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武夷论坛丨阿德汉·赛义德:中阿之间为何需要更直接的文明对话?

2024-03-23 22:15: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杭州3月23日电 题:中阿之间为何需要更直接的文明对话?

  ——专访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研究员阿德汉·赛义德

  作者 张斌 鲍梦妮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带,阿拉伯地区对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有怎样的作用和优势?中阿之间为何需要更直接的文明对话?近日,中新社“东西问”在杭州就此专访应邀参加首届武夷论坛系列活动的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研究员阿德汉·赛义德(Adham Sayed,黎巴嫩籍)。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作为一名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学者,您对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有怎样的印象?

  阿德汉·赛义德:我是一位经济学博士,毕业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现在在浙江工商大学工作。在中国学习、工作期间,我的研究兴趣逐渐转向国际关系,特别是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深厚关系。

  阿拉伯国家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在古代,中国皇帝派遣的大使曾前往西方,到达阿拉伯国家附近,让两个相隔遥远的地方有了初步了解。在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我们更是有着较多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阿拉伯人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的故事让我非常着迷。这位古代旅行者足迹踏遍中国多地,包括浙江杭州、福建泉州。

“古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甘肃省张掖市七彩丹霞景色迷人。王超 摄

  然而,三四百年前,殖民势力的介入打断了我们之间的紧密联系。直至今天,很多阿拉伯人对于中国的了解并不是来自中国本身,而是经过西方的“过滤”。相比西方渲染的中国形象,我眼中的中国是包容开放、和平发展的。

众多客商进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王刚 摄

  以我经常去的浙江义乌为例,这座小县城已经是全球知名的经济贸易中心。第一次去义乌时,那里的繁华景象让我叹为观止。当地给阿拉伯人等外国人提供了极佳的工作环境、商业环境,许多人在那里找到了事业和家庭,能没有障碍地做生意、赚钱。在义乌,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和谐共处。阿拉伯人、印度人、非洲人、巴基斯坦人、拉丁美洲人……他们都带着自己的文化,在这里找到一个共同的空间。

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共有五个展区,分别就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历程和顶层设计以及工业互联网、AI人工智能、区块链、5G发展等情况进行展示。瞿宏伦 摄

  我去过的贵州,也有中国发展的另一个缩影。那里的地理环境禀赋有限,政府通过发展大数据产业来克服困难。这种勇于创新和突破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作为学者,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告诉人们关于中国的真实情况,去揭示那些被曲解和误解的事实。20世纪30年代,祖籍黎巴嫩的医生马海德(Shafick George Hatem)来到中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不仅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医疗系统建设。他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每当听到他的故事,我都深感震撼和敬佩。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媒体和学者的重要性。我坚信,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误解和偏见,而是直接的对话和交流。我们不需要任何人在中间传话,我们需要的是真实、坦诚的对话。

  中新社记者:地处东西方交汇地带的黎巴嫩,应如何参与中阿之间的文明交流与合作发展?

  阿德汉·赛义德:黎巴嫩是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它位于通往欧洲的大海之畔,连接着土耳其、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黎巴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地理位置上,更体现在其作为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交汇点的角色上。尽管是小国,但黎巴嫩人民因善良、热情和多语种特点而闻名,这也反映了我们在历史上就曾发挥促进交流的独特作用。

2023年5月20日,阿德汉·赛义德随“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参访团走访西藏拉萨,在布达拉宫前与当地民众合影。受访者 供图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劝和促谈——例如促成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握手言和,为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机遇。

  地处战略要地,黎巴嫩历经殖民时代的磨难,如今还面临来自多方的挑战,包括叙利亚战争和美国的制裁。这大大增加了黎巴嫩与中国开展合作项目的难度,进一步加剧了困境。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一样,黎巴嫩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希望,与中国合作将有助于地区稳定与繁荣。尽管历史的沉重包袱仍然存在,但我们应该从过去汲取教训,获取经验,着眼于未来寻求合作与发展,为人类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

  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项目,展现了中国愿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决心,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参与。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尽最大努力了解中国,向其他人展示真实的中国,包括其历史、文化和未来规划,不仅是因为我爱中国,更是因为我热爱我的同胞,热爱我们的未来。

  中新社记者: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相比,展现了东方文化的哪些独特性?

  阿德汉·赛义德: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模式上,更体现了两种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

  西方的现代化往往建立在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和剥削之上,这种历史积累使得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然而,这种优势是建立在战争、殖民和剥削的基础上的,比如西方国家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的历史。他们通过这些不公平手段来获取利益,而不顾他国的发展和民生。这种西方现代化模式被称为“零和博弈”,即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导致其他国家的损失。

  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国模式强调“共赢”,即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多方共同获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政府不仅仅关注自身发展,也考虑到了周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例如,在国际合作中,中国一直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国际援助中,中国也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实践“共赢”的理念。以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为例,中国不仅仅提供了经济支持,还致力于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合作、人才培训等,并鼓励非洲国家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主发展,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对其进行干预和控制。这种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援助模式,赢得了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义新欧”中欧班列火车头在浙江义乌西站准备与车身对接。王刚 摄

  中国式现代化也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性和优势。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注重社会整体的利益和稳定。这种文化传统使中国人更加注重团结合作和共同发展,与西方国家注重个人利益和竞争不同。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这种集体主义的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发展。中国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近年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如何深化?

  阿德汉·赛义德:中国在过去,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都向世界展现了开放的一面。中国自丝绸之路伊始,就已经向世界开启了大门。中国与世界的贸易长期保持着开放。中国的开放不仅仅是一种政策选择,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传统。这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机遇和福祉,也为外国人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

  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9年的外国人,我感谢这里给予我无尽的成长机会。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到中国,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机会、安全的环境以及友好的人民。我初来中国时,没有多少黎巴嫩人来,但现在情况已大不相同。在阿拉伯地区,比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已经开始在学校教授汉语。在黎巴嫩,许多家庭开始意识到学习中文的重要性,并尝试教授孩子们。

阿德汉·赛义德的办公室,摆放着他所著的《坚定:一个外国人的武汉日记》中文、阿语、英文版。张斌 摄

  这种克服语言障碍的直接沟通和联系十分关键,但时至今日仍不够紧密。比如,我观看过许多中国电影及反映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节目,但他们大多只以中文呈现,缺乏多语种翻译,这使外国观众难以深入了解真实的中国。而直接将中国文化、历史传递给其他语言受众,特别是借助视频、短视频等形式,是增进相互了解的关键。我相信,随着相关领域的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相互理解也将更加深入。(完)

  受访者简介:

阿德汉·赛义德参加2023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并留影。受访者本人 供图

  阿德汉·赛义德(Adham Sayed),中文名杨航。黎巴嫩籍,出生于1988年,现任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研究员,在华中科技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着有《坚定:一个外国人的武汉日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他的论着曾发表于《经济研究》《中国与阿拉伯研究》《当代世界》等。

  • 相关阅读
  • 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速深挖“第二矿山”潜力

    剪辑、摄像:人民网记者 魏青成 王晓啸【观点摘要】●废弃物源自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大部分领域正迎来“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废弃物的产生规模还将逐渐增大。●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既是发展方式绿色转...

    时间:03-24
  • 有温度、有速度、有深度……多领域“春意盎然”提升民众“幸福指数”

    央视网消息:近日,中国诸多领域相继传来好消息,春日里的中国涌动着蓬勃生机,为全年经济发展夯实了根基。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湖北武汉: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专场活动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3月23日,湖北省2024年...

    时间:03-24
  • 春日中国活力无限 “赏花+”模式升温成为促发展新引擎

    央视网消息:随着天气转暖,各地春花烂漫,人们踏青赏花,感受春天的美好。在位于石景山区的北京国际雕塑园里,传统早花品种白玉兰已簇拥枝头,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拍照。据了解,从3月下旬到4月中旬,公园里的19...

    时间:03-24
  • 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一|泄洪后,这里发现一件距今10万年的“象牙铲”

    大约10万年前的一个清晨,在水草丰美的山东腹地,智人挥动“象牙铲”等工具开始了一天的活动;远处,仿佛还能听到古菱齿象、野马等的嘶鸣……遥远而神秘的远古人类生活图景,随着考古工作持续推进,越来越清晰地呈现...

    时间:03-24
  • 纪录片|“雪如意”新传

    两年前,因为冬奥盛会,世界记住了“塞外小城”崇礼,记住了“跳台旁就是长城”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两年后,精心“播种”的“冬奥之花”在小城崇礼绚丽“绽放”。2023—2024年雪季,经过改造提升后的“雪...

    时间:03-24
  • 湾区三分钟丨“拼”出来的“开门红”

    湾区三分钟,道理讲透透。日前,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琶洲展馆正在举行一场以家具为主题的大型展会。我们都说展会经济是外贸的晴雨表。今年第一个季度,光是这样的展会广州就密集举办超过48场。而今年前2个月,广东...

    时间:03-24
  • 有温度、有速度、有深度……多领域“春意盎然”提升民众“幸福指数”

      央视网消息:近日,中国诸多领域相继传来好消息,春日里的中国涌动着蓬勃生机,为全年经济发展夯实了根基。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  湖北武汉: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专场活动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  3月23日,...

    时间:03-24
  • 西藏积极打造“五城三小时经济圈” 兴边富民擘画现代化壮丽画卷

      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总台记者深入西藏七地市蹲点调研,3月23日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迈出新步伐》,展现西藏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迈出新步伐。今天先来关注西藏打造...

    时间:03-24
  • “海基二号”安装后将刷新多项亚洲纪录

      “海基二号”安装后将刷新多项亚洲纪录 60秒回顾建设历程  今天(3月24日),总重量近37000吨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开始进行海上安装作业,安装就位过程预计将持续3天。  安装成功后将刷新多...

    时间:03-24
  • 春风送暖归 文旅“热”起来——新疆春季旅游一线观察

    春分已过,暖意渐浓,冰雪游未歇,赏花游又起,新疆进入春季最美时节,天山南北文旅市场春潮涌动、活力十足。旅游消费有“热度”火焰山脚下,杏花率先绽放。在新疆托克逊县举办的“新疆第一春·花开吐鲁番”2024年吐...

    时间:03-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