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港澳台和东南亚华媒人:将传递真实的新疆给读者

2023-10-17 15:52: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16日电 (记者 孙亭文)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新媒体走进‘一带一路’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结束之际,受邀参加采访活动的华文新媒体人分享新疆采访之旅的感受和感悟时纷纷表示,此次新疆采访之旅收获颇多,看到了一个自信、开放、真实、全面、立体的新疆,将用文字和镜头向当地受众讲述真实的新疆。

“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新媒体走进‘一带一路’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的10余家媒体,20余名媒体高层、知名编辑、记者,在7天的行程中深入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吐鲁番市、昌吉州、乌鲁木齐市等地参观采访。

图为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新媒体代表在喀什市喀什古城花盆巴扎采访拍摄。 记者 刘新 摄

第一次来新疆的澳门日报社副社长温能汉说,这次新疆采访之旅“有广度、有深度”,而且眼界大开。一方面,采访团行程涵盖了南疆和北疆的主要地州,另一方面采访内容既有喀什古城、艾提尕尔清真寺、交河故城、坎儿井等,又有稻香泉村、金华新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既有特色高新企业,又领略了自然风光,全方位了解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文化繁荣的新疆。

他还说,在喀什古城百年老茶馆里看到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在昌吉市品尝了特色美食等,都深深地感受到新疆的特色文化不是降低或减少,而是扩大提升了,还在创新发展。也能从中看出政府在致力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付出的努力。也看到了新疆人民努力拼搏,把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图为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新媒体采访团观摩新疆疏勒县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 记者 刘新 摄

同样是第一次到来新疆的台湾ETtoday新闻云执行副总编辑谭志东,谈这趟新疆之旅的感触时称“我自己最大的感触是这是一次惊奇之旅”。惊奇于新疆比自己想象中要繁荣很多,富庶得多。此前也从报道中了解过新疆,但走访之后看到新疆的真实情况,感到过去透过媒体接收到的讯息,跟自己看到的新疆真实的情况有很大的落差。

他还说,此次新疆之行“大开眼界”,看到了多元多彩的民族文化,非常适合旅游的社会环境,同样也看到了新疆高度自动化的农业科技,大美新疆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图为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新媒体编辑、记者登上阿克苏柯柯牙纪念馆的观光塔俯瞰、拍摄如今的柯柯牙。记者 刘新 摄

香港01副执行总编辑任璐说,在香港有一些对新疆的不正确的认识和一些误会,希望通过新闻报道和其他方式,能够引导更多的香港市民以及境外的朋友来新疆看一看。“看了以后,他们会发现其实跟一些外媒报道(新疆)的情况是不太一样的。

此次参访之旅,香港01还着重关注了新疆的特色林果、新能源、棉花等产业。任璐认为,新疆独特的产业需要更多的新闻报道,特别是需要进入境外媒体的新闻报道里。

多次到访新疆的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新媒体社长章维佳表示,这次采访从人文、历史、经济、旅游等方面看到了真实的新疆,收获颇丰。她提及阿克苏地区柯柯牙“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时说道:“看到柯柯牙30多年的生态治理,让我非常的震撼,当地政府在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并且推广种植苹果,造福当地的百姓。我将通过新媒体向印尼的受众读者传递真实的新疆故事。”

图为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新媒体采访团在新疆昌吉市九圣禾种业创新实验室参观访问。 记者 刘新 摄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东马区副执行编辑何俐萍说,她也是第一次到访新疆,从海水稻种植、温室蔬菜大棚、农村建设、旅游景区的歌舞表演、高新技术企业等,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期待“下次还有机会来新疆探索其他地方”。

此次采访之旅喀什古城的改造给柬埔寨东盟头条新闻社副总编辑刘万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说,采访团是先在喀什古城实地采访之后,后到喀什市老城区保护综合治理纪念馆参观采访,在纪念馆里看到以前的喀什古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顶爬”,再看看如今的喀什古城危旧房屋被改造,但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

        图为参加“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新媒体走进‘一带一路’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的20余名媒体高层、知名编辑、记者到新疆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记者 刘新 摄

菲律宾《商报》执行总编辑蔡友铭说,每次来新疆都有不同的感受,新疆的发展让自己耳目一新。这次让他感触颇多的是高速公路上服务区的配套设施非常先进。同时他还说,一路走来看到新疆的社会稳定,旅游景区游客如织,农村建设非常美丽,群众安居乐业,为新疆点赞。

缅甸胞波网总编辑何林在分享了自己新疆之旅的感受时说,没有想到新疆的旅游业如此火热,更惊叹阿克苏柯柯牙“荒漠变成绿洲”的奇迹,为新疆的自然之美和勤劳的各族人民点赞,将把真实的新疆故事传递给缅甸和东南亚的读者受众。(完)

  • 相关阅读
  • 全部导航

      作者:张盛(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体育大学教授)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日前圆满落幕。此次盛会是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亚运会,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奥...

    时间:10-18
  • 全部导航

      作者:郑敬斌(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日前召开的全国宣...

    时间:10-18
  • 厚积科技创新之力(现场评论)

    主动作为、大胆突破,把握机遇、创造机遇,让发展优势更大、发展动力更足“最近参观从早上一直排到晚上,满满当当!”笔者来到位于安徽合肥的科大讯飞公司,刚走进人工智能体验馆,就听到工作人员如此介绍。这样的感...

    时间:10-18
  •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人民要论)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消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

    时间:10-18
  •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在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收藏着一个用中国结串起、镂空花纹精致装饰的肯尼亚蒙内铁路纪念U盘。这个礼物,记录下中方融资并承建的蒙内铁路为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和中非合作共赢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蒙内铁路列车车...

    时间:10-18
  • 新起点 新合作 新机遇

    【丝路观察】作者:王丹金秋迎盛会。“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10月1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中外代表跨越山海、会聚一堂,齐寻共同发展空间,凝聚互利合作共识。工商界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

    时间:10-18
  • 让夜经济释放持久热度(暖闻热评)

    【关键词】夜市、夜经济【事件】一段时间以来,业态新颖、形式多样的夜市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往打卡消费。与此前相比,现在的夜市不再局限于购物和餐饮,还增添了阅读学习、非遗欣赏、体育健身、社交娱乐等多种新的消...

    时间:10-18
  • 【“一带一路”十周年】“一带一路”上的央企“答卷”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年来,在这条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之路上,中央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从大基建项目到“小而美”的民生工程,一大批务实合作...

    时间:10-18
  • 【我与丝路】我坐在雅万高铁上,好像坐在飞机上!

    “我坐在这里,好像坐在飞机上!”在“足迹·丝路24小时”全球全媒体特别节目中,一位首次乘坐雅万高铁的旅客兴奋地说。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142公里,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 “足迹·丝...

    时间:10-18
  • 人民财评: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扬帆再起航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回望历史的启迪,也是开创未来的昭示。作为一个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传承丝绸之路精神,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

    时间:10-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