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人权事业时时在心 习近平阐述中国鲜明主张

2023-06-14 22:31: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观中国)人权事业时时在心 习近平阐述中国鲜明主张

  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题:人权事业时时在心 习近平阐述中国鲜明主张

  中新社记者 邓敏 黄钰钦

  “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14日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

  从祝贺“2015·北京人权论坛”开幕,到致信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据公开报道,自2015年以来,习近平已至少六次向各种人权主题的重大活动致贺信。

  通过这些贺信,外界不仅可以看到习近平对人权事业时时在心的殷切关注,也能读出信中清晰传递的中国人权理念的关键意涵。同时,这六封贺信背后也伴随着中国人权实践的长足进步,以及对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贡献。

资料图:苗乡儿女载歌载舞。何蓬磊 摄

  纸短言深 阐明中国主张

  梳理这些贺信内容可发现,虽然贺信字数多在千字以内,但信息量巨大,既回应外界对中国人权的关切,也阐释中国人权的鲜明主张。

  譬如,中国人为何重视人权?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经苦难,深知人的价值、基本人权、人格尊严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意义,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习近平在致“2015·北京人权论坛”的贺信中这样写道。这一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用“深知”和“倍加深惜”来总结中国人民为人权艰辛奋斗的历史实践。

  又如,中国人眼中最大的人权是什么?

  在2018年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柳华文撰文称,这一重要论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于人权的定义,定位了中国人权事业的根本追求,是对当代中国人权观的经典表述。

资料图:河北坝上地区张北县“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区——“义合美新城”社区。李洋 摄

  再如,中国将如何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此次在给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的贺信中,习近平结合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在这封贺信里,鲜明地表达了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的态度。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认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多次向人权主题的重大活动致贺信,既表明了中国坚定发展人权的政治意愿,也表明中国正以合作交流互鉴的方式推动全球人权治理。

  人民至上 创造人权奇迹

  “14亿多中国人民在人权保障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是习近平致2021·南南人权论坛贺信中的一句话。正是在2021年的2月,习近平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人权保障史上的奇迹。

资料图: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现在的村容村貌。石林荣 摄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习近平用实际行动诠释贺信中的宣示和承诺。2021年时他指出,八年来,他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最近一次在内蒙古考察时,习近平亦强调,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

  一封封贺信,背后伴随着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水平。目前,中国已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78.2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5%,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妇幼健康高绩效的十个国家之一……

  “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观,视人民幸福生活为最大的人权,这既是中国人权实践的最终目标,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积极体现。”常健如是说。

  多元视角 分享中国经验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践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习近平在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时说。

  在全球人权发展史上,总有一些时刻值得纪念。今年是世界人权大会通过《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30周年,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在承认人权普遍性的情况下,也承认各国发展人权道路的多样性。

  然而,目前全球人权治理中,少数大国把自身人权发展模式当作唯一模式,强加给不同类型国家。在向国际社会发出的这六封贺信中,习近平多次提及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本国实际相结合,“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也是中国一以贯之的态度。去年5月,在会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时,习近平就明确指出,在人权问题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理想国”,不需要对别国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更不能把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搞双重标准,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和表示,应当尊重文明的差异性,而非制造文明冲突论、文明等级论。“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一理念以多元主义为视角,更能推动形成广泛的人权价值共识。

  当前,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全球人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通过这六封贺信,外界或许可以读懂中国的选择。(完)

  • 相关阅读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赓续中华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

    时间:06-16
  • 一箭41星新纪录!

      新华社太原6月15日电 (李国利 郝明鑫)6月15日13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批卫星...

    时间:06-16
  • 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什么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如何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近期举办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主题教育读书班上,党员干部结合岗位实践,交流学习心得,气氛热烈...

    时间:06-16
  •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文脉谱写华章(人民论坛)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融合中华节气、经典诗文和冰雪运动精神,惊艳全世界;“北斗”组网、“嫦娥”探月、“羲和”逐日、“天问”探火、“天和”遨游苍穹,重大科技成果烙...

    时间:06-16
  • 共同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

    6月14日至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共同主办的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的300余位中外嘉宾,围绕“平等、...

    时间:06-16
  • 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暨友好城市论坛举行

    本报青岛6月15日电 (记者曲颂)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暨友好城市论坛15日在山东青岛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主席沈跃跃出席并作主旨讲话。 沈跃跃表示,上合...

    时间:06-16
  •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6月15日上午前往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6日 03 版)...

    时间:06-16
  • “为当地民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青山工业园区一景。 利由斯摄 在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摩罗瓦立县巴霍多比村的主干道两旁,水果店、服装店、杂货店等各种小店鳞...

    时间:06-16
  • 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聚焦共同发展

    据新华社联合国6月14日电 (记者王建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14日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安理会高级别公开会上,呼吁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聚焦共同发展。 张军表示,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

    时间:06-16
  • 第六届进博会丹麦推介会在哥本哈根举行

    本报柏林6月15日电 (记者张慧中)哥本哈根消息: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丹麦推介会14日在哥本哈根成功举办。丹麦工业联合会、丹中商会、丹麦大学联盟等三家机构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签署...

    时间:06-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