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华全媒+丨稳住农业基本盘 夯实“三农”“压舱石”——透视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2023-10-24 10:27:2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题:稳住农业基本盘 夯实“三农”“压舱石”——透视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王聿昊

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近日出炉,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备受关注。秋粮收获情况如何?“菜篮子”产品供给和价格有什么趋势?农民增收形势怎样?在23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全年粮食获得丰收

今年我国一些地方粮食生产经历台风、洪涝等挑战,粮食收获情况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说,今年粮食生产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其中,夏粮早稻丰收到手,夏粮产量比上年略减25.5亿斤,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早稻连续四年增产,秋粮增产已成定局。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81.3%,秋粮大头已丰收到手。”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从专家田间测产、各地实打实收情况看,绝大部分省份是增产的,个别省份因灾减产,有增有减,增的明显比减的多。

潘文博介绍说,今年秋粮面积增加奠定了增产基础,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初显是增产的关键。虽然局部灾害较重,但多数主产区雨水调和、光热充足,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据了解,预计今年秋粮面积13.1亿亩,比上年增加了700多万亩。今年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比较多,杂粮杂豆等低产作物面积相应减少。农业农村部启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今年重点在200个玉米大县、100个大豆大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从耕种管收、地种药肥全环节找差距,采取综合性解决方案。

“菜篮子”重点品种供应充足

“菜篮子”产品供给和价格关系千家万户。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01万吨、同比增长3.6%,牛羊禽肉产量2673万吨、增长4.4%,禽蛋产量2552万吨、增长2.1%,牛奶产量增长7.2%,国内水产品产量增长4.8%。10月上旬全国蔬菜在田面积同比增加140多万亩。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介绍说,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以来全国“菜篮子”重点品种供应总量充足,市场运行基本正常,当前的价格水平低于去年同期。

展望后期,刘涵表示,第四季度全国肉蛋奶产能充裕,蔬菜在田面积稳中有增,保供稳价基础扎实。冬春季节设施蔬菜占比较高,加上雨雪冰冻天气多发,生产、物流等成本相应增加,部分品种价格将季节性上涨。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持续抓好冬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组织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

猪肉价格关系百姓餐桌和养殖户收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表示,7月下旬之后,猪肉供需逐渐趋于平衡,生猪价格回升,养殖实现扭亏为盈。中秋国庆以来,猪肉市场供应宽松,价格出现小幅下跌。这主要是因为生猪生产供应稳定增加。

“近期我们组织专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进行了专题会商。预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后市供应将稳定增加。四季度是消费旺季,猪价可能会回升,但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陈光华提醒,广大养殖场户要做好生产安排,顺时顺势出栏生猪,农业农村部将抓好稳定产能、强化预警、防好疫病,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巩固农民收入增长形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三农’工作任务很多,但有两点很明确:一是稳产保供,这是首要任务;二是促进农民增收,这是中心任务。”曾衍德说,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激活农村内需,促进农民增收更具重要性、紧迫性。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乡村富民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稳步恢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曾衍德表示,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加力,多措并举,巩固农民收入增长的形势:

——促进产销衔接畅销增收。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好秋粮收购政策,增加收购网点。秋季水果将大量上市,要做好产销衔接,畅通销售渠道。

——发展乡村产业就业增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秋季果品保鲜储藏及加工,促进加工转化以及错峰销售实现增收。推介一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

——抓好项目建设拓岗增收。秋冬种过后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期,指导各地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以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等项目,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灵活就业。

——深化农村改革赋能增收。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 相关阅读
  • 亚残运会场馆有爱无“障”

    进入洗手间后,只需要召唤“小卫管家”,并询问想要去的方位,“小卫管家”就会在对应方位为视障人士作出声音引导。若不慎跌倒呼喊“救命”,“小卫管家”便会立即发出警报……这是杭州文汇学校草地掷球场无障碍语音...

    时间:10-25
  • 亚残运会开赛以来——运行高效有序 温暖处处可见

    “赛事整体运行高效有序、无障碍流线顺畅便利、处处可见人性化细节、观赛氛围浓厚热烈、体育展示别出心裁。”在10月24日上午举行的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赛事与场馆运行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主新闻发言人毛根洪对赛事运行工...

    时间:10-25
  • 热爱书写精彩

    【运动员风采】?10月24日,杭州亚残运会田径项目进入第二个比赛日,赛事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在男子100米T11级决赛中,中国田径运动员邸东东(视障)、赵平安(视障)、叶涛(视障)包揽金银铜牌。“教练员...

    时间:10-25
  • 第六届进博会首批展品进场 分别来自装备、医疗、汽车三大展区

    第六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10月24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批展品进馆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北广场举行。五辆卡车载着第六届进博会的首批展品进场。首批进场的5件展品分别来自装备、医疗...

    时间:10-25
  • 进博会接力广交会 多项新技术揭秘中国经济如何向“新”而行

    第134届广交会19日第一期线下展结束,来自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超10万人,比上届同期增长超50%。进口展参展企业650家,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展企业占比60%。昨天,广交...

    时间:10-25
  • 搭建布展“加速跑” 第六届进博会首批展品进馆

    新华社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周蕊、陈杰)24日上午,五辆载着第六届进博会首批进馆展品的载重卡车通过拱形“水门”,缓缓驶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北广场,标志着本届进博会展馆搭建和布展工作进入冲刺阶段。首批进馆...

    时间:10-25
  • “你是我的眼” 看亚残运会上那些无声的默契

    10月23日是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后的第一个比赛日亚残运会各项赛事全面开打视障残疾运动员们为奖牌拼搏的背后离不开这群“幕后英雄”——领跑员、引导员、提示员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的故事01跳远夺冠之后邸东...

    时间:10-25
  • 全力以赴 勇敢追梦(西湖随笔)

    轮椅击剑运动员比赛时,需要把轮椅固定在可调节轨道的框架上;盲人门球运动员需要通过听声辨位决定自身运动方向;举重运动员需要躺着用双手举起杠铃……杭州亚残运会上,残疾人运动员克服困难、勇敢追梦,不仅是对自...

    时间:10-25
  • 推进发展 增进友谊(聚焦亚残运)——国际人士积极评价杭州亚残运会

    杭州亚残运会轮椅击剑女子花剑个人B级决赛,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和泰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右)在颁奖仪式上握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摄杭州亚残运会举重女子41公斤级决赛,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郭玲玲在颁奖...

    时间:10-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