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陕西: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10-27 10:31:44

来源:新华社

脚下是600余年历史的古城墙,远眺是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俯瞰是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已无数次登上西安城墙的讲解员马潘,仍不住感慨:“城墙见证了历史文化绵延不绝,参与了地方发展与时俱进。”

悠悠文脉,弦歌不辍。陕西,古老与现代贯通,厚重与时尚相融,以丰富多姿的样貌呈现于世。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厚植文化根基,勇立发展潮头,陕西不断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文化建设体系,一幅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在三秦大地铺展。

以文兴业 赋予发展新动能

西安城墙永宁门(2023年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来到西安,巴西青年安安时常身着传统汉服,漫步于现代城市的街头。这般“穿越”的奇妙感受令他着迷。

周礼秦制、唐风汉韵。古今交融之地,传统亦是时尚。以文兴业,气象万千——

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2023年1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西安大唐不夜城,从写满诗词的灯饰下穿行,与唐装“仕女”擦肩而过,“李白”正于灯火阑珊处邀游客吟诗作对。走进“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恍若梦回大唐,数十台唐文化主题演艺一步一景。历史文化融入主题演艺,文旅消费活力激增。

游客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观看唐风演艺《将进酒》(2023年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秦巴山区,藤蔓、竹条在非遗传承人翻飞的手指间变成精致箱包,销往海内外。昔日山里人的小买卖,如今变身大产业,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技艺年产值过亿元。

工作人员在位于汉中市的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编织藤制品(2023年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曼怡 摄

巍巍宝塔山下,“小小讲解员”童声嘹亮,讲述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中秋国庆假期,445处革命旧址游人如织,红色舞台剧一票难求。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小小讲解员”贺偲彤(左一)为游客讲解(2023年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陕西富集的文化资源正转化为发展优势。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8609.7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283.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4.57%、109.37%。

“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赓续文脉中不断探索文化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陕西省社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刘宁说。

见微知着。“对于一家内容创作的科技公司而言,文化是不竭的灵感源泉。”站在写字楼远眺大雁塔,西安雷霆创享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彤磊有感而发。这家坐落于西安曲江新区的初创文化科技公司,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不到5年时间,实现年产值突破千万元。

这是西安曲江南湖夜景(2023年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曲江流饮、雁塔题名……昔日文人墨客流连的曲江池畔,一个现代文化产业高地正在崛起。西安曲江新区加速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持续挖掘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更新文化产业门类。”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委员寇雅玲说。

2023年上半年,陕西1630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3.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锚定万亿级文旅产业目标,陕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数字赋能、金融支撑,助推文旅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以文惠民 精神富足增进民生福祉

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里,村民们换上行头,烧灶头、推碾子,把“农耕记忆”变成致富资源。原生态实景演艺《高高山上一头牛》7年间演出1300余场,每年数以十万计的游客纷至沓来。

600多公里外,秦岭脚下的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乡土变为艺术空间,田野化为展演现场,交响乐、秦腔、戏剧,接续响彻田间。农民丰收后的笑脸被绘入主题壁画,废弃的秸秆组成大地画幅。

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村民王岩与以他本人为主题的乡村壁画合影(2022年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在转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中,老百姓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和受益者。陕西省文化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副处长孙辉说,通过兴建场馆、聚集文艺人才、创新组织服务形式,推动文化惠民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兴文化”的转变。

267座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60余项文物数字化项目和143家博物馆数字化网络虚拟馆上线运行……得益于一系列惠民举措,在陕西,群众接受传统文化精神滋养渐成潮流。

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2023年5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获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话剧《路遥》正在进行第四轮巡演;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延水谣》今年9月首演;陕北民歌博物馆里,一首首曲调唱出表里山河……透过一部部作品,时代风貌得以淋漓表达。

游客在陕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观看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2023年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80多年前文艺工作者集聚延安,‘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如今《延水谣》等作品展现文艺与信仰的力量。”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说。

西安市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说,在秦岭山下喝咖啡、在麦田里听音乐会成为乡村生活的新常态,文化魅力已然变成发展动力。

以文架桥 根植文脉联接世界

千百年来,始于长安城的古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见证文明交融。而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陕西正以文化为纽带,以开放、包容之姿拥抱世界。

联合考古延展千年丝路情。从2009年起,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带领团队多次往返于丝路古道,与中亚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发现重要文化遗存,唤醒了丝路沿线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情感。

今年4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在西安成立,各方将围绕“人类探源”“文明起源”“丝绸之路”等主题实施合作考古,挖掘亚洲文化内涵。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愈发紧密。

旅游合作创造共赢新机遇。今年4月29日,33人旅行团从西安出发飞往乌兹别克斯坦。自此,每周都有三四个旅行团从西安和成都前往中亚。

“旅游合作已不局限于线路考察推介和互送游客,中亚国家的同仁希望与我们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服务质量提升、中文导游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陕西旅游集团副总经理赵月望说。

人文交流搭建民心相通桥梁。“西安多元文化交融。”克罗地亚知名演员和制片人维托米拉·隆查尔说。2016年,她和丈夫伊维萨·西米奇选择在西安生活,并在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展现真实的中国。

从外国人到外企,再到社会团体、政府组织,以文化人、以文会友的陕西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陕西国际友城遍布全球五大洲41个国家,数量达108个。丝绸之路旅游博览会、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节轮番登场……

参观者在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宾国乌兹别克斯坦展区了解特色商品(2022年8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中,中方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各相关方将积极推动互设文化中心、启动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暨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等,一幅文明互鉴的多彩图景已然绘就。

泱泱华夏,亘古江河;楮墨流辉,万里同风。古丝路起点正将新时代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

  • 相关阅读
  • 学习时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广东正全面加快海洋...

    时间:10-30
  • 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如何在国家公园给新物种“上户口”?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张时代考卷,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作答?2023年,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推出“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三季)”系列短视频。...

    时间:10-30
  •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推动我国人权事业更好发展

    作者:郑若瀚(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从2009年起,中国已发布并实施了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当前,第四期国家...

    时间:10-30
  • 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 发展“一带一路”数字经济

    作者:劳帼龄(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2022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致辞中提出,“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时间:10-30
  • 时空观察丨共享亚运红利 “无碍”出行步履不停

    从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到昨晚杭州亚残运会圆满闭幕,两个亚运同样精彩。对于选手们来说,赛事已经结束,但是惠及民众们的亚运“惠”却还在持续。一场体育盛会释放出哪些民生红利?这些亚运红利又如何惠及更多民众...

    时间:10-30
  • (经济观察)亚洲如何继续当好全球经济“加速器”?

    中新社广州10月29日电 (记者 陈康亮)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正在广州进行中。在此间举行的“亚洲崛起和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推动作用”分论坛上,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加速器”,亚洲经济未来如何进一步“...

    时间:10-30
  • 杭州亚残运会圆满闭幕 温暖赛会 美好回忆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28日晚落下帷幕,运动员们以坚毅与勇气生动诠释了体育精神,用拼搏与奋斗展现了生命之美。精彩的赛事、专业的组织、细致的服务,也赢得了各代表团的广泛好评。运动员奉献精彩赛会 结交深厚友谊在本...

    时间:10-30
  •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同心筑梦 共创未来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28日晚落下帷幕,来自亚洲44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不断超越自我,同时,本届赛会专业的组织、细致的服务,也赢得了各代表团的广泛好评。当澎湃的体育激情与...

    时间:10-30
  • 滹沱河“蝶变”

    这是一条流淌的“水脉”:它自黄土高原东穿太行峡谷,奔流数百公里汇入渤海,滋润燕赵沃土,参与缔造华北平原。这也是一条绵延的“文脉”:它蜿蜒串起石家庄城建起点、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和享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美...

    时间:10-30
  • 红橙黄绿青蓝紫,一起来看这希望的画卷!

    神州大地上秋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红橙黄绿青蓝紫一幅绚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金秋时节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秋收已过半全国各地正抢时抢晴收获及时烘干晾晒...

    时间:10-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