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政策更贴心 兜底有保障(深阅读·关注社会救助)

2024-01-08 08:4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我国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越织越牢,保障政策日趋精细化、精准化。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其中,在提高救助精准度与效率等方面,探索出建立困难家庭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社会救助诚信服务体系等好做法。

  推进信息化建设,救助更精准

  “周师傅,身体好些了吗?”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一个老旧小区内,社区救助干事王随京和社工史鹏宇提着米、面、油等,到低保户周师傅家中看望。

  “多亏你们及时救助!我现在好多了,孩子成绩最近也有了进步。”40多岁的周师傅曾是一名网约车司机,与十几岁的女儿、70多岁的父母一同住在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去年,周师傅突发疾病入院治疗,出院后,又因肾炎再次住院。家里断了收入来源,只能靠周师傅父母的退休金生活。正在读初中的女儿也因家庭变故出现成绩波动。

  周师傅家出现困难后,武昌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很快接到预警信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随后上门核查,经过评估,周师傅被认定达到社会救助标准。在社区协助下,周师傅很快办好了低保与面向困难群众的医疗补充保险,社工还联系到两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周师傅的女儿开展课业辅导。

  “预警信息”从哪里来?近年来,武昌区深入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双架构多维度综合评估模型,破解救助对象发现难、认定不精准、救助服务供给与需求信息不对等等难题。

  武昌区是老城区,下辖14个街道、142个社区,困难群众较多。“我们打通残联、医保、民政、卫健等15个部门帮扶的13万户共计21万人的信息数据,形成低收入家庭信息数据库。”武昌区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王群介绍,在此基础上,综合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6个维度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一旦达到预警分值,疑似困难家庭就会被系统筛选出来。工作人员再入户核查,进一步判断家庭困难程度、致困原因等。

  王群说,通过全面分析困难家庭的救助需求,充分发挥社工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武昌区通过经济援助、学业辅导、心理慰藉等,已对多名困难群众进行了精准救助。

  推行告知承诺制,救助更高效

  “低保这么快办下来,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压力。”前段时间,年近50岁的王付红为了给女儿治病,忙得心力交瘁。民政部门的及时救助,让他心里踏实了许多。

  王付红一家住在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河口镇二港村,他和妻子平时主要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去年,10岁的小女儿小美确诊患白血病,随后转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疗。“检查就花了好几万元,后续还需要住院治疗费用。”王付红在给镇、村干部的电话中焦急地说。

  “现在我们在推行社会救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可以通过这一制度审核确认为低保、临时救助对象,简化办理流程,实施紧急救助。”河口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张珍香告诉他。

  随后,王付红向社区提交低保申请,通过告知承诺制完成授权核对。经过基本核对,王付红一家申报承诺的成员、经济状况被认为与核对报告基本一致,符合通过简化流程完成低保审核确认的条件,可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民政办工作人员同步将王付红一家的信息推送至医保部门,方便其后续享受医疗救助等政策,并通过资助参保将其纳入居民医保。

  近年来,黄石市出台社会救助申报承诺及失信惩戒试点工作方案,对办理低保的诚信申请人可免除9类14项证明材料,并将申请人承诺信息上传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明白告知—诚信申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管理闭环,大大提高了办理效率。

  “现在已逐步形成了‘申请人诚信申报、审批人员事后监管、失信申报依法撤销、信用管理联合惩戒’的管理模式。”黄石市社会救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鼓励群众诚实守信的同时,依托大数据,结合定期复查、随机抽查、问题倒查等方式进行校核、跟踪。截至目前,黄石市有超过2000户3500名救助对象通过简化流程得以纳入保障范围。

  形成服务合力,救助有质量

  不仅是湖北,近年来,在民政部的推动下,各地扎实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以更有温度、更及时的救助服务,让社会救助更便民、更暖心;通过大数据助力纾困解难,对临时救助对象实施紧急救助等,让社会救助更精准、更高效。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不少地区逐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线下主动发现和大数据匹配,将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一些地区还建立起综合救助帮扶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闽钢认为,近年来,各地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做法上有不少成功经验,提高了救助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让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更加健全。

  “当群众基本生活遇到困难时,如何及时发现、快速帮扶始终是社会救助的重点和难点。”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细化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各项政策措施,拓展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应用,实现与相关部门常态化数据共享;加强急难社会救助,落实“先行救助”等政策,提高制度可及性和救助时效性;进一步规范优化低保、特困审核确认程序,并适度扩大救助范围。

 

  本期统筹:栾心怡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8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织密监测网络 呵护绿水青山(深阅读)

      生态质量监测是客观准确掌握区域生态状况、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及成效评估的基础。  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印发了《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我国将组建生态...

    时间:01-09
  • 六部门部署无偿献血者激励奖励工作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记者李恒)记者8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等六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者激励奖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

    时间:01-09
  • “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人民论坛)

      “不到半个工作日,企业就完成了办证、融资,真是省时又省事。”在山东禹城,企业为当地政务服务点赞。当地有关部门采取事项并联、数据共享、精简材料等措施,不断完善服务,让企业在短时间...

    时间:01-09
  • “两高两部”联合发布法律援助法实施工作办法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张璁)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法律援助法实施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中人民法院...

    时间:01-09
  • 公安机关圆满完成2023年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任务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张天培)2023年,公安机关聚焦风险预警防范,以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为重点,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严格活动现场安全监管,全面落实票证实名核验...

    时间:01-09
  • 一批生活服务类违规平台账号被查处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金歆)记者从国家网信办获悉:“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以来,网信部门结合网民举报的问题线索,对聊天交友、网络购物、搜索引擎、求职招...

    时间:01-09
  • 全国铁路每日安排旅客列车11149列,较现图增加233列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李心萍)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4年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每日安排旅客列车11149列,较现图增加233列...

    时间:01-09
  • 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日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迎来生效实施两周年。作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里程碑式成果,RCEP是区域国家共享发展机遇的生动范例。两年来,区域贸易成本大幅降低,产业...

    时间:01-09
  •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音)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就是全球事务要由大家一起商量,治理体系要由大家一起建设,治理成果要由大家一起分享,让各国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世界各...

    时间:01-09
  • “在密切合作中产生文化共鸣”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埃及与中国开展联合考古,为促进考古经验交流、增强对彼此文明文化的了解搭建了有效平台。”埃及考古专家、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埃...

    时间:01-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