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古今一脉 文韵悠长

2023-09-07 08:2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魅力所在、优势所在。

  保护传承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下,从中轴线到整个北京老城,从7处世界文化遗产到3条文化带,北京不断守正创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愈发鲜明。

  腾退修缮,文物古建“亮”出来

  初秋时节,漫步在北京中轴线南段,与天坛遥相呼应的先农坛内,一处处经过精心修缮的文物建筑重新亮相,昔日的礼仪场所变成了市民纷纷打卡的文化新地标。

  早在2011年,北京便启动中轴线申遗工作。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介绍,北京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定期调度机制,有效解决腾退拆迁等跨领域跨部门重点难点问题。

  2020年以来,北京市大力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文物腾退、文物保护、环境整治等48项重点任务有序开展。景山兴庆阁、社稷坛中山堂、正阳门箭楼等重点文物有序修缮,正阳桥遗址考古发掘出明代镇水兽遗存,钟鼓楼周边、景山三眼井等平房院落启动申请式退租……通过各部门集中发力,行动计划取得全领域多点突破。

  与以往相比,人们在关注文物建筑本体的同时,更加重视赋存环境的保护,先后对一些超高层建筑进行改造。北海医院和天意市场建筑降层,打通了鼓楼至万春亭的景观视廊。拆除积水潭医院新北楼,再现“银锭观山”美景。如今中轴线一带建筑立项时,都要通过实景三维模型进行比对,以确保新建筑与中轴线的传统风貌协调一致。

  大运河碧波荡漾,万里长城巍峨雄踞,西山脚下湖光塔影。随着文化带建设的推进,更多文化遗产“亮”了出来:大运河沿线,附着在桥体的自来水管道及通信管路光缆拆除,700余岁的万宁桥重焕光彩;永定河畔,传承近千年、一度熄灭10年的琉璃渠窑火重燃;箭扣长城,首次发现明代火坑和灶台等生活设施遗迹……

  集中连片,红色地标立起来

  海淀区成府路路口附近,两栋居民楼之间,一座灰砖墙、红屋顶的单层建筑静静矗立。建筑顶部的石匾额上有詹天佑题写的“清华园车站”。

  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经过修缮对外开放,推出“走向新中国的步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一件件珍贵文物、档案,一张张图片,一幕幕影像,定格历史瞬间,带领观众感悟革命的初心和使命。

  从清华园车站旧址到颐和园益寿堂,再到中共中央香山驻地旧址、香山革命纪念馆,“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串珠成线,全貌亮相。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物,革命文物大多与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活动、重要历史事件等密切相关,形成集中连片的分布格局。”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李粮企介绍。在《北京市关于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实施方案》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中,确立了“推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主题保护”的目标。

  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北京先后打造了以卢沟桥、宛平城为中心的抗日战争主题片区,以双清别墅、天安门为中心的建立新中国主题片区,以北大红楼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

  革命活动旧址数量众多、布局分散、情况各异,如何保护传承利用?拿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来说,31处旧址包括重要会议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党史人物故居以及重要纪念设施等多种类型,分布在多个城区。北京在对旧址保护状况摸排基础上,实现保护优先、以保促用、以用推保,将旧址进行分类打造提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这些红色地标成为人们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截至目前,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累计接待观众超600万人次,“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累计接待观众约100万人次,成为热门红色文化打卡地。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火”起来

  暑假的一天,距离开放还有半个小时,北京鼓楼外的广场上,已有不少游客。“平均每天预约游客近1500人,人数已达上限。即使工作日,观众也不少。”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负责人说,为了满足游客需求,自4月以来,鼓楼每天延时开放一个半小时。今年上半年参观人数超20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51%。

  鼓楼是元明清时期的报时设施。2019年11月,北京启动钟鼓楼文物修缮和展示提升工程,经过腾退修缮,鼓楼恢复了一层券洞的历史原貌。

  “鼓楼的‘火’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厚积薄发,体现了市民游客对悠久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介绍,近年来,通过实施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及恢复性修建,让鼓楼“更有味”;开展鼓楼保护展示工程,让鼓楼“更有颜”;推出原创话剧《钟鼓楼》、综艺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等作品,让鼓楼“更有范”。

  值得一提的是,在鼓楼一层券洞推出的“时间的故事”数字沉浸展,将音乐、鼓声、影像与宏伟的建筑空间结合,尽显鼓楼的建筑结构之美。“深挖文物建筑的文化内涵,用现代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文化遗产,获得年轻人的喜爱。”北京中轴线展陈体系编制团队负责人、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说。

  同样火爆的还有首都博物馆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辉煌中轴”特展。长达16米的沙盘,配以立体投影技术生动展现着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的中轴景象,营造出古今相通、虚实交织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深入研究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同时借助数字展示等前沿科技手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成为讲好北京故事、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首都博物馆国内合作与民族考古研究部研究馆员高小龙说。

  2035年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2050年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这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绘就的蓝图,以此发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将连接起千年古都的过去与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7日 07 版)

  • 相关阅读
  • 2023年服贸会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服务 世界共享

    经济日报北京9月6日讯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6日闭幕。本届服贸会展览展示面积15.5万平方米,举办10场高峰论坛、102场专题论坛、18场边会和72场推介洽谈。线下参展企业2400余家,线上参展企业6700余家。论坛活...

    时间:09-07
  • 经参调查丨高精尖“出海”记——服贸会上看企业“走出去”新亮点

    从生产依赖到技术合作、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跑业务到做服务……数十年来,中国企业“出海”的记录上既有“荆棘”遍布也有“鲜花”在前:服装、家电、家具曾构成了外贸出口的“老三样”;而今,高质量、高技术、...

    时间:09-07
  • 2023服贸会丨淡淡药香,浓浓深情——中医药为“一带一路”沿线人民搭建“健康桥梁”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题:淡淡药香,浓浓深情——中医药为“一带一路”沿线人民搭建“健康桥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怎样加快中医药“走出去”步伐?中医药如何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

    时间:09-07
  •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中国“智造”的创新动能来自何处?

    游览虚拟世界的莫高窟、观看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感受智慧医疗新技术……这些“科技范儿”十足的创新成果,来自于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在这里,中国企业纷纷“上新”,向全球彰显强...

    时间:09-07
  • 激扬贯通古今的文明力量——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观察

    新华社兰州9月6日电 题:激扬贯通古今的文明力量——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观察“第二届文明古国友好组织对话会”“传承丝路文化与构建文明新形态论坛”等专题论坛,“丝绸之路简牍文物展”“敦煌文化...

    时间:09-07
  • 舌尖上的“一带一路”丨果香千里送“苹”安

    苹果是北欧神话中的青春之果中华文化中的吉祥之果曾经新疆野苹果的种子沿古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去到欧洲和美洲培育成为我们现在所吃到的苹果又回到了中国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全世界平均每2个苹果里就有1...

    时间:09-07
  • 中国与东盟高质量合作空间广阔

    上图 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的机车在老挝万象南站等待启程。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物流转运配送区位优势,万象南站成为中老泰等国货物中转的“旱码头”。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左图 在泰国尖竹汶府,尖竹汶果品公司工作人员在码...

    时间:09-07
  • 开放 合作 创新 共享

    参观者在国际竹藤组织展厅了解竹制品。本报记者 王 迪摄工作人员展示虚拟现实体育训练系统。本报记者 李欣怡摄参观者体验模拟驾驶。本报记者 荣 翌摄参展嘉宾在洽谈交流。本报记者 张梦旭摄伊朗特色商品展台。本报记...

    时间:09-07
  • 推动服务贸易释放更大潜能(人民时评)

    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有利于引进各种优质生产要素,也有利于促进国内服务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金秋九月,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成功举办。来自全球的服务业企业齐聚一堂、共话合作,15.5...

    时间:09-07
  • “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供应链及商务服务专题展共吸引了260余家企业参与。在对接产业上下游需求的同时,各参展企业为如何完善全球供应链带来解决方案。进入位于首钢园区的供应链交通运输展区,以中老铁路...

    时间:09-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