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小冬枣长成大产业(乡村行 看振兴)

2023-11-23 00: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走进山西省临猗县庙上乡张庄村,能看到排列整齐的冬枣大棚。不出几十米,便有一处冬枣储存销售点。三轮车、货车进进出出,一派忙碌景象……

  “张庄村种冬枣已有20多年,村民靠种冬枣致了富。”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滕红革端来一盘冬枣,咬下一口,冬枣皮薄多汁,又脆又甜。“村里的冬枣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历了三次升级。”滕红革说。

  第一次升级——从露天种植到设施大棚,村民不再靠天吃饭。张庄村的土地是盐碱地,村民种过白菜,栽过苹果树,都失败了。听说盐碱地适合种冬枣,村里七八户先进户便去山东取经,滕红革就是其中之一。

  2000年,张庄村种下第一批冬枣树。头两年不会管理,树栽下不坐果,不少村民就把树砍了。滕红革不放弃,外出学栽培技术,终于在2005年见了收益,“当时种了8亩地,一亩挣了1万元。”

  2010年,临猗县大力发展大棚冬枣产业,张庄村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引进冬枣新品种。建大棚成本高,县里一亩补贴300元,村里第一年就建起了50亩大棚。大棚冬枣不仅成熟早,果色还好看,收益是露天冬枣的两三倍,村民一下子有了信心。

  第二次升级——从单打独斗到规模化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2006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滕红革成为负责人。这几年,更是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技术托管+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庄种植8000余亩枣树,慕名而来的客商越来越多。

  “以前冬枣交易大多在马路市场,既不够规范,也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滕红革介绍,2020年,村里建起集鲜枣贸易、筛选、包装、冷藏、物流和电商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交易市场。如今,临猗县已有19个鲜枣交易市场,每年数以万计的客商前来采购,临猗冬枣出口十几个国家。

  第三次升级——从追求产量到打造品牌,临猗冬枣进入商超。张庄村冬枣不断传来好消息。先是“临猗冬枣”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接着村里合作社的冬枣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问题也随之出现:冬枣市场日渐饱和,好果子卖不出好价钱。看到其他冬枣产地商超订单不断,滕红革着急:“村里没有品控体系,无法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经多方取经,今年采摘期到来之前,合作社花费200多万元,购入一台冬枣智能分选机。早上7点,合作社便热闹起来:冬枣顺着传送带进入分选机红外线检测仪,机器根据冬枣大小、重量、枣皮颜色等进行分类。

  “不仅能识别碰伤的果皮,霉斑也能检测出来。有了这台机器,一个小时能分选六七千斤。”滕红革说,“一家连锁超市已经与合作社达成供货协议,还有意向在这里建供货基地。以后,我们要发展订单模式。”

  行走在临猗,处处能感受到冬枣产业的活力。庙上乡探索农文旅融合,打造鲜枣特色小镇,枣业文化广场、民俗客栈等充满地方特色。临猗连续5年举办鲜枣文化节,“临猗冬枣”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如今,临猗鲜枣种植面积达20万亩,其中冬枣面积18万亩,涉及9个乡镇70多个村,鲜枣年产量近6亿斤,总产值2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22%,成为当地农业第二大支柱产业。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3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以国家之名 护英烈回家(强军一线)

      11月23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从专机上护送至棺椁摆放区。   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摄   11月23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运送志愿军烈...

    时间:11-24
  • 我国公路总里程10年增长112万公里(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公路设施网络不断完善,重大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公路“三通”目标全面实现……新时代10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实现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当前,交通强国建设进入新阶段,...

    时间:11-24
  •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交流会召开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刘博通)11月22日至23日,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的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去年,文化和旅游部、...

    时间:11-24
  • “跨省通办”加速跑 便利百姓“就近办”(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近年来,公安机关全力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跨省通办”业务逐渐发展成熟,新生儿落户、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全类型户口迁移等,能够在居住地办理的业务越来越多。...

    时间:11-24
  • 守护户外运动的蓬勃热情(金台随笔)

      发展户外运动,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休闲健身的新期待,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社会价值   背上背包,徒步远行寻觅自然;携登山杖,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踩上雪板,驰骋雪道感受速度激情;搭起帐...

    时间:11-24
  • 以民生温度提升治理效能(纵横)

      在河南商丘,一间小白屋建在川流不息的道路旁,屋上贴着“田老肥菜馆爱心驿站”的字样,下方写着“歇歇脚、喝喝水、热热饭、充充电、避避暑、取取暖”。屋内置有饮水机、微波炉、充电设备、...

    时间:11-24
  • 管好用好城镇开发边界(人民时评)

      强化底线思维,严格规范城镇开发边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避免“寅吃卯粮”,为未来发展预留合理空间   据自然资源部消息,我国统筹划定了城市、镇以及各类开发区城镇开发边界。在优先划好...

    时间:11-24
  • 老字号当有新作为(评论员观察)

      消费市场瞬息万变,但也有一条不变的准绳:消费者满意是关键。守正创新,是一些老字号能够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的“传家法宝”,也是构筑品牌新优势、实现长远发展的“不二法门”   近日,...

    时间:11-24
  • 挺立防灾减灾救灾的不屈脊梁(大家谈)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出“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强调“坚定信心,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本期大家谈刊发3篇来稿,讲述各地在抢险救灾和灾后...

    时间:11-24
  • 中韩双方交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本报韩国仁川11月23日电 (记者张悦)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今年继续举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活动。2023年11月23日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共同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时间:1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