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①)

2023-05-23 08:1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哪些新变化、新趋势?应如何看待、如何应对?记者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旭。

问: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哪些新变化、新趋势?

答: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以下新变化和新趋势:

在人口数量保持高位的基础上,人口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从数量上来看,自2019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保持在14亿人以上,未来仍将保持在高位水平。人口发展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并且呈继续改善趋势。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并不断巩固的基础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也取得跨越式发展,人口整体科学文化素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断提升,国民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意识和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人口结构呈现少子化和老龄化。少子化和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部署。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于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老龄化意味着我们在面临挑战的同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完全可以将挑战转化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因素。

问:面对人口发展的新变化,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人口形势?

答: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关乎亿万家庭幸福安康、关乎中华民族世代永续。关于我国人口发展形势,有以下几方面基本判断: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按照党的二十大总体部署,我国14亿多人口将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同时,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充分释放这一巨大的市场优势,促进消费提质扩容,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潜力巨大。目前,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人,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劳动力总量仍保持足够规模,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加快和劳动者的新老交替,劳动力素质将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将持续提升,人口红利有望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变。

我国人口结构中的“新红利”有待挖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低龄健康、基本健康的老年人规模达到1.37亿人。他们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再就业和志愿服务等社会参与热情高,是宝贵的社会财富,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红利”。

问:面对人口发展新常态,应如何应对?

答:人口发展形势对国家发展和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长期而深远,应加快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构建家庭支持政策。着力加强更有助于家庭整体发展的社会政策,在生育政策、假期政策、住房政策等领域更多地向家庭整体倾斜,提高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保护和增强家庭对社会的基础支撑作用。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强调家庭对健康养老的重要作用,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撑能力,实现机构的辐射功能,建立起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正向激励政策体系,在全社会树立起健康老龄化的思想观念。

三是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扩大普惠托育市场规模,加大群众急需的优质放心的托育服务供给,鼓励各地创新“托幼一体化”模式,优化升级儿童用品市场。

四是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储备。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以大龄劳动力资源为重点,提升大龄劳动者技能,开发更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促进大龄劳动者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实现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双提升。

问:如何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答: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塑造素质优良的现代化人力资源,需要构建系统性、创新性、前瞻性的思路举措。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遵循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领军拔尖人才等培养规律,通过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培养快速通道、打造国家重大平台等多种方式,构建各阶段选人育人相衔接、各类载体深度融合的教育培养体系,有力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支撑。

健全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持续提升人口健康素质。坚持新时代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完善符合我国疾病谱特征和人口健康需求、面向全周期全人群、整合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持续推进国民文明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推动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广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尊重模范、学习先进的社会风尚,形成全社会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扶老携幼的文明氛围,持续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3日 13 版)

  • 相关阅读
  • 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招收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6150人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吴月)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据悉,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

    时间:05-25
  • 石榴花开情相融(追着花儿看新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5月,走进新疆塔城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记者看到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

    时间:05-25
  •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人民论坛)

    “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时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既不能心...

    时间:05-25
  • 中共代表团访问沙特

    新华社利雅得5月23日电 应沙特研究与知识交流中心邀请,中共中央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率中共代表团于5月20至23日访沙,会见协商会议副主席米沙勒、工矿大臣胡莱夫以及利雅得省...

    时间:05-25
  • 中老“友谊盾牌—2023”联演中方参演官兵开展助学捐赠活动

    中方参演官兵教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的学生写汉字。   阳吉成摄 本报万象5月23日电 (孙广勇、李汉平)中老“友谊盾牌—2023”联演正...

    时间:05-25
  • 深化互利合作  促进繁荣发展

    “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开启了中亚国家同中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并推动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务实合作进入新阶段。”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战略与跨地区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阿扎马特·苏里曼诺夫日前...

    时间:05-25
  • 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国际社会看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之于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之于人类现代化进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之于人类...

    时间:05-25
  • 丰富国际社会对现代化的认识(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扎实长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其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的重要原因 1972年以...

    时间:05-25
  • 撬动数字经济无限潜能(记者手记)

    行走浙江,数字经济无处不在: 它是手机一键下单就能坐等到家的生鲜外卖,也是新农人、商户们纷纷开启的直播电商;是借助数字孪生实现远程操控的智慧工厂,也是可实现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的...

    时间:05-25
  • 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解读)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

    时间:05-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