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文化中国行|一眼千年平江路

2024-04-21 09:53:36

来源:新华社

周末,位于苏州古城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一片热闹。许多游客直奔大儒巷38号,只为体验桃花坞木版年画这一非遗技艺。

颜料均匀平刷在雕版上,再套印在画稿上……热门年画《一团和气》跃然纸上。“年画配色好看,寓意也好,更重要的是参与体验可以加深孩子对非遗项目的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来自浙江的游客张女士说。

印一幅年画,看一次非遗特展,选一件非遗文创,喝一杯“一团和气”特饮……经过修缮的大儒巷38号,如今已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特色文化空间。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距离大儒巷不远的钮家巷是年近六旬的社区居民姚志俭的家。早上8点多,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还没有迎来很多游客,吴侬软语的交谈声伴着花香,在街巷缓缓铺展开。姚志俭出门了,她要赶去和自己的老姐妹们碰面。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边,街坊早已沏好茶,悠悠然提着鸟笼和她闲聊几句;年轻的昆曲演员在中张家巷边吊起了嗓子,清脆的唱腔为古老的街巷增添了一抹活力。

“在这住了几十年,离不开啦。这里没有大拆大建,原始风貌和格局保存了下来,而且街区环境和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让我们这些老居民感到特别欣慰。”她说,“家在古城”是含蓄的“老苏州”们溢于言表的骄傲与自豪。

??这是2023年7月3日拍摄的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评弹声声婉转雅致、余韵悠长,苏绣、宋锦、缂丝、苏扇等非遗匠心独具,展现了姑苏人文的原汁原味;这里仍有1.3万名居民居住其中,是苏州古城烟火气最浓的地方。古建筑老街区,是故乡人心中的乡愁,也是外乡人眼中的风景。

修复城市肌理,活化文化想象。遵循“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原则,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保留近8000户居民原生态生活方式的同时,完善街区建设和公共设施,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快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当地推进“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吸引社会资本,引入产业发展新经济,盘活老空间。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来自山东的“90后”李黎惊奇地发现,在平江路南端的碑亭中,一幅复刻的宋代《平江图》,清晰展示着约800年前平江府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延续至今,几无二致。“上面的大部分街巷、河道、桥梁至今都可一一对应,拿着这份老地图,在古城区不会迷路。”他说。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全长1600多米的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街坊格局。仿佛一本线装书,记录着苏州的历史与文化。其所属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控保建筑45处及普查新发现文物点70处,被称为“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

几十年间,苏州已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更新了3版,但规划框架始终得以贯彻,古城保护与更新始终是重要内容。“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保护理念,为苏州留住了呈现江南水乡风貌的物理空间。

“抵达苏州的第二天恰好下起小雨,平江路上,身着汉服的姑娘们撑起了伞。烟雨朦胧中,‘水墨江南’有了具象呈现。”一位北方游客将春日下江南的感受分享到朋友圈后,获得一片点赞。

??4月18日,游客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玩。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夜色中的平江路,年轻人排起长队。他们在网络上看到短视频,被温柔婉转、充满意境的苏州评弹打动,从各地慕名而来,只为在弄堂深处听一曲吴语《声声慢》,感受古城的韵味和魅力。

除了传统文化形态的传承,漫步平江路,可以发现这里的空间仿佛是跳跃的、交织的:许多年轻人着汉服、梳发髻前来,网红店开在老宅中,评弹声与吉他声遥相呼应,烟火气与文艺范相得益彰——平江路就像苏州的“双面绣”,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年轻。

粉墙黛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傍人家。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摇一把苏扇,听一曲评弹;或泛舟河上,或漫步街巷。何处品江南?此处“最江南”。

记者:王圣志、邱冰清

  • 相关阅读
  • 中国驻日使馆就日方涉靖国神社消极动向答问

      中新社东京4月21日电 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21日就日方涉靖国神社消极动向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今天,日本领导人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部分内阁成员和国会议员前往参拜或供奉祭品,请问你对此有何评论?  发...

    时间:04-21
  • 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高朋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新网4月21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高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04-21
  • 艺术史名家傅申辞世 友人推崇其造诣深广、提携后辈

      中新社台北4月21日电 题:艺术史名家傅申辞世 友人推崇其造诣深广、提携后辈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两岸多家媒体21日报道了台湾知名艺术史学者傅申辞世的消息,收藏家何国庆等文艺界友人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推...

    时间:04-21
  • 桂江可能出现今年首次编号洪水

      中新网南宁4月21日电 (陈秋霞 周也茹)记者21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中心获悉,受4月19日以来降雨影响,桂江干支流、贺江干支流、蒙江、洛清江及西江干流等江河出现2~7米的涨水过程,其中桂江下游及部分支流、贺...

    时间:04-21
  • 东西问|黄桂秋:广西歌圩文化为何能唱响海内外?

      中新社南宁4月21日电 题:广西歌圩文化为何能唱响海内外?  ——访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黄桂秋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农历三月三是广西的传统节...

    时间:04-21
  • 上海黄浦新联会“换届” 揭牌成立“元创”专业服务团

      中新网上海4月21日电(范宇斌 王月华 王佳睿)20日,上海市黄浦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以下简称“黄浦区新联会”)二届一次会员大会在上海市黄浦区举行,选举产生第二届会长班子。  新当选的黄浦区新联会会长平...

    时间:04-21
  • 唱歌谈戏吟诗 洪秀柱深大演讲期许两岸和平

      中新社深圳4月21日电 (记者 索有为)4月21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在深圳演讲时,用两首歌、一出戏、一首诗串起整场活动,期许两岸要和平、要交流、要团圆。  当日,深圳市青...

    时间:04-21
  • 石河子大学启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膜污染阻控与高效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4月20日在石河子大学召开项目启动会。史玉江摄  中新网新疆石河子4月21日电(史玉江)由新疆石河子大学陈学庚院士团队、温浩军研究员主持的...

    时间:04-21
  • “治沙劳模”殷玉珍获第二届“贾思勰农业奖”杰出贡献奖

      中新网鄂尔多斯4月21日电 (记者 李爱平)记者2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政府获悉,居住在该旗的中国“治沙劳模”殷玉珍斩获第二届“贾思勰农业奖”杰出贡献奖。图为殷玉珍在领奖现场。殷玉珍供图  4月...

    时间:04-21
  • 2023年上海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7.49% 人均阅读超12本

      中新网上海4月21日电 (记者 王笈)“书香上海 阅见未来”——2024年世界读书日上海全民阅读主题活动21日在上海徐家汇书院举办。现场发布的《2023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2023年,上海市民综合阅读(含纸质阅读...

    时间:04-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