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 杭州在做什么?

2023-10-21 18:54: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0月21日电 十多天前,杭州亚运会圆满落幕,杭州进入亚运会到亚残运会的转换时间。不知不觉间,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杭州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的灵动身影出现在大街小巷,一座座场馆转换高效完成,城市无障碍设施升级迭代……亚残运会开幕在即,看见“杭州在做什么”,即能看见东道主行动背后的满满诚意与心意。

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杭州在高效实现竞赛场馆转换的同时成为“细节控”。

承办坐式排球项目的临平体育中心体育馆专门打造了无障碍上落客平台,运动员在上下车接驳时,可实现平地行走一般的“丝滑”行动;浙江塘栖盲人门球基地门球馆不仅在出入口安装了自动感应的语音播报器,更贴心为运动员“小伙伴”导盲犬设置了休息区;承办硬地滚球项目的杭州体育馆将记者混采区隔离装置高度降到60厘米,可实现记者与坐轮椅运动员的无“碍”沟通……

成为“细节控”的背后,不仅体现着东道主细致入微的考量,更彰显著对每一位运动员的敬意。赛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挥洒汗水,把关好场内外的每一道细节,亦是对体育竞技精神的尊重。

目前,从竞赛场馆到亚残运村,围绕赛时无障碍设施的提升和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

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杭州还在用心打造一座“无障碍城市”。

近日,杭州街头出现了一个移动的“小房子”——其是杭州城管部门专门增设的新型无障碍移动公厕。其外部配置标准无障碍坡道,开关门按键配有盲文导视,公厕内部无障碍洗手池、救助呼叫装置等设施一应俱全。

如今,杭州公厕无障碍化率近七成,所有公厕无障碍间和第三卫生间均张贴礼让标语,600余座公厕设置了礼让语音提醒,250余座公厕设置了盲文引导牌。

小小一座公厕背后,藏着城市对于“无障碍环境”的执着,而这样的贴心与便利在杭州随处可见。例如杭州地铁的无障碍环境也在悄然升级:地铁站客服中心票务窗口变“矮”了,坐着轮椅买票“刚刚好”;站内无障碍卫生间多数是电动平移门,可一键实现智能开关门……

有爱无“碍”的背后,是东道主的“将心比心”。切身从残疾人朋友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在此感受到更多便利,共享这座城市的温暖与美好,亦是杭州举办亚残运会的“心愿”所在。

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东道主用“杭州温度”再次感染八方来客。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志愿者的热情与温暖给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亚残运会期间,志愿者将同样做好一流的温馨服务。

不久前,杭州市亚运文明驿站助残服务正式启用。220个市级亚运文明驿站、314个区(县)级亚运文明驿站、34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爱杭城”亚运城市志愿者队伍已整装待发。

竞赛场馆、航站楼、地铁站、各大景区……连日来,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早已活跃在杭州各个角落。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刚踏上杭州,就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的热烈氛围。抵离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早早准备好轮椅迎接,“全程陪伴”直至各代表团安全离开机场,让远道而来的来宾对杭州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让这场亚残运盛会有条不紊又温暖热烈,让所有人在“人间天堂”感受到宾至如归……杭州期待将这份热忱传递下去,为亚洲体育文明交流的新篇章留下精彩的一笔。(完)

  • 相关阅读
  •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10月2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

    时间:10-23
  • 明确给予政策性保险支持

      10月2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20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洪祥作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此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草...

    时间:10-23
  • 进一步完善公开募捐制度

      10月2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慈善法修正草案。修正草案共28条,进一步规范了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运行、完善了公开募捐制度等。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时间:10-23
  • 多样亦多彩 科普正当时(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2035年达到25%。   ...

    时间:10-23
  • 今天,我们怎么做科普(新语)

      当下的科普更需要注重从“是什么”向“为什么”转变,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转变      日前,“科学与中国”20周年大会暨“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仪式举行。“科学与中国...

    时间:10-23
  •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收官

      本报成都10月22日电 (记者陈圆圆、游仪)22日,为期5天的第八十一届世界科幻大会(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在四川成都闭幕。本次大会主题为“共生纪元”,共举办200多场活动,汇聚国内外顶...

    时间:10-23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举行

      本报西安10月22日电 (记者龚仕建)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日前在陕西西安举行。本届艺术节以“丝路新乐章 美好新未来”为主题,吸引90余个国家和...

    时间:10-23
  • 第二届《中国作家》阳翰笙剧本奖揭晓

      本报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董宏君)日前,第二届《中国作家》阳翰笙剧本奖颁奖礼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红船》《天山颂歌》等作品获最佳剧本奖,《看得见河流的房间》《生命树》等作品获...

    时间:10-23
  • 圆明园博物馆揭牌

      本报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施芳)圆明园博物馆日前在北京圆明园正觉寺揭牌成立。“传承·守望——圆明园文物保护成果展”等展览先后开展,7根石柱、5件兽首、230余件(组)文物展品亮相。...

    时间:10-23
  • 深化互联互通 促进共同发展

      “10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

    时间:10-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