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守护一泓碧水 造福天山百姓

2023-09-13 14:20:1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四季看新疆之沿着河湖看新疆】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尚杰 赵明昊 王艺钊 董蓓 闫槿

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这里沙漠戈壁面积占比超四成、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成。如何合理利用、高效配置水资源,成为天山南北沙漠绿洲里一代代人需要作答的千年之问。

近年来,新疆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推动治水理念、治水手段从粗放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让一泓碧水润泽绿洲,让百姓共享生态福祉。

理念之变——

“系统治理”深入人心

初秋时节,走进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哈拉坤胡杨林区,天蓝树绿,潺潺流水在树林中穿行,一棵棵胡杨挺拔而立。这41万亩胡杨林“畅饮”的水,来自110公里之外的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永安坝水库北库。

从去年开始,围绕破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新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兵团与地方,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初步建立起河湖连通、蓄泄兼筹、丰枯互济的调水体系。

有了这一调水体系,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互连互济,2022年完成调水1.92亿立方米,其中超计划调水0.92亿立方米,让下游胡杨林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为提高治水效率,新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整体性统筹和系统性调配下,全长2000多公里、由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组成、被称为新疆“母亲河”的塔里木河,奔涌出新的活力。

经过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新疆水资源总量保障和弹性配置体系初见成效,水资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提升,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

方法之变——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

九月,步入吐鲁番,就进入了葡萄的世界。不少人好奇,这片年降雨量仅有1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的“火洲”,是如何变成全国葡萄栽培历史最久、面积最大、产量最多、质量最优的葡萄产区的?

答案就在坎儿井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双手掏挖的一条条地下暗河,将雪山融水点点滴滴汇聚起来,让本是“生命禁区”的茫茫戈壁绿洲连片、瓜果飘香。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把吐鲁番市现有的55万亩葡萄地全部改造成高效节水农业用地。项目全部完工后,年节水量可达1.77亿立方米。”吐鲁番市水利局局长孜拉吾东·加拉力丁说。

而在1300多公里之外的喀什地区泽普县古勒巴格乡下阿尔硝村,一段2.8公里长的新时代“坎儿井”已经完工。

“参考坎儿井的设计理念,我们将敞口土渠改造成输水暗渠,将水利用系数从0.47提升至0.95,仅此一项,年节水量就达37.4万立方米。”泽普县水利局项目办主任陈忠介绍。

走进沙漠边缘的和田地区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只见良田万顷,饱满的稻穗压弯了枝头。如今,水稻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这里出产的金丝稻米口感香糯。

“在北京援疆力量的支持下,和田县投入7000多万元对稻香村进行改造,建造了专门用于水稻灌溉的下水管网。现在金丝米声名远播,供不应求。”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党支部书记赵小锋表示。

生态之变——

“绿意盎然”惠民生

傍晚的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宁静怡人。这里亭台错落、水声潺潺,宛若江南。

曾经,这条哈密的“母亲河”一度干涸断流。近年来,哈密市着手推进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加快“母亲河”绿洲的生态恢复,哈密河沿线绿化率由18%提高至78%,让市民切实感受到“绿意盎然”的民生实惠。

受益于科学治水措施,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博斯腾湖湿地也迎来了华丽转身。走进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这里湖水清澈,沙鸥翔集,来往游客惬意悠然。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博湖县分局局长刘屹介绍,为保护和改善博斯腾湖水质,防治水污染,当地编制出台了20余项法规、制度,形成较为完整的流域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起全方位、全流域、全过程对河湖长治水格局。

守护一湖碧水,造福万千百姓。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当地百姓也收获了大自然的慷慨馈赠。目前,博斯腾湖年产鱼类5000余吨,成为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有机鱼生产基地。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近年来,新疆聚焦河湖治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善治善用,让河流更清、城市更绿。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3日 04版)

  • 相关阅读
  • 全部导航

      【光明论坛】   作者:申峥峥 金学慧(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

    时间:09-14
  • 青年工匠说丨用奋斗青春在赛场上书写“匠”心故事

    央广网天津9月14日消息 大国工匠,是我国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而在这其中,投身梦想的青年工匠们更是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在全国第...

    时间:09-14
  • 新华时评·大绿化观|用心植绿 再现城市绿水青山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题:用心植绿 再现城市绿水青山终日奔波于水泥森林的人,难免会滋生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城市绿地就是在水泥森林间营造出的一方山水,美化这方城市山水需用心植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行动起来...

    时间:09-14
  • 贵州全面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br>

    夜幕降临,每人举起一柄火把,3000多人的队伍蜿蜒而上,将二十四道拐盘山路照得绚烂夺目……今年8月,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举行火把节活动,不仅让当地群众乐在其中,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来“打卡”。...

    时间:09-14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新潮涌动大河间——陕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社西安9月13日电题:新潮涌动大河间——陕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观察榆林市府谷县墙头村,“黄河入陕第一湾”所在地,两岸峰峦交错、丹地碧野。千百年前的边塞苦地,如今已是连片的现代农业园区,瓜...

    时间:09-14
  • 新华全媒+|生活中有哪些网络安全隐患?记者探访网络安全博览会

    黑客如何通过改号软件实施诈骗?取快递时有何信息安全风险?在公共充电桩给手机充电时有何隐患?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记者在网络安全博览会上一探究竟在一台黑客改号系统上可以将手机号修改成任意的伪装号码...

    时间:09-14
  • 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人民时评)

    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流淌着文化基因,凝结着情感认同,记录着时代风貌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久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语贯古今字...

    时间:09-14
  • 【文化评析】“形神兼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评析】作者:杜冰电影《长安三万里》暑期热映,家长领着孩子们沉浸光影,领略中华诗词的非凡魅力;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开启全国巡演,精彩的情节、精美的视效令人陶醉;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

    时间:09-14
  • 不断在实践中锤炼党性(人民论坛)

    闻“汛”而动、听令而行,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冒着倾盆大雨,组织群众转移;全力以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近期,在防汛抗洪救灾中,广大党员、干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激扬“党员干部要冲在前”的精气神,用责任与...

    时间:09-14
  • 全球连线|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信心:“农夫大熊”播种记

    澳大利亚人熊凯,在中国种菜10余年,自称为“农夫”。熊凯在天津市武清区承包了近10个大棚,种植绿色蔬菜,在网上销售,发往京津冀地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前景深深地吸引了熊凯,他来到南开大学学习汉语,随...

    时间:09-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