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华全媒+丨“吨粮田”的丰收密码

2023-11-01 11:06:31

来源:新华社

行走于江淮大地,十月的安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与一些种粮大户交谈中,记者听到了一些新名词:“吨粮田”“吨半粮田”。这是对一亩地一年粮食产量的概称:亩产2000斤、亩产3000斤。

40余年前,以稻麦轮作田看,粮食主产省安徽一亩地年产水稻和小麦共约700斤,如今在一些高产田块,经过专家测产,单季亩产水稻、玉米有的能超过2000斤。这些丰收的“吨粮田”,有三种“打开方式”。

一块“科技田”

阜阳市颍上县种粮大户宋廷周返乡种粮已经十年。今年种植的1200多亩地里,有220亩作为水稻绿色低碳高产高效百亩示范区。

10月24日,经过专家现场对稻谷去杂、测定水分,折算成标准含水量后,水稻亩产最高达2005斤。与此同时,依据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质变化、肥药投入情况,测算出非示范区每亩碳排放226千克,而示范区不仅实现了碳中和,每亩稻田还固碳14.7千克,实现区域水稻高产、固碳双协同。

专家正在对宋廷周的水稻绿色低碳高产高效百亩示范区实割测产。(刘茗 摄)

密植是宋廷周今年单产提升的主要手段。宋廷周告诉记者,今年每亩地水稻秧苗控制在1.6万穴,这比平常亩均1.3万穴多了不少。“密植考验品种和种植水平。品种不耐密、不抗倒不行,管理上不控好无效分蘖也不行。”宋廷周说,由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和安徽农业大学共同提供技术指导,他按照高产绿色种植技术流程图“按图种粮”,这才有了今年的好产量。

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主任王冠军告诉记者,密植会加大氮肥需求量,对农业碳减排提出更高挑战。“我们在扩大种植密度和减施氮肥之间试验出一个‘平衡点’,今年首次在大田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收效很不错。”王冠军说。

一块“政策田”

十月中旬,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种粮大户李勇拿到全区玉米高产竞赛第一名:玉米亩产1868.92斤。这项经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现场测产得到的产量数据也是埇桥区历年来玉米最高亩产量。

埇桥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程立军告诉记者,今年埇桥区推进农业标准地建设,根据土壤性质和群众种植基础,建设粮食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同时结合农业农村部开展的高产竞赛,打造大豆、玉米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和百亩高产创建田。“凡是参加高产竞赛的,我们设置了一二三等奖,产量前六名可以获得奖励资金,用于土壤深翻、耙地、规范化机播等,帮助提升耕地地力。”程立军说。

“争创高产等好政策对我们有激励作用,大户们之间有‘比着干’的心理,不仅自己赚了钱,还会带动周边人一起创高产。”李勇说,如今埇桥区把他们这些种粮能手定为“土专家”,时常会有农户到田学习参观。

“玉米大喇叭口期后可间隔10余天喷一次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适时晚收可进一步促进玉米灌浆、颗粒饱满”……这些种植中总结的经验,他会分享给前来参观的农户,带动更多农户提单产、种好粮。

一块“效益田”

在合肥市庐江县,种粮大户王士照种植的200亩高产示范田即将迎来收获。“前些天县农技推广中心对我们多个田块进行了理论测产,测得亩穗数约14万穗、穗粒数约360粒,结实率超85%,今年亩产2000斤问题不大。”去年种出亩产水稻1800多斤的王士照对今年产量保持乐观:昼夜温差大、光热条件好,近期的天气有助于创高产。

而令他底气十足的还是高产田的效益已经锁定。“我在种植前已经锁定了销售渠道,就等收下来卖了。”王士照说。

在宿州市埇桥区,李勇也为记者算了一笔“效益账”:大喇叭口期至收获期喷施4遍叶面肥,亩均成本近20元每次,但亩均增产超300斤。经过核算,亩均增收约200元,700亩地就净赚约14万元。

今年,农业农村部将大豆和玉米作为单产提升的重点作物。安徽作为粮食主产省,着力建设了8个大豆、6个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曹高飞说,从目前收获情况看,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效果明显,下一步将推进全省各地借鉴相关经验做法,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

诚然,这样的高产田块并非普遍。202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安徽水稻亩产平均约840斤、玉米约720斤、大豆约205斤。但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种田用水不愁”“农技专家们科普的防虫减灾技巧今年用上了”……

科技到田、模式更新、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单季亩产吨粮又怎么不会成为我们种粮人以后的常规数据呢?”一位种粮大户说。(记者水金辰)

  • 相关阅读
  • 沈阳重度残疾人医保“免申即享”

    今年,辽宁省沈阳市残联推出重度残疾人医疗保险“免申请”直接享受政府医疗保障全额补助举措,目前已在沈阳全面落实,覆盖近4.7万名重度残疾人。沈阳市残联还会同相关部门印发通知,形成长效...

    时间:11-02
  • 擦亮劳务品牌 带动增收致富(劳务品牌促就业)

    核心阅读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十四五”期间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近年来,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培育,...

    时间:11-02
  •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2022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近年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作出贡献。 生态环境部近日举行以...

    时间:11-02
  • 我国将建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科技自立自强)

    南极新科考站效果图。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启航,计划于2024年4月返回,历时5个多月。本次考察将重点实施3船(...

    时间:11-02
  • 培养真才实干 激励担当作为

    前不久,浙江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11名年轻干部深入走访沿线乡镇,排摸企业农户需求,助力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各地市场。截至目前,金轨快运已实现助农销售近300万元。 去年以来,金华市将一...

    时间:11-02
  • 加强党建引领 提升治理效能

    今年以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创新推出赋权明责、赋能增效、赋分争优、赋名励行的工作法,由村级党组织引领带动,激励网格员、小组长、联户长和广大党员服务基层治理,提升了群...

    时间:11-02
  • 强化源头治理 切实为民服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核心阅读 领导干部下访,既是做群众工作的好机会,也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必修课。陕西省石泉县探索建立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把老百姓的诉求分类纳入意见建议、利益诉求、投诉举报3个“账本...

    时间:11-02
  •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核心阅读 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国与共建国家一道,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时间:11-02
  • 澳门特区首个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公布

    本报澳门11月1日电 (富子梅、唐佳)澳门特区政府1日正式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这是澳门特区首个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 “澳门在此领域制订明确...

    时间:11-02
  • 服装市场稳步回暖(大数据观察)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制图:张丹峰 核心阅读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稳增长扩内需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人们消费活动逐渐增加,消费场景日益丰富,我国服装市场正稳步回暖。服装...

    时间:11-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