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经济随笔丨勤劳的我们更要玩好休息好

2023-10-09 10:13:0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8.26亿人次,7534.3亿元,“超级黄金周”写出这两个数字,并不出人意料。我们很多人都是“8.26亿”里的“一人次”。刚刚过去的长假8天,说明了三件事:第一,疫情的羁绊进一步远去了。第二,勤劳的中国人有着“玩好休息好”的巨大需求。第三,怎么能更好地“玩好休息好”,迫切需要我们勤劳且智慧地去探索。

“休假”需求,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刚性,二是多样。“刚性”无需多言,“多样”则需要细细打量——

比如,关于“调休”,就能听到不同想法。有些人不太愿意为了连休几天而连忙几天。有些人则更看重能拥有一个集中且长时间的假期,为此愿意付出“连忙几天”的代价。大家其实各有所需,这就是需求的多样性。

再比如,长假8天,有人愿意举家出行去热门景点打卡,有人愿意在城市周边溜达,有人喜欢多安排几场亲朋好友聚会,有人泡电影院、运动场,有人愿意窝在家里静静发呆。这都是真切的需求,都是值得尊重的需求。从宏观看,假日消费越多越好。从微观看,一个假期过得好不好,不是以咱家花了多少钱来简单衡量的。

“休假”事关物质需求,本质则是精神需求。精神需求的主观性很强。有人觉得玩就是最好的休息;有人觉得玩也挺累,玩和休息是两回事。理解体验虽不同,但大家追求的都是“更高品质的生活”。对很多家庭来说,怎么度过一个假期,往往首先要服从的,不是纯粹的经济逻辑,而是包括经济、心理等因素在内的,更复杂的生活逻辑。

—— 家情各不同。比如,一对夫妻,可能“二人世界”时喜欢长假宅家,但等到家里小朋友成长到需要多出去“长见识”的年龄,他们的选择,很可能就会毅然转变为“人从众”。待小朋友长成大朋友,老夫妻又会回归“居家过节”。

—— 国情有特点。比如,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强调敬老爱幼,假日出游,很多家庭愿意扶老携幼。这跟有些国家的国情就不一样,人家是老人孩子各过各的、各玩各的。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去哪儿的路途都不短。所以很多人需要长假。这也符合现实的经济逻辑——去一天、回一天,两天在路上,若是5天假,中间能玩三整天;若是8天假,中间能玩五六天。性价比不一样的。

面对多样化的需求,关键在于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更高质量的供给。不久前国办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20条”里强调,“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就包含这个意思。

假期本身的供给,仍有提升空间。双休日之外,两个关键:一是法定节假日,二是带薪休假。前一个,还有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的潜力。后一个,制度已有,关键在落实。

我国目前的法定节假日共有11天。从最早的7天,1999年增加到10天,2007年增加到11天。一个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总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11天,在全球处于中游水平。适时再增加,不是没有可能。距离上一次总量增加,已过去了16年。这16年,中国的整体发展又向前走了多少?我们都是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

以往,放假多且集中,常引发担忧,认为会造成生产停滞、工作中断,拖累经济增长。如今,公共假期里相对集中释放的消费需求,更被视为宝贵动力。消费已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而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公共假期里必要的生产持续、运转保障,已拥有更具时代感的解决办法。

“扎堆儿式”假日旅游,有一股子特别能带来参与感的热闹劲儿,但也并非最好状态。高速堵车、景区“人从众”等,不仅带来风险,也实际上降低了休假质量。化解之道,一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如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里所言,“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二是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休假方式、产品、场景的供给。

今年,从“五一”、到端午,再到“十一”,眼见着与假日相关的供给创新,层出不穷。从热门城市、景区,到网红街区、乡村,给大客流提供的服务创新多起来了。当“看风景”越来越转变为“体验场景”,多样态的场景创新、旅游产品创新、文化节目创新、城市生活创新等,为化解“扎堆儿”,提供了更多新鲜经验。

此番“十一”长假,从统计数据到切身感受,不是要“回到疫情前的2019年”,而是要“超越过往”,要向前奔。“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写在相关的中央文件里,也写在你我触手可及的生动实践里。

“勤劳”二字,早已深深刻进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勤劳的我们,更要玩好休息好。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这场大考中的一道具体考题吧。

要答好这道题,需要拿出发展眼光、分众思维、创新作为。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 相关阅读
  • 钟华论:聚亚洲之力,筑未来之路——写在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闭幕之际

    潮起亚细亚,欢歌钱塘江。8日晚,熊熊燃烧了16天的亚运会圣火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徐徐熄灭,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圆满落幕。10月8日,数字火炬手在杭州亚运会闭幕式的主火炬熄灭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中国特...

    时间:10-10
  • 回首亚运@所有奉献者,我们再出发

    始于秋分,终于寒露,杭州亚运会缓缓落下帷幕。感谢每一位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你们的毅力和坚持,为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力量;感谢那些默默无闻却不可或缺的幕后工作人员们,让亚运赛场多了更多温情与爱的味道。感谢每一...

    时间:10-10
  • 焦点访谈丨挥别亚运 最忆杭州

    随着燃烧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的亚运圣火缓缓熄灭,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闭幕。桂花成实向秋荣。16个日日夜夜,我们享受了亚运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也见证了亚运健儿疫情后最温暖的重逢。亚洲地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

    时间:10-10
  • 共同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和音)

    共建“一带一路”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为全球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注入活力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一列列满载榴莲、山竹等东南...

    时间:10-10
  • 镜头连中外|一带一路“双城迹”:山与海的相连

    哈萨克斯坦远离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2014年,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落地连云港,让哈萨克斯坦从此也拥有了“海洋的脉搏”。近年来,中哈两国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途经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驰骋不息中哈连...

    时间:10-10
  • 以体育促和平,共创更加美好未来(人民论坛)

    当互换徽章成为赛场外的热门活动,当外国运动员的亲友团得到杭州市民慷慨转赠的门票,当正值生日的选手听到全场的祝福歌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上,亚洲健儿在相聚相知中...

    时间:10-10
  • 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思想纵横)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

    时间:10-10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精打细算用好水 从严从细管好水——黄河水资源利用观察

    新华社郑州10月9日电题:精打细算用好水 从严从细管好水——黄河水资源利用观察新华社记者杨琳、邹欣媛、韩方方金秋时节,黄河两岸秋实禾茂,母亲河用有限的水资源滋养着沿河九省区,又一次给予了两岸丰厚馈赠。“精...

    时间:10-10
  • (乡村行·看振兴)“盘”活闲置农房 江西龙南打造乡村振兴“共富屋”

    中新网赣州10月9日电 (熊锦阳 李林烜)“我们有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认证的‘最高的客家围屋’燕翼围;有可承接大型旅游团餐、宴席的餐厅,展示客家米酒、锡壶等制作技艺的非遗文化馆。现在整个古镇文旅市场活力满满。”...

    时间:10-10
  • 乡村振兴|海南五指山:“村秀”舞台展现乡村新貌

    新华社海口10月9日电题:海南五指山:“村秀”舞台展现乡村新貌新华社记者袁睿、夏天璀璨灯光照亮山头,潺潺河水从桥下流过,身着精美黎族、苗族服饰,手持乡镇特产的村民们,在欢呼与掌声中走上小桥。在海南省五指山...

    时间:10-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