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积极构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高质量保护体系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答卷”

2023-09-07 14:10:46

来源:央视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中国正在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一幅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这是在我国9000多处自然保护地拍摄到的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像。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300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实现恢复性增长,栖息繁衍环境不断改善。其中,大熊猫保护是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细心照顾步入老年的大熊猫“白云”和“希梦”。随着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技术的提高,大熊猫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受威胁程度的等级由“濒危”降为了“易危”。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饲养师 陈锐:“白云”32岁了,相当于人类100岁左右,“希梦”也30岁了,都很健康。它俩还有个特殊身份,“白云”是旅比利时大熊猫“好好”的姥姥,“ 希梦 ”是旅比利时大熊猫“星徽”的姥爷。

大熊猫“好好”和“星徽”作为中国的“友谊使者”,正在比利时天堂动物园茁壮成长。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访问比利时期间,出席了天堂动物园大熊猫园的开园仪式。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给天堂动物园园长董博的复信中强调,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比利时天堂动物园园长 董博: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令人印象深刻,深入人心。我对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变非常感兴趣。中国坚定不移,持续不断做出努力,促进万物共生,建设和谐美好的绿色家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这是一项创举,令人惊叹。

而在当下的中国,摆脱灭绝风险的物种远远不止大熊猫一种,高水平的保护方式正在助力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这群野生梅花鹿带着幼崽悠然散步在小溪边的画面,不久前由红外相机拍摄于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过去十年,从365头梅花鹿到如今624头梅花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梅花鹿华南亚种最大的集中分布区,这个物种也摆脱了灭绝的风险。种群的扩大,得益于完善的保护措施和精细化的管理。

总台央视记者 李洁:在江西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的密林里,我们发现有像我身后这样2米乘2米的方块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正在把这样的食用盐跟地上的泥土进行混合,然后堆成堆。这个是做什么用的呢?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东升保护管理站站长 林忠华:这是我们人工建设的盐碱地,把这个食盐跟泥土混合,让梅花鹿下来舔食,补充它所需的钾钠这些微量元素。

在保护区的各个山顶,十多条总长12公里、植被低矮的通道直达山脚,这是保护区专门为梅花鹿贴心开辟的“动物通道”,方便梅花鹿下山饮水觅食,以及在栖息地之间转移。此外,最新的技术手段也被用于梅花鹿的保护中。保护区正在海量的监测数据基础之上,开发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对梅花鹿进行“鹿脸识别”,建立个体库,对野生梅花鹿的习性进行更系统的研究。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詹建文:目前,我们的保护正在从原来的抢救性保护向研究型保护过渡,不再把梅花鹿种群的数量增长作为唯一目标,而是把梅花鹿种群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真正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如今的中国,正在积极构建起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高质量保护体系,制定完成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将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栖息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高世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今年上半年以来,各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保护环境、生态修复和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方面持续发力,已经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这种蓬勃景象。

  • 相关阅读
  • 跳桥救人外卖小哥成亚运会火炬手

    明天,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将举行,共有106棒火炬手参与首日传递。据了解,曾跳桥救人的外卖小哥彭清林将作为火炬手参加火炬传递。今年6月,彭清林为救人,从10余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后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

    时间:09-08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和思路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

    时间:09-08
  •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是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所趋,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

    时间:09-08
  •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基础

    作者:周琦张意梵(分别系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

    时间:09-08
  • 【文化评析】古籍数字化是文化传承的当代使命

    【文化评析】作者:陈雪据媒体报道,《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项目“尚古汇典”近日正式亮相,面向海内外读者提供古籍的阅读、检索、征引等服务。该平台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规划设计、上海古籍出版社具体...

    时间:09-08
  • 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人民时评)

    广大教师用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生只为一件事”,诠释了何为“仁而爱人”,何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又是丹桂飘香时,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即将到来。这是属于全国1800多万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节日,...

    时间:09-08
  • 把“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③

    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鸣笛声声,中...

    时间:09-08
  • 【光明论坛】找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数字发力点

    【光明论坛】作者:陈东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一轮科技革命向纵深推进,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强调“加快数...

    时间:09-08
  • 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论)

    着力强化“党建引领”理念,创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被实践证明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党的二十大...

    时间:09-08
  • 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思想纵横)

    人类生存在同一个星球。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成为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脱离与世界的联系而实现现代化,也没...

    时间:09-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