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乌镇峰会十年:当数字之光照进江南水乡

2023-10-24 15:46: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嘉兴10月23日电(张煜欢 郭天奇)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下称乌镇峰会)将在浙江乌镇举行。今年,乌镇峰会迎来第十个年头,十年沉淀,乌镇峰会带来了哪些数字时代“红利”?其为产业创新、大众生活赋予了哪些精彩蝶变?近日记者走进乌镇峰会所在地浙江嘉兴,感受江南水乡的城市新气质,探究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交错下的数字发展轨迹。

新风鸣5G工厂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郭天奇摄

数字赋能产业:高效推动产业蝶变

乘数字之风而起,近年来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正促使产业飞速迭代升级。

走进位于嘉兴桐乡的新凤鸣5G工厂,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出现在生产流水线中,传统工厂已悄然“变身”为未来工厂。在纺丝车间内,一个个来回走动的“大眼睛”机器人引起记者的注意,新凤鸣集团未来工厂经理杨忠杰介绍,这是车间专门配备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飘丝现象就会影响良品率,而巡检机器人能通过智能摄像头及时发现该情况并上报,准确率很高。”杨忠杰说,除了智能巡检机器人,新凤鸣5G工厂内还有承担取货工作的自动落筒机器人、提升搬运效率的智能移动车……在机器人助力下,该工厂年人均产值可达800吨,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在双环传动桐乡工厂,“机器工人”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一号”车间内,各式各样的智能机械手来回舞动,准确无误地运送及组装零件,各种型号、大小不一的齿轮产品源源不断地在传送机上“亮相”;另一端的大屏上,生产电耗等数据实时显示。

乌镇峰会的永久落户,为传统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插上了翅膀,亦加快了当地产业转型的步伐。经过十年发展,桐乡主导产业从原来的桑蚕丝、化纤丝、玻纤丝、纺织服装“三丝一纺”,转变为现在的智能汽车、智能计算、智能传感和工业互联网“三智一网”……产业的蝶变,映射出数字时代的熠熠光芒。

数字助力科研:技术引领科技创新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当下,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背后,数字技术的迭代创新,正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乌镇大道西侧,一个蓝色立方体建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步入其内部,一台台超级计算机堆叠其中,仿佛科幻电影的画面照进现实。该中心于2021年乌镇峰会期间正式建成投用。

据介绍,“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峰值算力为250P,排名达到世界前十位。其不仅将直接服务于国家级的大科学、大系统和大工程类应用,还将为各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等提供强有力支撑作用。

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在体现在方方面面。位于嘉兴嘉善的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健康实验室由张伯礼院士领衔,其重点关注生命大健康领域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赋能“未来健康”。

实验室工作人员吕天航介绍,以落地该实验室的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例,其打造的智能平台能实现海量数据下的中药智能筛选,更全面地总结提炼现代中药“良方”。

数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最终的成果落地与实际应用。2021年3月,嘉兴桐乡与清华大学、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正式签约成立了乌镇实验室。两年多来,不少入驻团队的科研成果已从“实验室”走向“车间”。例如该实验室的“高温高储能密度薄膜电容器”项目已完成生产线的搭建,即将进行量产。

一步一个脚印,在乌镇峰会的辐射与影响下,这股创新内生力正愈发强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无穷动力。

国网桐乡市供电公司的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郭天奇摄

数字改变生活:智能应用惠及民生

在数字时代,浸润于互联网科技创新下的民众生活,也在悄然间发生着诸多改变。

乌镇峰会开幕在即,国网桐乡市供电公司通过车联网平台的大数据预测分析发现,峰会期间来到乌镇的新能源汽车将显著增多,各充电站或出现明显等位情况。为此国网桐乡市供电公司调度了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提前“上岗”,其类似一个储充一体化的“超级充电宝”,白天在各处“移动式”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利用晚上谷电时间自行充电。

在乌镇的街头,一辆自动驾驶共享乘用车正等待着自己的乘客。该车顶部安装了自动驾驶集成套件,可将探测到的道路信息传送至车载主机,车载主机作为汽车“大脑”做出变道、掉头等决策,保障行车安全。

景区内的智能休闲船。郭天奇摄

如此智能生活在乌镇随处可见。在嘉兴的月亮湾沙滩景区,智船科技(嘉兴)公司生产的智能休闲船已开始试运行。“其功能跟普通游船不一样,能按照设定路线自动驾驶,便捷舒适,游客可约上三五朋友在船上喝茶、聊天,也不会有人干扰。”企业总经理张明辉说。

从过去的江南水乡到如今的数字高地,十年峰会,数字文明改写了一座城市的“气质”,也为浙江的数字未来拓展了更具想象的空间。今年浙江部署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数字化为省域发展再添强劲动能。将来这片土地还有哪些新的“可能”?下一个十年,亦值得期待。(完)

  • 相关阅读
  • 亚残运会场馆有爱无“障”

    进入洗手间后,只需要召唤“小卫管家”,并询问想要去的方位,“小卫管家”就会在对应方位为视障人士作出声音引导。若不慎跌倒呼喊“救命”,“小卫管家”便会立即发出警报……这是杭州文汇学校草地掷球场无障碍语音...

    时间:10-25
  • 亚残运会开赛以来——运行高效有序 温暖处处可见

    “赛事整体运行高效有序、无障碍流线顺畅便利、处处可见人性化细节、观赛氛围浓厚热烈、体育展示别出心裁。”在10月24日上午举行的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赛事与场馆运行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主新闻发言人毛根洪对赛事运行工...

    时间:10-25
  • 热爱书写精彩

    【运动员风采】?10月24日,杭州亚残运会田径项目进入第二个比赛日,赛事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在男子100米T11级决赛中,中国田径运动员邸东东(视障)、赵平安(视障)、叶涛(视障)包揽金银铜牌。“教练员...

    时间:10-25
  • 第六届进博会首批展品进场 分别来自装备、医疗、汽车三大展区

    第六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10月24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批展品进馆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北广场举行。五辆卡车载着第六届进博会的首批展品进场。首批进场的5件展品分别来自装备、医疗...

    时间:10-25
  • 进博会接力广交会 多项新技术揭秘中国经济如何向“新”而行

    第134届广交会19日第一期线下展结束,来自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超10万人,比上届同期增长超50%。进口展参展企业650家,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展企业占比60%。昨天,广交...

    时间:10-25
  • 搭建布展“加速跑” 第六届进博会首批展品进馆

    新华社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周蕊、陈杰)24日上午,五辆载着第六届进博会首批进馆展品的载重卡车通过拱形“水门”,缓缓驶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北广场,标志着本届进博会展馆搭建和布展工作进入冲刺阶段。首批进馆...

    时间:10-25
  • “你是我的眼” 看亚残运会上那些无声的默契

    10月23日是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后的第一个比赛日亚残运会各项赛事全面开打视障残疾运动员们为奖牌拼搏的背后离不开这群“幕后英雄”——领跑员、引导员、提示员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的故事01跳远夺冠之后邸东...

    时间:10-25
  • 全力以赴 勇敢追梦(西湖随笔)

    轮椅击剑运动员比赛时,需要把轮椅固定在可调节轨道的框架上;盲人门球运动员需要通过听声辨位决定自身运动方向;举重运动员需要躺着用双手举起杠铃……杭州亚残运会上,残疾人运动员克服困难、勇敢追梦,不仅是对自...

    时间:10-25
  • 推进发展 增进友谊(聚焦亚残运)——国际人士积极评价杭州亚残运会

    杭州亚残运会轮椅击剑女子花剑个人B级决赛,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和泰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右)在颁奖仪式上握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摄杭州亚残运会举重女子41公斤级决赛,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郭玲玲在颁奖...

    时间:10-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