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共享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2023-11-10 08:4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参观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创新医疗技术和疗法。
本报记者 王海林摄

参观者在体验智能座舱。
本报记者 杨 迅摄

白俄罗斯参展商在进行网络直播。
本报记者 赵益普摄

在一家德国企业展台,工作人员在讲解紧凑型机器人工作站的功能。
本报记者 王 远摄

在消费品展区,一家健康科技品牌商正在演示动感单车。
本报记者 王 芳摄

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进博会已经成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观展人”成“参展商”,“头回客”变“回头客”。从世界500强到新锐企业,一个个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进博故事,一次次互惠互利、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汇聚起共迎挑战、共同发展的澎湃活力。

“带来更多希望和信心”

本报记者  郭梓云

贝宁的“甜面包”菠萝酸甜可口,埃塞俄比亚的烘焙咖啡豆香气浓郁,马里的芝麻粒大饱满……几天来,进博会上首次设立的非洲农产品专区热闹繁忙。

苏丹展位上,洛神花茶色泽通透,引来大批观众试饮。展位负责人王杰美介绍,洛神花又名玫瑰茄,被称为“植物界的红宝石”,是苏丹的传统饮品,有助于抗衰老、调节血压和提高免疫力,蕴含的天然色素还可作为食品着色剂。

“从2020年开始,我们连续参加进博会,洛神花茶、花生、芝麻等产品在中国市场逐步打开销路,积累了很多回头客。本届进博会上,我们已与中国进口商达成15万美元左右的采购意向。”王杰美说,进博会平台大、层次高,带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参加进博会,对苏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给苏丹种植户等带来更多希望和信心。”

本届进博会,非洲农产品专区汇聚了来自尼日尔、苏丹、埃塞俄比亚、贝宁等9个非洲国家的20家农产品出口企业,特色产品包括芝麻、花生、大豆、咖啡、可可等。专区位置靠近展馆入口,采购商、参观者络绎不绝。

近年来,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进博会成为非洲企业挖掘中国市场潜力的重要平台。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曹德荣表示:“我们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努力,让更多优质非洲农产品借助进博会平台走进中国市场。”

创新药上市缩短时间差

本报记者  李晓宏

“如果生活在今天,曹操可用我们的药治偏头痛。”在全球制药巨头辉瑞公司展台,辉瑞中国区总裁让·克里斯托夫·波恩托说,“中国现在有不少神经性偏头痛患者,我们展出的创新药有助于他们摆脱病痛困扰。”

辉瑞公司五赴进博之约,每年都有亮点。“我们一直视进博会为最重要的创新产品展示舞台,此次有6个创新药在中国首展,涉及偏头痛、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波恩托说,神经性偏头痛患者畏光、畏声、头部一侧疼痛,患者常靠吃止疼片稍作缓解,反复发作非常痛苦。辉瑞展出的这款创新药,针对患者的神经靶点,用药半小时后即可消除症状,且药效可维持2天。“该药在中国获批上市后,能够帮助更多患者。”

近年来,借助进博会平台,辉瑞已有8款创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波恩托表示:“我们珍惜共享中国大市场、共享制度型开放的机遇,加快引进与全球同步的突破性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以前,创新药在中国上市时间一般比欧美国家晚5至7年,此次辉瑞展出的全球首款用于治疗12岁以上青少年及成人重度斑秃的创新药物,首次做到与国外市场同步研发、同步注册,日前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缩短了与国外上市的时间差。

据介绍,受益于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红利,辉瑞在中国申报注册新药跑出“加速度”,从2018年的20个月左右,缩短至目前的3个月。“中国发出的开放强音,坚定了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扎根中国的信心。”波恩托说。

“中国市场潜力大、活力足”

本报记者  赵益普

“这款植物蛋白粉原料是澳大利亚出产的黄豆、豌豆,我们希望将来自澳洲大草原的特色食品端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在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澳大利亚如来福集团品牌经理马米玲和同事现场直播带货,短短十几分钟,就吸引了5万多人次观看。

本届进博会期间,如来福集团展位吸引了几十家中国经销商前来洽谈。该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江纳川向记者介绍:“之前我们主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今年我们期待有更多产品进入实体店。”

澳大利亚企业积极参加本届进博会,仅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就设立了昆士兰州、西澳大利亚州和维多利亚州3个联合展台以及多个独立展台,重点推介牛肉、奶粉、营养保健品等,前来咨询的采购商和参观者源源不断。

来自新南威尔士州的澳洲黑金和牛、安格斯黑牛吸引了不少美食爱好者排队试吃。将这些优质澳洲牛肉引入中国市场的是大商集团。据介绍,本届进博会期间,该集团收获近1亿元人民币澳洲牛肉订单。自首届进博会以来,该集团供应中国市场的澳洲牛肉交易额年均增长35%以上。

在昆士兰州展台前,昆州州长安娜斯塔西亚·帕拉夏见证了7场该州农业企业和中国伙伴的签约。她对记者表示,这是她第一次走进进博会现场,立刻被热烈的氛围吸引,“中国市场潜力大、活力足,对昆士兰州和澳大利亚十分重要”。帕拉夏说:“我对昆士兰州和澳大利亚企业在本届进博会上的收获非常满意。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合作,进一步深化昆士兰州和中国伙伴的经贸联系。”

加强绿色低碳合作

本报记者  韩  硕

“进博会期间,我们接洽了10余家重要客户与上下游伙伴,大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尤其是加强绿色低碳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中国区总裁谢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淡水河谷是世界知名矿业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开采商和供应商之一。公司连续6年参加进博会,今年首次推广“淡水河谷风投基金”,用于投资可持续开采领域的先进技术。在展台的虚拟现实体验区,参观者可以“登上”世界首艘配备旋翼帆的矿砂船,零距离了解如何利用风能提高船舶能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参加进博会可以帮助企业推介产品,展示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高效对接各方合作伙伴,可谓‘一举数得’。”谢雪表示,公司近几年一直选择将进博会作为展示新产品、新方案和新项目的重要平台,一些创新商业模式和风投项目在进博会上吸引了很多合作伙伴的关注。

近年来,淡水河谷与中方伙伴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进行密切合作。今年7月,淡水河谷位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塞拉多骄阳”太阳能园区达到最大发电产能,该项目使用的就是中国企业提供的光伏组件和备件。9月,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和氢冶金实验室在长沙揭牌,将致力于钢铁工业低碳绿色转型研究。谢雪表示:“我们期待与中方在可持续开采和低碳解决方案等领域继续加强合作。”

“明年我们还要来”

本报记者  刘  睿

在国家展埃及展台前,来自中国浙江的编织品原料采购商褚楚和同事驻足良久。“没想到埃及棉线质量这么好,接近国际一线品牌,价格又很实惠。”他们看中了埃及染色和加工公司生产的产品——“布莱特”牌棉线。

这家埃及公司是首次来华参加进博会,带来250种颜色、10多种款式的棉线产品。公司展台负责人努拉介绍,几天来,已有多家企业表达了线上和线下代理产品的意向,正在进一步敲定合作细节。“希望借助进博会的广阔平台,让我们的产品进入更多中国消费者的视野。”

今年埃及参展企业带来的特色产品包括棉织品、手工艺品、植物香料、橄榄等。埃及驻上海总领馆商务参赞阿德尔·扎赫兰介绍,埃及高度重视进博会,埃及企业连续6年参展,向全球商业伙伴介绍埃及的贸易和投资机会,探讨技术与科技领域的合作前景,受到中国市场热烈欢迎。他举例说,埃及棉花深受中国民众喜爱,每年约有1亿美元的埃及棉花进入中国市场,这对于埃及棉花和棉织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埃及与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努拉表示:“在进博会,我感受到浓厚的合作氛围,各方伙伴都可以共享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明年我们还要来。”

音乐奏响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王佳可

走进消费品展区,一段悦耳的《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传来。循声而去,在施坦威钢琴展台,一位演奏家坐在三角钢琴前演奏。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施坦威钢琴的创新发展和进博故事。

今年,施坦威钢琴已走过170年历史,既承袭传统,也着力创新。在进博会展台,一架三角“新悦”钢琴尤为引人注目:外壳使用花梨木、硬岩枫木和榉木制作而成,适应全球不同地区气候,确保琴身不会变形。工作人员还向记者演示了“新悦”自动演奏技术:打开平板电脑应用程序,点击一首录制好的中国民族音乐《彩云追月》,乐声倾泻而出,眼前的钢琴琴键虽无人弹奏,却也伴随节奏上下跳动,共同弹奏出美妙乐曲。有了这项新技术,人们坐在家中,可以同步聆听千里之外的音乐会演奏。

中国音乐欣赏与收藏市场潜力巨大,拥有基数庞大的音乐艺术爱好者、教育者和创作者。施坦威钢琴连续6年参展,进博会为这个历史悠久的钢琴品牌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施坦威钢琴在中国新增多家旗舰店,年均销售量和销售额增长百分之十几。

音乐是跨越国界的语言,促进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在进博会举办地上海,两家施坦威钢琴门店都设有音乐厅,每年举办几百场活动。无论是室内乐演奏、弦乐重奏、钢琴讲座,还是邀请音乐老师评估小朋友的钢琴知识及演奏技能,施坦威钢琴面向更多人群推广古典音乐、普及音乐知识,与更多中国音乐爱好者一起奏响美好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0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林区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核心阅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15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面临新的发展课题。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发展林业...

    时间:11-10
  • 共建共享区域高质量发展机遇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现场。 柴大赛摄(人民视觉) 浙江省杭州市湖畔实验室南湖园区。 龙 巍摄(人民视觉)...

    时间:11-10
  • 金石为印,西泠承古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西泠印社一隅。西泠印社供图 120年前,在浙江杭州孤山,4名年轻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由篆刻家自发组织的民间社团——西泠印社。 如今,西泠印社已成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地标。120年里,...

    时间:11-10
  • 服务精益求精 助力越办越好

    消费品展区,欧莱雅展台上展出的一款超精准智能上妆仪。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 翊摄 食品及农产品展区,...

    时间:11-10
  • 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本报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谷业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9日首次发布《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北斗已成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大众消费产品的标准配置,今年上半年我国境内...

    时间:11-10
  •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发布

    本报嘉兴11月9日电 (记者金歆)8日下午,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颁奖典礼在浙江乌镇举行。 据介绍,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已连续举办7年,在鼓励科技创新、推广技术交流...

    时间:11-10
  • 筑牢生命防线 守护万家平安

    每一次着装出发,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警笛骤响,都是血与火的逆行。在一次次急难险重的应急抢险救援现场,总能看到消防救援人员用坚毅身躯筑起生命防线、守护万家平安。 11月8日,第二...

    时间:11-10
  • 三十名消防救援人员获“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称号

    本报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亓玉昆)8日,第二届“中国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暨消防救援纪念章颁发仪式在北京举行,30名全国消防救援战线的优秀代表获得“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称号。 此次受到...

    时间:11-10
  •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与携手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高端论坛举行

      本报万象11月9日电 (记者章念生、孙广勇)“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与携手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高端论坛近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与会者回顾中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分享中...

    时间:11-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