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数字经济助推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9-17 08:52:34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魏梦佳)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城市地标鼓楼和钟楼前后纵置、静静伫立。步入鼓楼,正在展出的数字互动体验展“时间的故事”,通过光影秀、交互体验等方式诠释古人的宇宙观、时空观,让参观者身临其境领略古老建筑与数字创意碰撞出的时尚火花。

今日之中国,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以大众更可近可感的数字化形态呈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视频直播、电子竞技、数字文博等新兴数字文化业态不断涌现,促进了文化消费模式的创新。

在15日举行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上,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及风险应对展开探讨。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数字经济正重塑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生态,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

“数字经济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数字化转型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数字技术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内容、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不仅提升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让文化生产更快捷,还催生了文化新业态、新模式,使文化内容更“可视化、互动化、沉浸化”。

9月14日,演职人员在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上表演器乐演奏《同舟》。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坚介绍,随着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和信息传播能力极大提升,出版活动可选择内容急剧增加,出版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幅缩短,中国年出书品种从改革开放时的1.5万种增加到目前的50多万种。

“新技术手段让出版内容的呈现形式不再局限于平面的文字或图画,以更加立体多维、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实现沉浸式阅读。”黄志坚说。

云演出、云展览、云课堂……文化消费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满足着大众各类文化需求,使高品质文化产品更具普及性,也催生了更多虚拟文化产品,带动了数字文化消费。《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占文化产业的51.4%,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

观众在北京鼓楼一层观看沉浸光影秀。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数字技术也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让更多人与珍贵文化遗产“亲密接触”。

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表示,近年来,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增强中华文化展示和传播的“在场感”和互动性。例如,基于高精度扫描、游戏引擎、云游戏等技术,实现喜峰口长城的毫米级高精度复刻、敦煌藏经洞的超时空历史复现、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数字化技术研发等,目前还在推进北京中轴线的数字互动展示。

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上,16个“科技赋能文化”的相关项目实现签约,涉及影视、游戏、旅游等多领域。其中,北京大学古籍数字化与智能化开发与利用项目,联合北大及抖音集团力量,着力打造向全社会免费提供古籍阅读服务的数字化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免费开放1600余部古籍,上线分词检索、图文对照、繁简转换、字典释义、文白对照等功能。

根据中国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到“十四五”时期末,中国将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5月16日,观众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参观“梵高的世界”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大展。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业内专家坦言,数字化浪潮中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例如中小型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不同区域间存在数字文化鸿沟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仍需提升文化产业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加强依托5G的工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产业“云、网、端”基础设施,升级传统文化基础设施。

“面对数字经济浪潮,只有学会与数字经济‘共舞’,才能在融合发展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最新成果,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王一鸣认为,科技创新和跨界融合是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中国仍应持续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智能制造、智慧服务,以及金融、物流、教育、体育等领域融合发展,促进业态、模式和场景创新,以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总书记关爱残疾人的故事

    题:习近平总书记关爱残疾人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  一句句深情话语、一次次亲切鼓励,传递着春风拂面般的温暖;一个个暖心举...

    时间:09-18
  • 习近平总书记关爱残疾人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  一句句深情话语、一次次亲切鼓励,传递着春风拂面般的温暖;一个个暖心举动、一项项帮扶举措,恰似绵绵春雨,让广大残疾人心田滋润、满...

    时间:09-18
  • 灌溉水渠年久失修(身边事)

      我是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的村民,在二道墩东边有一些田地的灌溉渠年久失修,不少都已经坍塌了,给耕种带来很大不便,并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见图)。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修缮这些灌溉水...

    时间:09-18
  • 津晋两地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

      本报天津9月17日电 (记者李家鼎)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近日签订《津晋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书》,并发出首本“跨省通办”不动产权证书。  据了解,...

    时间:09-18
  • 饲草料补贴款已全部发放到位(反馈)

      7月31日,本报刊登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期待早日拿到饲草料补贴款》的读者来信,反映当地牧民购买了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奶牛养殖保险,保单期满却未拿到合约承诺的饲草料补贴问题。...

    时间:09-18
  • 以数字检察赋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监督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张璁)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以“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为主题发布了第四十八批指导性案例,此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共4件。这是最高检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实行综...

    时间:09-18
  • 让文明观演成为观众自觉(金台视线·关注文明观演(下))

      读者来信版连续两期推出的关注文明观演报道引发读者热议。如何制止、减少乃至杜绝不文明观演行为?如何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文明观演环境?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副主...

    时间:09-18
  • 以系统观念更好推动学科建设

      坚持系统观念,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鲜明体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研究及国家安全学的建设之中。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需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作...

    时间:09-18
  • 全民携手,共筑网络安全坚强防线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于9月11日至17日统一开展。其中,开幕式、网络安全博览会、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等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一周时间里,各类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时间:09-18
  • 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专题深思)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战略部署。适应法治建设新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提出,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