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河润齐鲁气象新——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3-10-07 15:21:24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10月6日电题:河润齐鲁气象新——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邵琨

万里黄河从山东入海。近年来,山东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立足全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生态经济,推动城市协同发展,努力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构建生态绿色廊道

黄河经九曲十八弯自山东东营入海。行走在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随风摇曳。水波荡漾间,一群水鸟飞向天空,形成巨大的“鸟浪”。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专班工程师王立冬对此已非常平静。他说:“这不算大,现在不是鸟最多的时候,冬季的时候更壮观,连绵不断。”

秋日,沿着黄河三角洲湿地溯源而上,黄河大堤沿线上的防浪林、行道林、适生林交织绵延,构成一条生态长廊。三三两两的行人沿堤散步,还有人骑着共享单车沿堤坝道路穿梭,不时停下来拍照,领略黄河之美。

“多年来,我们大力实施黄河堤防绿化美化,树株存有量达到3500万株,绿化面积超21万亩。”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水调处副处长彭程说。目前,黄河流域山东段已初步形成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

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全省特别是黄河流域主要环境指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一批曾经的沉沙地也变得绿意葱茏,不少地方走上了“沙生绿、绿生金”的生态致富路。

“黄河真是大变样儿了。过去一起大风就尘土飞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的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村民黄新海说。

水鸟在蓑衣樊村附近的湿地栖息觅食。(新华社记者邵琨摄)

造林绿化、工程固沙,集中连片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和绿化观光林……几年前,蓑衣樊村四周的黄河水沉沙池从杂草横生的荒滩变成了绿意盎然的黄河湿地,成为游客向往的天然氧吧。一到节假日,村里的民宿和饭馆都需要提前预订。

挺起产业绿色发展“硬脊梁”

黄河流域不仅有生态之“绿”,更有发展之“绿”。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稳步壮大。

2023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实现‘五年取得突破’,预计‘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增长40%以上。”

“相较于2006年,万华MDI单吨能耗下降了90%。”万华化学集团总裁寇光武说,万华从装置、工艺等8个方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能源转型、上下游合作,持续推动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不仅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更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在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老岚村,一排排蓝色光伏板铺满山坡。这些光伏板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并入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后,源源不断输送到千家万户。原来无人问津的黄草坡,变成了绿色清洁能源的“发电站”。

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福山区一处光伏电站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受访者供图)

能源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上做加法,在煤炭去产能和关停淘汰落后燃煤机组上做减法,加快为能源结构降压减负。”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胡薄说,山东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核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能源低碳转型高效推进。

奏响城市协同发展“大合唱”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进入新时代,山东省积极用“一盘棋”思维,加快推动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拥河发展,交通先行。跨越黄河两岸的齐河黄河大桥拉近了济南与德州的时空距离。大桥通车5年来,省会经济圈的济南和德州两地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3000万辆。

在济南开办公司,投资人可以在泰安的“政银合作”服务网点提交申请,几个小时后,就可以在济南拿到营业执照。

省会经济圈好消息不断,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也动作频频。胶东五市建立起医疗保障一体化发展协同推进机制;鲁南经济圈成立文化旅游联盟,打造文旅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

山东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推动经济圈内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促进城市之间协同互动。除了基本公共服务,山东半岛城市群间的产业合作也更加紧密。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率先在淄博布局,淄博算力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孕育出服装、房车、农业等多个行业生态平台,胶东经济圈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上云、上平台。

2022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7万亿元,是沿黄7大城市群中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将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建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群。

  • 相关阅读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大别深山育新变

    新华社郑州10月7日电 题:大别深山育新变新华社记者中秋、国庆“双节”假期,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热闹起来,纷至沓来的游客,寻红色足迹,赏绿色山水。八百里大别山,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既有北国...

    时间:10-08
  • 焦点访谈:根脉 伟大文明 辉光日新

    中国古代典籍《大学》中有一句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包含的就是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创新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在中国传统...

    时间:10-08
  • 竞技交流 同爱同在

    【亚运观察】作者:侯珂珂10月7日,中国选手张子扬与兰天辰分获马拉松游泳项目男子10公里比赛冠亚军。赛后,选手们互相拥抱,彼此祝福。赛场上的紧张激烈、赛场外的温馨动人,这一幕幕共同铸就了杭州亚运会的经典瞬间...

    时间:10-08
  • 杭州亚运会|“老夫聊发少年狂”——记杭州亚运会十大老将

    新华社杭州10月7日电(记者姚友明、魏婧宇、王春燕)杭州亚运会渐近尾声,在青年选手崭露头角的同时,一些老将也用热爱和坚守,在这个秋天书写一段段老兵新传,如江南烟雨般令人印象深刻。1、汪顺(29岁,中国游泳选...

    时间:10-08
  • 杭州亚运会 | 谢谢你,杭州!

    新华社杭州10月7日电(记者岳冉冉、卢羡婷、王浩明)杭州亚运会大幕将落。杭州,这个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的地方,正被来自亚洲各国各地区的体育健儿们所留恋。一声声“谢谢”道出...

    时间:10-08
  • 这一刻,无关输赢,却直抵人心!

    今天(8日),杭州亚运会就要落下帷幕。赛场上,健儿们争夺奖牌、刷新纪录的一个个瞬间,令人心潮澎湃。输赢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或温情或励志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不一定是场上最亮的星,却是最特别的存在。01这是...

    时间:10-08
  • 亚运有新知丨龙舟比赛从传统“划”向世界

    “龙舟下水拼命划,划得水面开银花。”今年杭州亚运会上,龙舟作为一项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和体育运动,第三次进入到了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当中。赛场上龙舟队员们动作整齐划一,劈波斩浪,冲向终点。竞速龙舟长什么样?...

    时间:10-08
  • 让世界读懂中国的“美学之窗”(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图为杭州亚运会奖牌“湖山”。  杭州亚运会官网供图金秋时节,“亚运美学里的中国风”点亮梦想、惊艳世界,堪称用“美”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人文之美,赋予大型体育赛事别样精彩。从南京青奥会、北京冬奥会...

    时间:10-08
  • 人人当好东道主 平凡岗位作贡献(亚运纵横)

    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赛程进入最后阶段,赛场内竞争激烈,赛场外充满温馨。杭州和5个协办城市努力兑现为世界呈现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的庄严承诺。精彩亚运,共建共享。盛会的成功举办,离...

    时间:10-08
  • 央视快评丨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写在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闭幕之际

    三秋桂子香,最忆是杭州。10月8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将正式落下帷幕。从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到寒露节气,天气渐凉,但杭州亚运会的“热度”始终不减。“人间天堂”演奏出激越昂扬、温婉悠扬的和美乐章,给四十多亿亚...

    时间:10-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