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用心耕好这块“大试验田”

2023-10-06 08:3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金秋时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建设十周年——2013年9月29日,肩负建设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任,上海自贸试验区扬帆起航。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上海自贸试验区用心耕好这块“大试验田”,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着力点,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基本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加快构筑与开放型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压力测试体系,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效应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更加彰显。

“苗圃”变成“森林”,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基本建立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

善做制度创新的“苗圃”,上海自贸试验区聚焦投资便利、贸易便利、金融开放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十年来形成一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创新,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基本建立。

对标国际经贸通行规则,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推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清单外的外商投资准入从审核制改为备案制。如今,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从最初的190项缩减至27项,制造业条目已经归零。

今年7月,总部位于比利时的优美科集团投资1500万欧元,在外高桥保税区成立一家科技开发公司。“条目越少,限制就越少,外资准入越来越宽广,企业投资更加便捷。”回顾新公司注册经过,优美科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张可方感慨道。

汽车整车制造、金融服务、医疗服务、增值电信……随着负面清单的缩短,上海自贸试验区在60个开放领域实现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推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成熟定型并写入外商投资法,推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向跨境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领域拓展。

谈起金融领域的开放,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陆芳说:“金融领域外商投资过去是有股比限制的。上海自贸试验区走在了金融开放的前沿。”

创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进贸易便利化的一项重大创新。作为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负责人,潘小东10年前参与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如同国际贸易领域的‘一网通办’,平台将海关、检疫、海事、边检的信息打通,极大便利了通关贸易。”

主营进出口报关等业务的元初数智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最早的受益者之一。“过去进出口单据要一单一单填、一单一单录,还要将纸质单据送到相关部门。一个单子做完至少需要两天。有了‘单一窗口’,几分钟就能出税单。”公司相关负责人杨晓峰说。

迄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服务的贸易企业累计超过60万家,支撑占全国1/4多货物贸易量的数据处理。

着力打造贸易制度创新高地,上海高标准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作业流程被系统性重塑,申报模式、贸易管制、协同管理等不断改革创新。上海海关副关长张翼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建立国际自由贸易园区通行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模式。

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制度性创新成果已由“苗圃”变成“森林”。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

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构筑与开放型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压力测试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更好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用,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上海自贸试验区不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构筑与开放型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压力测试体系。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大屏上,原油期货行情不断跳跃变化,这里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大幅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推出我国第一个面向国际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黄金国际板,先后上市20号胶、低硫燃料油和原油期权等占全国一半以上的国际化期货期权品种,“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上海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走进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的世天威物流有限公司仓库,只见叉车铲起铜板,移放至仓库外的空地上。“这‘一铲一放’,意义非同一般。”公司副总经理徐赟说,“我们所在的仓库是国际铜市场的一个交易库。从库内挪到库外,铜板就从期货‘变’成现货,国内买家可直接在这里把铜板运走。”

以前,买家拉货可没有这么简单。国际期货交易,要将货物运到韩国釜山等地的交割仓;国内市场交易,则要运到非保税类仓库。变化发生在2014年11月,成立一年多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启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非保税货物也可以进入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储存,与保税货物一道集拼、分拨、管理和配送。“通过这项改革,全球大宗商品交易都可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进行,这是真正配置全球资源。”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财政和金融服务处副处长陈宇说。

金融,是自由贸易试验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创新举措持续推出,一大批首创性金融制度先行先试。”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说。

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的本外币一体化的自由贸易账户,是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方面的“排头兵”,具有跨境结算、跨境融资等本外币一体化金融服务功能。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计开设14.4万个自由贸易账户,办理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142万亿元,年均增长61%,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获得的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2.8万亿元。

“自由贸易账户为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成说。2015年开始使用自由贸易账户以来,振华重工累计获得境外贷款520多亿元人民币,不同程度享受了利率优惠,有效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压力。

国际资产管理机构也纷纷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集聚。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兰说:“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将把各种优势资源持续带到上海,探索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模式。”2020年以来,全球排名前十的资产管理公司已有9家落户浦东。

临港新片区设立后,进一步推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试点。2022年,又启动国内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试点业务金额累计超过400亿美元。

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把扩大开放同改革体制相结合,上海系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优化、服务方式转变,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见证了上海自贸试验区无数个以开放促改革的故事。“同样是这个大厅,办事方式几经革新,企业感受大不相同。”中心副主任黄海霞说。

2017年11月,浦东新区在上海率先试点“单窗通办”,建立“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综合服务模式。企业办事,再不用跑多个柜台,只需找一个窗口。

聚焦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这“一照”“一证”,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先行先试。“先照后证”实行后,“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和文体旅“一证通”等措施相继推出。通过数字化手段,“智能帮办”“直达帮办”“免申即办”等便民利企措施也接连出台。

“罗森便利店刚在浦东开了一家新店,手续办得很顺利。”上海罗森便利有限公司业务风险管控部副部长金烨说,“过去开店办手续要花近两个月,现在只需两三天。”

“自贸试验区是上海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营商环境优化的前沿地带。”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说,上海先后向浦东新区政府下放100多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

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出台18部浦东新区法规和2部地方性法规浦东专章,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出台19部管理措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法治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针对产业发展需求,上海不断加大制度供给、改变监管方式。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力说:“有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可以委托药厂生产自己研发的新药,不仅产业化进程加速,也为集中精力研发更多新药创造了条件。”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施行后,上海自贸试验区实现我国首个自主研发肿瘤治疗药获批上市、11个一类新药通过代工生产上市。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

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新注册企业超8.4万家,新设外资项目超1.4万个,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2022年,浦东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万亿元,是2013年的2.5倍。临港新片区自成立以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2%。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一花独放到百花满园,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了制度创新的‘头雁’效应,打造了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说。

今年9月20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主题论坛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表示,“我们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扩大开放,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锐意创新,以融通共赢的生态展示包容,把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得更好。”

走过十年,上海自贸试验区风景正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画卷加速铺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06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杭州亚运会)亚运“风潮”激荡杭州消费新热潮

    中新社杭州10月7日电 题:亚运“风潮”激荡杭州消费新热潮作者 奚金燕运动员同款产品热销、地方风味小吃频频“出圈”、夜间City Walk热力上升……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亚运之城——浙江杭州迎来消费新热潮,监测数...

    时间:10-07
  • 行李箱装着哪些“杭州记忆”

    最近几天,亚运村里拖着大包小包行李返程的运动员、记者身影越来越常见。村里的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和中国邮政、圆通等店铺,人气也明显更旺了。这趟杭州之旅,他们最想带走哪些和亚运或杭州有关的纪念品?记者随机采...

    时间:10-07
  • 让亚运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杭州亚运会接近尾声。这届亚运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亚运会,将留下宝贵的“亚运遗产”。10月6日,记者从杭州亚运会“简约亚运、惠民亚运”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惠民亚运效果已逐步体现,亚运场馆赛...

    时间:10-07
  • 亚运会“座无虚席”催热“体育经济”

    浙江杭州亚运会开赛以来,市民、游客的观赛热情高涨。据统计,截至10月4日,杭州亚运会官方票务销售网站累计访问量已经超过10亿次,注册用户接近300万,票务收入已突破6亿人民币,热门场次上座率超过90%。这一届亚运...

    时间:10-07
  • 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揽投快递包裹超51.47亿件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放假期间(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国邮政行业揽收快递与包裹25.75亿件(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日均揽收量与2019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122.6%,与2022年国庆长假相比增长8.6%;...

    时间:10-07
  • 人社部门加快推进社保资格认证便利化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姜琳)养老金、工伤补助等社保待遇享受资格认证,事关百姓的“钱袋子”,也关乎社保基金的安全。记者近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我国社保经办机构近年来通过信息比对、社会化服务和远程...

    时间:10-07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河润齐鲁气象新——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

    新华社济南10月6日电题:河润齐鲁气象新——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新华社记者邵琨万里黄河从山东入海。近年来,山东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立足全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时间:10-07
  • 这个假期不一样!人人都是游客,处处都是风景……

    央视网消息:多彩的假日活动持续不断地点燃人们的出游热情。来自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最新消息,假期前7天,国内游出游人数达到了7.54亿人次,同比增长78.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680.9亿元,同比增长132.6%。换算一...

    时间:10-07
  • 这个假期,感谢你们的守护!

    这个假期你在哪?也许是在期待已久的景点游玩也许在家里陪家人享受快乐的时光但有这样一群人假期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守卫祖国安宁守护岁月静好在祖国边防线上战士们就是一座座流动的“界碑”远离繁华,独自坚...

    时间:10-07
  • 截至今日零时 国庆档电影票房超27.3亿元

    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天(7日)零时,2023国庆档电影总票房超27.3亿元,总观影人次超过6479万,总场次超352万场。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多部国产新片集中上映,为观众带来多元化的观影选择。...

    时间:10-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