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客源地”迈向“目的地”,“三味游”点亮天津文旅经济

2023-09-07 16:34:54

来源:新华社

来源:9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惟真

初次邂逅天津的你,会如何形容眼前这座城市?

沿海河两岸漫步,看似迥异的种种元素可能会给游客留下独特的“第一印象”——这里既有市井烟火、“俗世奇人”,又有人文情怀、中西交汇;这里既有摩天大厦、时髦商圈,也有稻渔之歌、乡土之思。

毗邻渤海的天津风景秀美、四季分明,然而旅游业却常因特点不够突出而显得不温不火。此前,这里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每逢假期市民总想着“去远方看看”;而今年以来,“西北角早点”“东疆港日出”频频出圈,天津之眼、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地标更加亮眼。

随着天津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文化历史成为串起城市自然资源、建筑风情、景区地标的根与魂。“慢旅游”、Citywalk等时兴的旅行方式,更与城市气质相契,让“沽上明珠”的融合之美浮出水面。

细细逛来,津城定会别有洞天。民俗的乡味、历史的余味、工业的韵味,“三味”和谐统一宛如音诗,令游人旅行的“兴味”更浓。

  5月1日,一艘海河游船通过开启的解放桥。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贴地气,体验民俗乡味

9月1日,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天津开幕。会上,一处特色美食展区让不少观众专程“循味而来”。在“津味你早”的招牌下,锅巴菜、煎饼果子、牛肉回头等早餐一应俱全、香气扑鼻,仿佛将微缩版的津城“碳水商圈”搬到了展区。

陆通南北、水贯东西的天津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我国北方的商贸中心之一。通达便利的交通、繁忙运转的码头、悠长的民俗历史,塑造出津城多元交融、兼收并蓄的美食文化。

提起天津“早点好”,不少人最认西北角。西北角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紧邻天津西站。区域内共有225家商户从事食品经营,其中不乏百年老店,早点主打“量大实惠,吃着舒坦”。

  7月11日,在天津西北角欢庆西胡同,商家在制作老味茶汤。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从走街串巷、摆摊经营到如今拥有干净整洁的店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刘宇顺家中五代人从事煎饼果子制作已有110余年。选材、晾晒、制酱、打浆、烹炸……精心制作的煎饼果子,给不少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些年,店铺的‘粉丝’越来越多。”刘宇顺笑着说,为了让大家吃得热乎舒心,一家人常常要从早晨5点忙活到晚上12点。

为了保障市民游客“吃好玩好”,天津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我们精心制作‘西北角特色美食地图’,清晰标明美食坐标、紧急避难场所等,方便游客阅览。还在路边新增休闲座椅和移动洗手间、组建志愿服务队等,做好秩序引导、服务保障等工作。”天津市红桥区铃铛阁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涛说,目前,西北角核心地区——欢庆西胡同正进行墙绘施工,进一步改善街容街貌、丰富旅游体验。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柴米油盐的生活气息、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正是老天津的一大特色。

从“美食街”向东不远,就能看到热闹非凡的天津鼓楼与古文化街。玉石吊坠、手串书画、钱币邮票,周四的“鼓楼大集”总是摊位满满、人山人海,成了不少闲适率性的天津人每周必赴之地。

  6月27日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文化之夜现场拍摄的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在物华人杰、藏龙卧虎的街区内走走,说不定还能偶遇身怀绝技的匠人。这天正赶上“开集”,“风筝魏”的第四代“掌门”魏国秋快步从人群间挤过,几步转入街侧一栋小楼内,拉开了挂有“长清斋魏记风筝”牌匾的屋门。

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风筝魏”,制作技艺以造型多变、彩绘逼真、飞行平稳闻名。活灵活现的雄鹰孔雀、精描细绘的仙娥牧童……走进这间素雅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艺术品,桌上还摆放着不少十几厘米甚至几厘米长的“迷你风筝”,燕形墨绘、柔似无骨。

魏国秋说,不少海外友人专程来到天津,希望与“风筝魏”进行艺术文化交流。

“如今,吸引年轻一代旅游者到访某一座城市的决定因素不完全是传统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也不仅是那些地标建筑,而是更加彰显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文化休闲资源。”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说,融入日常场景的相声小品群众艺术、传承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能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优先接口与全新动能。

  观众在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的一处景观墙打卡(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观洋楼,触摸历史余味

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灰瓦石阶优雅庄严,走进天津庆王府中庭,亮丽如初的灯盏琉璃带游人越过历史岁月,旧时的丝竹余音仍似绕梁不绝。

“百年风云看天津”,今年恰值百岁的庆王府正是天津洋楼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至1947年,这里曾是清朝末代亲王载振的宅院,新中国成立后,昔日的王府成为中苏友好协会天津分会等机构的办公场所。

为了让更多游人穿越历史之门、回溯往昔情境,天津启动小洋楼保护修缮工作,雍容华贵的庆王府也在其中。

如今,彼时的“摩登建筑”变身为记录城市历史的“博物馆”,王府“后花园”也成了年轻人摄影“打卡”的热门地。

“我们希望透过王府陈设与精心讲解,将其蕴含的丰富故事和人文精神展现给游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从民园广场到名人旧居,不少游客白天徜徉于五大道街区观光游览,入夜就住在洋楼之内,感受小楼“脉搏”、体验复古生活。

  4月29日,在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话剧演员与游客进行互动式沉浸演出。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90后”设计师李文爽,在五大道经营着多间“洋楼民宿”。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的她将设计理念应用于小洋楼内,决心打造“可体验”的生活场景,让更多游客解读洋楼建筑的内涵和美感。

“开年以来,民宿的入住率一直比较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探访。五一期间,我们经营的33间民宿更是被一订而空。”李文爽说。

自民宿运营以来,不少住客都曾赶来赴“洋楼之约”。“有客人对我说,‘老房翻新潮,情生五大道’,住在这里连咯吱作响的老楼梯也成了美妙的岁月乐声。”李文爽说,住客的“点赞”让她对推介洋楼魅力、用设计“讲述”建筑故事充满动力。

以展现历史风貌为主题,天津近年来在五大道、解放北路、意式风情区等街区培育了商业、文化、旅游、居住相融合的独特氛围,使游客不再“雾里看花”,小洋楼的价值得以更好释放。

今年五一期间,天津首个“意大利艺术之家”亮相天津意式风情区马可波罗广场西南角楼,提供意大利语艺术工作坊、设计与手工制作等各种特色分享。全国滑板公开挑战赛天津站、国风手绘插画艺术展……一系列“青春范儿”十足的活动也让街区频频“刷屏出圈”。

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宗锦说,举办中外艺术品展览、文化演出等各类活动,让游客在天津就能感受到国际化的文化体验,更好发挥意风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对外开放水平的窗口作用。

  4月29日,游客夜间游览天津古文化街。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循“秀带”,感受工业韵味

夜幕降临,微风拂面,海河岸边传来阵阵欢歌笑语。北安桥畔,不少居民随着舒缓的音乐翩翩起舞;海河之上,艘艘游船载着旅人穿梭于画卷之间。

对于在天津棉3创意街区办公的天津市浩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史浩棋而言,夏秋之交是他最喜欢的时节。“这里风景很美,打开门窗就是海河。晚间不仅能在园区内邂逅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自己也能享受在河边散步的惬意恬静。”

天津棉3创意街区由原天津第三棉纺厂改建而来。百年前,这里曾是机器轰鸣、工人繁忙的纺织厂房;百年后,这里成为青年集聚、创意碰撞的潮流街区。

“天津第三棉纺厂曾是天津纺织行业的‘主力军’之一。”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将街区历史娓娓道来,“我国纺织工业曾有‘上青天’一说,指的就是上海、青岛、天津三大城市。发展高峰期,天津从事纺织业的人口约30万人。”

不再生产后,老厂房一度被闲置,周边荒草丛生。2013年2月,一场提升改造工程“唤醒”了荒废的厂房。“希望既保留原貌,又能做到老街区老厂房的创意更新;既要保留历史、传承工业文化,也要更好地实现商业价值。”陈强说。

毕业后,史浩棋与几位热爱文化、音乐的朋友在天津共同创立起了策划文化艺术交流与展览活动的团队。四年前,团队正是被街区的工业韵味与青春气息所打动,正式将办公室搬到了“老厂房”内。

随着新业态不断入驻、老厂房功能翻新,棉3创意街区也紧跟城市更新步伐,实现了活化利用。经过数年发展,街区已形成创意设计产业、新媒体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主要板块,进驻企业180多家;举办复古市集、天津时装周等300余场活动,每年吸引游客约50万人次。

  5月16日,观众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参观“梵高的世界”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大展。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作为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工业制造业是天津的城市底色,工业遗存更是凝结历史记忆与市民感情的珍贵宝藏。为更好地保留城市根脉,天津反复商讨拟订方案,以多种方式挖掘老厂房的文旅价值、展现文化内涵,让“工业锈带”变身为“产业秀带”“生活秀带”。

去年年底,在天津第一热电厂原址的基础上推出的商业综合体天津金茂汇正式亮相,实现了老厂房元素与新商业业态的有机融合;由原天津市第四橡胶厂旧厂址改造而成的天津巷肆创意产业园内,“巷肆书吧”已成为城市阅读的新空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客源地”向“目的地”转型迈进,不仅靠好景致,更要靠深挖掘。如今,围绕山、河、海、洋楼、烟火气等“五大IP”,天津全力做好“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大文章,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特色场景打造,推动文旅项目增量增效,打造具有“城市记忆”的文旅项目。

“打好海河牌、用好洋楼景,念好山海经、做好融合事。”天津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天津还将持续健全产品新体系、构建发展新格局、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消费新环境、塑造美好新形象,努力建成全新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 相关阅读
  • (台青话融合)“80后”台青大陆逐梦十载 深耕金融市场发掘创业商机

    中新社广州9月8日电 题:“80后”台青大陆逐梦十载 深耕金融市场发掘创业商机作者 孙秋霞 高泽芝在广州光机电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80后”台湾青年洪嘉鸿如今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50平方米的办公区装修得简...

    时间:09-08
  • 吃虾饼、赏骑楼 两岸媒体人漫步北海老街

    中新社北海9月8日电 题:吃虾饼、赏骑楼 两岸媒体人漫步北海老街作者 张杨彬面粉里加个鸡蛋,配上调料,再来点葱花,铺满满一层小虾,在黄灿灿的油里反复翻炸,一个虾饼就出炉了。台湾自媒体人纪佳苇边用相机记录,边...

    时间:09-08
  • 沿着河湖看新疆丨“瀚海明珠”麦盖提:漫漫沙海变“绿色银行”

    人民网喀什9月8日电 (记者常雪梅)新疆麦盖提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三面环沙,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作为全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县,沙漠占全县总面积的90%,如何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有...

    时间:09-08
  • 新疆喀什:戈壁滩上养出澳洲淡水龙虾

    中新社新疆喀什9月8日电 题:新疆喀什:戈壁滩上养出澳洲淡水龙虾作者 朱贺“这是天山雪水养出来的澳洲淡水龙虾,外壳干净活性好,肉质非常紧实。欢迎大家来新疆喀什品尝!”7日,面对直播镜头,在新疆麦盖提县巴扎结...

    时间:09-08
  • 新疆巴里坤辣椒火红迎丰收

    9月6日,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镇上湖村的村民正在晾晒辣椒。达吾提·热夏提 摄眼下,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镇迎来了一年一度辣椒采摘季,火红的辣椒迎来丰收季节,当地农户忙着晾晒辣椒,房前屋后一片...

    时间:09-08
  • 新疆巴州尉犁县737.7万亩红柳树迎来盛花期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8日电 (王小军 殷琳 党婷)连日来,中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两岸的红柳树花进入盛花期。在新疆巴州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两岸附近,一墩墩紫色、绿色、粉红色交织在一起的红柳树花,把塔里木河两岸印染...

    时间:09-08
  • 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支撑

    奔腾的塔里木河浇灌广袤绿洲和良田,壮美的博斯腾湖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千年坎儿井借助文旅融合发展绽放新活力……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绘就了一幅人水和谐的大...

    时间:09-08
  • 航空运输市场持续复苏(经济聚焦)

    图①: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厦门航空工作人员为旅客答疑解惑。  陈玲明摄(人民视觉)  图②: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人流如织。  戴穗恩摄(人民视觉)刷新纪录!8月6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保障进出港旅客超15.5万人...

    时间:09-08
  • 金观平: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是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所趋,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

    时间:09-08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盐碱地上创奇迹,万亩冬枣田见证致富经

    中新网渭南9月8日电(韦香惠 张一辰)“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党总支书记薛安全站在万亩冬枣示范园的观景台上说道。9月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小...

    时间:09-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