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

2023-11-23 00: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强教必先强师。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教师要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也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时代越是向前、国家越是发展,越需要一大批“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好教师。广大教师要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从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增强本领。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教师成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楷模。广大教师要坚持不懈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身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广大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启迪智慧,又要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灵魂和健全人格。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差异化评价、针对性施教。广大教师要不断提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于点滴处入心、于细微处育人,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教师的知识储备息息相关。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样。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满意教育的期盼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师要保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牢记“学不可以已”的古训,勤于学习、笃行不怠,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持续加强知识储备,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广大教师要具备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用纯粹无私的爱守护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要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让优秀人才不断涌现。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这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重要要求,也是对担负立德树人重要职责的广大教师的重要要求。广大教师要永葆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涵养家国天下的深厚情怀,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之中,并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3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以国家之名 护英烈回家(强军一线)

      11月23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从专机上护送至棺椁摆放区。   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摄   11月23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运送志愿军烈...

    时间:11-24
  • 我国公路总里程10年增长112万公里(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公路设施网络不断完善,重大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公路“三通”目标全面实现……新时代10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实现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当前,交通强国建设进入新阶段,...

    时间:11-24
  •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交流会召开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刘博通)11月22日至23日,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的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去年,文化和旅游部、...

    时间:11-24
  • “跨省通办”加速跑 便利百姓“就近办”(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近年来,公安机关全力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跨省通办”业务逐渐发展成熟,新生儿落户、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全类型户口迁移等,能够在居住地办理的业务越来越多。...

    时间:11-24
  • 守护户外运动的蓬勃热情(金台随笔)

      发展户外运动,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休闲健身的新期待,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社会价值   背上背包,徒步远行寻觅自然;携登山杖,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踩上雪板,驰骋雪道感受速度激情;搭起帐...

    时间:11-24
  • 以民生温度提升治理效能(纵横)

      在河南商丘,一间小白屋建在川流不息的道路旁,屋上贴着“田老肥菜馆爱心驿站”的字样,下方写着“歇歇脚、喝喝水、热热饭、充充电、避避暑、取取暖”。屋内置有饮水机、微波炉、充电设备、...

    时间:11-24
  • 管好用好城镇开发边界(人民时评)

      强化底线思维,严格规范城镇开发边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避免“寅吃卯粮”,为未来发展预留合理空间   据自然资源部消息,我国统筹划定了城市、镇以及各类开发区城镇开发边界。在优先划好...

    时间:11-24
  • 老字号当有新作为(评论员观察)

      消费市场瞬息万变,但也有一条不变的准绳:消费者满意是关键。守正创新,是一些老字号能够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的“传家法宝”,也是构筑品牌新优势、实现长远发展的“不二法门”   近日,...

    时间:11-24
  • 挺立防灾减灾救灾的不屈脊梁(大家谈)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出“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强调“坚定信心,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本期大家谈刊发3篇来稿,讲述各地在抢险救灾和灾后...

    时间:11-24
  • 中韩双方交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本报韩国仁川11月23日电 (记者张悦)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今年继续举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活动。2023年11月23日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共同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时间:1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