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条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路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3-09-07 10:58:39

来源:人民日报

一条穿越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因所经之地和周边城市“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G60科创走廊”,不仅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还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G60,即上海—昆明高速公路。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嘉兴、杭州、湖州、金华和安徽合肥、芜湖、宣城,近年来因为这条“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2016年5月,上海松江区依托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等提出“G60科创走廊”的概念,沿G60高速公路布局科创企业及先进制造业,后经两次扩容,目前已涵盖沪苏浙皖的九城(区)。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G60科创走廊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持续加大创新力度,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服务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也为区域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在协同创新中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上海松江区是“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

2007年8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松江区调研时提出,松江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水平。

对标世界前沿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2016年5月,松江区创造性地提出“G60科创走廊”的概念,并围绕G60高速公路布局了9个产业区,打造1.0版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推动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自此,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G60科创走廊茁壮生长、逐级跃升。

2017年7月,松江主动与G60沿线的浙江杭州、嘉兴携手,成立跨区域科创走廊,G60科创走廊进入2.0版。

2018年6月,G60高速公路、沪苏湖高速铁路、商合杭高速铁路沿线的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区)积极携手共建,推动G60科创走廊步入3.0版,正式启动九城(区)协同创新之路的建设。

回顾G60科创走廊建设历程,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我们希望强化精准制度创新和有效制度供给,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优势互补、共锻长板,在协同创新中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4月,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的目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由此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科创要素集聚促使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6月,位于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园区的昊海生科国际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的首个项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昊海眼健康产创中心试运营。“依托G60科创走廊建设,我们享受到良好的科创资源、科创环境,逐步建立起‘产学研医联动’的业务模式。”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吴剑英说。

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牵引下,科创要素不断集聚,加速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长三角九城(区)不断瞄准世界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位于上海松江的启迪漕河泾科技园,科创企业正不断汇聚。“自从有了G60科创走廊,区域科创要素集聚度明显提升。”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济武说,“短短几年,园区规模一扩再扩,目前园区面积已超过3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500家,集聚人才超过5000人。”

几年来,松江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积极投身数字经济新赛道,被科技部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G60星链”中的实验卫星完成发射并成功组网。腾讯G60智算中心、上海市级算力中心项目落地松江,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主体加速集聚,关键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2021年2月落地松江。目前,非人灵长类克隆猴模型已在这一中心落户,新型类脑智能系统、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项目也在顺利推进。腾讯科恩、优图两大实验室也落户松江。

目前,松江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已超过5%,高出上海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约88%的研发投入来自经营主体。

九城(区)共建以来,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增长163.4%,约占全国总量的1/9,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占全国总量的16.2%,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3.55%。“G60科创走廊以科创命名,必将以科创闻名。”合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对未来充满信心。

构建“市场先行+政府引导”的组织协调机制

为推动科创策源地建设,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指导下,长三角九城(区)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原始创新先发优势。短短几年间,聚焦重大战略领域和前沿技术,九城(区)已聚集省级以上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近2000个。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重大科创项目的投入和资源集聚力度。目前,九城(区)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4.42万家、各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300余家。

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去年6月,在科技部指导下,长三角首只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募集20亿元,由九城(区)和相关社会资本认缴出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成立后以增资形式出资。

九城(区)通过加强合作,推动强化产业能力优势互补,搭建了“1+7+N”产业联盟体系、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G60科创云要素对接平台等一批合作载体。

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福升介绍,目前,九城(区)正积极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合攻关行动方案》落地实施,聚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跨区域组织联合承接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任务,开展重点产业领域跨区域“揭榜挂帅”。

“G60科创走廊是协同联动的平台,是优势互补的平台,是要素对接的平台,是资源共享的平台。”苏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在三省一市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构建起债权、股权、基金等联动的金融服务生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牌照、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打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九城(区)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合计发行科创债(含科创票据等)129单,累计发行总额780.4亿元;合计发行绿色债168单,累计发行总额904.15亿元。开发运行G60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入驻金融机构526家,达成授信融资金额超2.6万亿元。成立G60金融服务联盟,涵盖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头部机构466家。

今年5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五届科技成果拍卖会举行,累计成交额在去年50.18亿元的基数上再次实现快速增长,首次突破100亿元。

“把技术价值最大化,并以市场化方式让它流动起来,这是我们的重要目标。”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副主任、松江区科创发展办主任郭淑晴说。

“科创飞地”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

G60科创走廊九城(区)已成立首批11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46家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G60科创云”线上全要素对接平台、G60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联盟等,科创载体日益丰富。

一批“科创飞地”在松江区蓬勃涌现,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

2020年6月,南浔(上海)科创中心正式启运,用于科创孵化企业的入驻。通过引入科创企业,再从中选择一批引入南浔。湖州南浔人才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虞岱介绍,目前已有45家企业进入,75%是高新技术企业。“我们从中引导了5家企业到湖州市南浔区拓展。这里的创新中心成为研发中心,而南浔区成为他们的生产基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南浔引入更多的人才。”

2020年9月,长三角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金华(上海)人才大厦在松江区正式揭牌。“我们在上海松江注册成立公司,更容易招聘、留住人才。”浙江省金华市金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永辉介绍,目前这里已引进院士工作室1个,集聚高层次人才200余名,吸引医药、科技、新能源等领域15家企业和11个项目入驻。

2021年底,投资20亿元、占地170亩的G60松江·安徽科创园在松江区投入运营。皖投智谷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本增说:“我们希望这个园区成为沪皖两地产业要素资源对接的整合枢纽、科创要素集聚的长三角创新综合体。”

近年来,G60科创走廊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动九城(区)头部企业、院所机构、经营主体等,成立了10多个产业(园区)联盟、10多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出台相关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智能物流装备等细分行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据统计,G60产业(园区)联盟近年来自主开展的产业合作、要素对接明显增加,主动融入产业链合作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创新深化互认互通的人才政策体系,轮值举办G60人才峰会……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还在进一步优化科创生态,共建共享人才发展高地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 相关阅读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和思路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

    时间:09-08
  •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是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所趋,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

    时间:09-08
  •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基础

    作者:周琦张意梵(分别系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

    时间:09-08
  • 【文化评析】古籍数字化是文化传承的当代使命

    【文化评析】作者:陈雪据媒体报道,《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项目“尚古汇典”近日正式亮相,面向海内外读者提供古籍的阅读、检索、征引等服务。该平台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规划设计、上海古籍出版社具体...

    时间:09-08
  • 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人民时评)

    广大教师用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生只为一件事”,诠释了何为“仁而爱人”,何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又是丹桂飘香时,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即将到来。这是属于全国1800多万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节日,...

    时间:09-08
  • 把“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③

    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鸣笛声声,中...

    时间:09-08
  • 【光明论坛】找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数字发力点

    【光明论坛】作者:陈东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一轮科技革命向纵深推进,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强调“加快数...

    时间:09-08
  • 【光明论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论坛】作者:尹德挺刘帅顺(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讲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

    时间:09-08
  • 【践悟方法论】乡村“活水”来 振兴绘新景——浙江东阳以财政金融保障赋能“千万工程”建设

    为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各行各业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思考和生动实践,人民论坛网推出“践悟方法论”系列报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浙...

    时间:09-08
  • 高质量发展“县”在进行时|县域经济如何破解“县域不经济”?

    县域兴衰关系着发展全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推出《以“理”服人丨高质量发展“县”在进行时》,八位党校青年教师带你解锁中国县域发展的“韧性密码”。本期由...

    时间:09-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