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桂海潮:36岁大学教授“变身”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2023-05-29 22:3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酒泉5月29日电 题:桂海潮:36岁大学教授“变身”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马帅莎

  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这或许是桂海潮与其他中国航天员在外表上最明显的区别。5月29日,随着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名单公布,桂海潮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对媒体的镜头,他黑瘦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作为中国首个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载荷专家,这位36岁的大学博导即将圆梦太空。

5月29日11时,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图为航天员桂海潮。汪江波 摄

  少年有个航天梦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当时,桂海潮正在云南施甸的一所中学读高中二年级,从校园广播里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他便开始对飞向太空充满向往,一颗“飞天梦”的种子悄然种下。

  但那时,桂海潮并没想到,这项神圣的职业在近20年后会跟他产生关联。

  高考时,桂海潮以县城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9年时间,他一路攻读完博士学位,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近20篇SCI学术论文,成绩斐然。31岁那年,年轻的桂海潮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博士生导师。

  2018年,中国开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员。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选拔的航天员分三种类型,即: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其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拔。

  听闻这一消息,桂海潮第一时间就报名参选载荷专家。经过层层选拔,他从众多报名参选人员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国第三批航天员。年少时种下的“航天梦”终于有了圆梦的机会。

  从“追梦人”到“圆梦人”

  入队后,过去只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的航天英雄,成了桂海潮训练场上的师傅、运动场上的队友、生活中的朋友、任务中的战友。

  在外界看来,第三批航天员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中国空间站阶段密集的飞行任务,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舞台和机会。但幸运并不代表训练标准会降低。训练内容多、强度大、进度紧,是摆在桂海潮面前的难题。相比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出来的航天员,他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训练底子稍显单薄。

  体能一度是桂海潮的弱项。经过摸索,他悟出了一套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针对自己的弱项加强训练。一段时间后,长跑、闭眼单脚站立、台阶测试等体能训练中的老大难项目也从良好变成了优秀。

  在离心机训练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选拔标准是6G的过载,比航天驾驶员标准低。但入队后所有训练标准都要达到8G的过载,这2G的差距对桂海潮来说,也是一段艰辛的跋涉。第一次训练时,他感觉胸腹部有被牢牢压住的感觉,每一次呼吸,胸部都有撕扯的感觉。

  桂海潮对自己的表现极不满意。训练结束,他便找有经验的师兄们请教。在以后的练习中他不断修正,不但克服了2G的差距,训练成绩也从二级提高到一级。

  从72小时睡眠剥夺实验到GNC手动运动控制练习,再到野外生存训练……在两年多时间里,桂海潮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从“追梦人”到“圆梦人”,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前往中国空间站,体验太空失重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感觉。

  探索未知的飞天之旅

  2022年6月,桂海潮被选定执行神舟十六号任务。这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将承担繁重的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

  作为乘组中的载荷专家,桂海潮承担了不少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领域跨度大、实验项目多,实验设备、实验机柜精密,维护维修操作要求高,这就要求桂海潮的操作必须细致精准。

  训练中,桂海潮不但要知其然——掌握操作流程,还要知其所以然——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通过两年多的刻苦训练,在一次次磨砺下,桂海潮的信心越来越足。

  “你准备好了吗?”在飞向太空之前,面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桂海潮自信地说:“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我从技能上、身体上、心理上都准备好了,我有信心迎接这次任务的挑战!”

  成为航天员后,桂海潮经常会做一个梦,梦见自己驾驶飞船穿越在各个小行星之间,穿越黑洞……如今,他的梦想之舟、探索之旅即将开启。(完)

  • 相关阅读
  •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吸引2500个项目参赛

    本报北京电 (记者贺 勇)作为中关村论坛的赛事板块和对外交流的高水平国际前沿科技竞技平台,2023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吸引了海内外2500余个创新项目报名参加,参赛项目涵盖人工智能...

    时间:05-31
  • “我们真切感受到河北乡村的发展和变化”

    图为两岸媒体人在河北曲阳定瓷博物馆体验陶瓷拉坯工艺。 5月22日至27日,“太行山上话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豫冀行联合采访活动走进河北省,30余名来自两岸...

    时间:05-31
  • 财政部下达水利救灾资金7.28亿元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曲哲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财政部日前会同水利部迅速行动,统筹考虑各地水利工程水毁损失、白蚁等害堤动物对水利工程造成的灾损情况,以及各地安...

    时间:05-31
  • 学习卡丨闯关破“卡”,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家精神

      大桥挺立、高铁奔驰、蛟龙入海、神舟飞天……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 ...

    时间:05-31
  • 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有了参考指南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丁怡婷)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发布了《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针对城市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在通用性改造、入...

    时间:05-31
  • 完善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工作机制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魏哲哲)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日前共同向社会公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十大司法救助典型案例,让全社会关心关爱因受到不法...

    时间:05-31
  • 制止餐饮浪费,需要久久为功

    在一所高校食堂的自助餐厅,记者看到一些学生的餐盘里剩下米饭、馒头、花卷等主食。“取餐时候也知道要‘多次少取’,但自助餐种类多,每种都取一点,最后还是吃不了,只能把主食剩下了。”一...

    时间:05-31
  •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人民论坛)

    “百姓富起来最重要!”上个世纪80年代,时任山东寿光县委书记的王伯祥带领群众集中力量办了三件事:一是推进蔬菜产业化,二是开发寿北盐碱滩,三是为工业翻身打基础。正是这三件事,让寿光人...

    时间:05-31
  • 了望丨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

      ◇作为一种鲜明品格,勇于自我革命源于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贯穿党的历史;作为一种政治自觉,勇于自我革命是一种敢于刀刃向内、自剜腐肉的勇气和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保持和激发自身旺盛生机活力的根...

    时间:05-31
  • 外企对营商环境满意度较高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罗珊珊)中国贸促会对26个省份的600余家外资企业进行调研访问,日前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时间:05-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