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在内蒙古,触摸春耕备耕中的科技范

2024-03-29 21:55:0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9日电 春分已过,北疆大地春耕备耕如火如荼。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辽阔平整的土地尚未开始播种,却多出了一道道一人多深的沟垄,这里正在开展高标准示范农田改造。

去年,侯家营子村瞄准“节本增效”,引入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输配水管网,采用小流量滴灌技术,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定时、定量精准灌溉,提高水肥利用率。一道道沟垄就是为了铺设管网而挖掘的,这些管网将黄河水与地下水资源汇聚到6处储水罐集中管理,配置4个泵房、6套首部枢纽系统,进行自动化灌溉和施肥操作,实现了“井黄”双控双灌智能灌溉。今年,该村计划完成2.7万亩高标准示范农田改造,现已完成1万余亩。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在建设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输配水管网。新华社记者 达日罕 摄

传感器安装在农田中,可以测算农作物的灌溉量、灌溉时间等,并向村民发送分析结果,提供灌溉、施肥、增氧等建议,实现了对大面积耕地水肥等一体化的精准管理。村民坐在家中,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查看庄稼生长情况。

白泥井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侯哲介绍,该村高标准示范农田每亩地的改造费用在2500元左右,全部由国家项目资金拨付,农民自筹100元用于后续管护。“从已完成改造的农田来看,相比于喷灌,每亩地可节水50%左右,粮食作物增产约100公斤。”

达拉特旗水利局副局长李锋介绍,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当地地下水水位有了明显回升,白泥井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回升1.3米,其他超采区水位平均回升1米。

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当地干部群众抢抓农闲备耕“黄金期”,开工建设9.54万亩高标准农田。在北什轴乡北什轴村,12台大型挖掘机正在为铺设高效节水灌溉管道做准备,项目建成后,村民可随时从田间设置的机井房取水。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华社发

土默特左旗农牧局农田股股长张飞龙介绍,北什轴村一带是粘性土,与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比,用上浅埋滴灌高效节水系统后,每亩能节约用水150至180立方米。

北什轴村村民王润柱说:“过去大水漫灌,收入每亩1000元左右,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后,收入能达到每亩约2000元,浇地费用也更低。”

今年以来,土默特左旗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机械深耕、铺设浅埋滴灌、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等综合措施,改善土壤板结度、有机质含量以及酸碱平衡,为秋收打好基础。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大河湾农牧场内作业的智能测土机器人。新华社发

在呼伦贝尔农垦大河湾农牧场,智能测土机器人在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先导专项大河湾示范区内来回穿梭,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们利用测土机器人、手持测土终端等智能装备,对土壤的温度、湿度、电导率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人工智能养分反演模型,推出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的值,根据数据给出每个地块的施肥配方。

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工程师徐昊说:“基于智能农机的全程增效技术也在进行进一步迭代,争取‘节本增效’最大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依托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大河湾示范区通过先进耕作技艺,实施全程机械化农机托管服务,社会化服务耕地面积达到2.5万亩,加上采用大垄高台三行种植模式,提升了耕地生态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节本增收率在10%以上。

呼伦贝尔农垦大河湾农牧场公司第五连队技术员翟秋波说:“专家给了我们很多指导,耕地的土质得到很大改善,产量提升很多,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记者任彦逸、达日罕、叶紫嫣、刘岚涛)

  • 相关阅读
  • “台湾娘子”张平宜的凉山情缘

      中新社成都3月30日电 题:“台湾娘子”张平宜的凉山情缘  中新社记者 王鹏  “凉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也想改变凉山孩子们的人生。”近日,在成都市一家烘焙店里,来自台湾的张平宜讲述着自己的过往。在她...

    时间:03-30
  • 130余名香港代表赴滇 共襄“东方之珠”与“高原明珠”的珠联璧合

      中新网昆明3月30日电 (杨猛 左超 张潇予)3月29日至4月2日,“千名香港企业家云南行”(2024)活动在云南举行,130余名香港企业家、专家学者、机构协会代表齐聚于此,将开展考察洽谈等多项活动,深化拓展滇港交流,...

    时间:03-30
  • 驻华外交官走进北京经开区 体验无人驾驶感受创新脉搏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 陈杭)由北京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驻华外交官走进北京”首场活动日前举办,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埃塞俄比亚、南非、古巴等23个国家...

    时间:03-30
  • 评论:从缅怀齐邦媛到《牡丹亭》展演20年 两岸文化交流“正青春”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电 题:从缅怀齐邦媛到《牡丹亭》展演20年 两岸文化交流“正青春”  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  3月29日晚传来《巨流河》作者、台湾知名作家齐邦媛逝世的消息,引发两岸读者网友“云”寄哀思。  ...

    时间:03-30
  • 西辽河干流水头再次到达通辽规划城区界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3月30日,西辽河春季水资源调度取得阶段性进展,10时58分,干流水头行进至总办窝堡枢纽以下57公里,继2023年后再次到达通辽规划城区界;12时12分,干流水头行进至总办窝堡枢纽...

    时间:03-30
  • 全名单!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揭晓

      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今天揭晓结果,经过初选、专家审核评议、网络展播投票、终选以及结果公示,550件网络精品脱颖而出,名单如下: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时间:03-30
  • “斜杠”台青改造石厝发展乡村文创

      【港澳台专线】“斜杠”台青改造石厝发展乡村文创  中新社福州3月30日电 题:“斜杠”台青改造石厝发展乡村文创  作者 郑江洛  极具特色的石屋、改造后的露台、原创咖啡馆、24小时无人商铺……在福建省福...

    时间:03-30
  • 四省份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国家医保局长实地调研释放什么信号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国家医保局网站消息,对于很多无法自然生育的普通家庭来说,辅助生殖是圆“生育梦”的最佳路径,但其昂贵的费用又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2023年以来,我国部分省份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解决...

    时间:03-30
  • 企业家拼图“上海做对了什么”

      ■本报记者 张懿  产业基础、营商服务、办事效率、生活环境……上海正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吸引全球企业家和投资人来沪兴业。那么,能否将上述“优势加分项”进一步分解,通过“更高分辨率”的观察和剖析...

    时间:03-30
  • 民政部发布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第四批)的公告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发布关于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第四批)的公告。具体内容如下:民政部关于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第四批)的公告民政部公告第566号  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的有关规...

    时间:03-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