艳的花朵,园内还开启萤火虫夜观活动,民众尽情探索生物多样性之美;甬城宁波,2023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主题活动近日在这里举行,碧波荡漾的甬江之畔,中外嘉宾为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出谋划策……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绿色底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中国通过严格的执法监管,使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日本生态学家中村彰宏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工作期间,近距离观察中国实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民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中国贡献。”

“在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育种保护、保护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引领者。”美国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毕蔚林表示。英国《自然》杂志刊文表示,中国拥有平衡经济发展与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丰富经验,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借鉴。

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共识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2021年10月,中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四点倡议,并宣布一系列举措,包括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去年12月,中国采取积极行动,引领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不论是战胜新冠疫情,还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去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提出“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共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公平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秩序”等重要主张。

“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将世界各国聚到一起,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共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代理执行秘书戴维·库珀认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的2050年愿景,这一理念源于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也是如今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精髓。中国在这一理念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成果,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总部位于埃及开罗的阿拉伯研究院院长卡迈勒表示,中国不仅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而且关注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全力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为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未来,中国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响应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大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研究支持举办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依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挥好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作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携手努力,共同走好全球生态文明之路,才能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强大合力,共同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3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招收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6150人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吴月)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据悉,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

    时间:05-25
  • 石榴花开情相融(追着花儿看新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5月,走进新疆塔城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记者看到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

    时间:05-25
  •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人民论坛)

    “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时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既不能心...

    时间:05-25
  • 中共代表团访问沙特

    新华社利雅得5月23日电 应沙特研究与知识交流中心邀请,中共中央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率中共代表团于5月20至23日访沙,会见协商会议副主席米沙勒、工矿大臣胡莱夫以及利雅得省...

    时间:05-25
  • 中老“友谊盾牌—2023”联演中方参演官兵开展助学捐赠活动

    中方参演官兵教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的学生写汉字。   阳吉成摄 本报万象5月23日电 (孙广勇、李汉平)中老“友谊盾牌—2023”联演正...

    时间:05-25
  • 深化互利合作  促进繁荣发展

    “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开启了中亚国家同中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并推动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务实合作进入新阶段。”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战略与跨地区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阿扎马特·苏里曼诺夫日前...

    时间:05-25
  • 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国际社会看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之于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之于人类现代化进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之于人类...

    时间:05-25
  • 丰富国际社会对现代化的认识(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扎实长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其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的重要原因 1972年以...

    时间:05-25
  • 撬动数字经济无限潜能(记者手记)

    行走浙江,数字经济无处不在: 它是手机一键下单就能坐等到家的生鲜外卖,也是新农人、商户们纷纷开启的直播电商;是借助数字孪生实现远程操控的智慧工厂,也是可实现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的...

    时间:05-25
  • 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解读)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

    时间:05-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