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丨吴静:雕塑艺术如何成为中法文化交融的“使者”?

2024-05-06 20:2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5月6日电 题:雕塑艺术如何成为中法文化交融的“使者”?

  ——专访罗丹艺术中心(中国馆)负责人、艺术品收藏家吴静

  作者 高志苗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都是世界艺术文化大国,两国的艺术人文交流为文明互鉴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其中,雕塑艺术如何成为中法文化交融的“使者”?作为旅法华人,罗丹艺术中心(中国馆)负责人、艺术品收藏家吴静近年来致力于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她日前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今年初,由海派艺术馆、罗丹艺术中心(中国馆)联合主办的“永恒的爱”十九世纪欧洲经典艺术展在上海开展。十九世纪欧洲经典艺术作品有何特点?同时期中西方雕塑作品有何异同?

  吴静:18世纪至19世纪的雕塑艺术在东西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在18世纪至19世纪,西方雕塑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巴洛克风格在18世纪初仍占主导地位,强调戏剧性与运动感。随着启蒙思想的兴起、新古典主义崛起,雕塑家如安东尼奥·坎诺瓦提倡对古典文化的回归。19世纪前半期的浪漫主义注重情感与幻想,而在19世纪后半期,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转向更为真实和直观的表达,比如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体现了对人性、情感和社会问题的深刻关切。这一时期的西方雕塑,从优雅的新古典主义到充满个性与真实感的印象主义,呈现出多元而丰富的艺术面貌。与西方不同,东方雕塑则保持了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尤其在佛教雕塑、传统工艺和文人画等方面表现出独特风格。

“永恒的爱”十九世纪欧洲经典艺术展展品《维纳斯与小天使》。上海海派艺术馆 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的收藏中,是否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东西交融”作品?您何时开始从事此类收藏?这给您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吴静:说到“东西交融”,不能不提法国雕塑家保罗·兰多斯基的作品《中山陵·孙中山坐像模型》。这是一件高89厘米的石膏像。创作这件作品时,孙中山的儿子孙科长住在雕塑家的工作室配合其雕塑工作。以这尊石膏孙中山雕像作为样本而订制大理石材质的孙中山雕塑,高度超过四米,现安放于南京中山陵祭堂中。

  我从小就喜欢雕塑,每次看到桥上和建筑物上的雕塑都会驻足很久。在博物馆里,我会欣赏每一尊雕塑,我感觉它们虽然是静止的,但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让我想要了解每一尊雕塑背后的故事。偶然的机会,在收藏界朋友的影响和帮助下,开始尝试收藏一些雕塑类艺术品。收藏促使我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也激励我接触新的艺术品,这是个永无止境的循环,我希望不断提升藏品的历史、审美和研究价值。同时,这也改变了我的事业发展方向,让我把雕塑收藏、展示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

南京中山陵祭堂内的孙中山坐像。泱波 摄

  中新社记者:您为什么青睐汉白玉艺术作品?

  吴静:汉白玉是一种大理石,其如凝脂般的质地,类似肌肤的纹理和光泽,非常适合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西方文化里洁白的颜色也是高雅、圣洁的象征。汉白玉在西方艺术中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左右,当时东方主义在欧洲兴起,汉白玉雕塑作为中国艺术品的一部分,成为欧洲贵族和富商收藏的对象。特别是在古典和新古典主义时期,西方艺术家们追求对古代文明的回归,将汉白玉的白色和高雅用于表达理性、对称和古典美。汉白玉至今仍在西方雕塑家的作品中受到欢迎,成为跨文化和跨时代的独特艺术元素,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对艺术领域的深刻影响。

  中新社记者:中法都是世界艺术文化大国,您认为两国的艺术人文交流为文明互鉴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雕塑艺术如何成为中法文化交融的“使者”?

  吴静:中国和法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20世纪初,有一批杰出的中国艺术家选择前往法国留学,例如徐悲鸿、赵无极等。这些留法艺术家融汇中西,留下了丰富而重要的艺术遗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文化交流在中法关系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艺术人文交流促进理解和尊重,加深人们对世界多样性的认知,减少误解和冲突。

  我觉得中国文化的底蕴是形象思维,这让中国人更能理解多维视点和变幻不定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雕塑正是典型的三维艺术,需要观众靠感觉和耐心,以动态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因此我觉得西方的雕塑比绘画更容易让中国人理解,是中法文化交流的理想“使者”。

  中新社记者:作为旅法华人,您通过自身搭建了中法艺术交流的桥梁,您的初衷是什么,未来有何计划?

  吴静:我的初心很简单。我想让中国国内的博物馆变得多元化,让大家更方便地接触欧洲文化,让更多同胞欣赏到西方艺术家的真迹,让更多欧洲百年前的雕塑、油画、古典家具在现代中国得到新的诠释与感悟。

吴静向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王度(Joan Valadou)介绍展品。受访者供图

  我认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博物馆则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很高兴,也希望能够促成越来越多的展览、对话,为东西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更多机会,这将是我作为“文化的搬运工”得到的最好回报。(完)

  受访者简介:

罗丹艺术中心(中国馆)负责人、艺术品收藏家吴静

  吴静,罗丹艺术中心(中国馆)负责人,第三代法籍华裔,致力于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在上海等多地举办欧洲艺术作品展。2021年,被法国卢浮宫写入名人墙。

  • 相关阅读
  • 中国最高法:各级法院应参考人民法院案例库案例作出裁判

      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7日对外发布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运行工作规程。其中明确,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应当检索人民法院案例库,严格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并参考入库类似...

    时间:05-07
  • 入伍28年,一名老兵不变的赤诚之心

      北部战区海军某技术队一级军士长刘辉波——  “用心用情用爱当兵的人”  ■宿学嵩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王垣镔  主题词:纯 粹  新华字典这样解释“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说到军人的“纯粹”,...

    时间:05-07
  • 广州南沙打造“大湾区青年活力之城”

      中新网广州5月7日电 (王坚 刘超)“大湾区青年活力之城”行动计划发布仪式暨“青年之家”集思汇活动6日在广州南沙举行。活动上,南沙区政府正式发布《广州南沙打造“大湾区青年活力之城”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时间:05-07
  • 非法收受556万余元 宁夏工信厅原一级巡视员朱洪军受贿一案开庭审理

      中新网银川5月7日电 (记者 杨迪) 记者7日从吴忠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法院日前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原一级巡视员朱洪军受贿一案。庭审现场。吴忠市中级人民法院 供图  吴忠市人民检...

    时间:05-07
  • 换补证件“一次都不跑”!这些出入境新措施已实施

      国家移民管理局日前发布了若干便民利企的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并于昨天起正式实施。这些措施具体包括“在北京等20个试点城市实行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在北京、上海工作的六类人才可以申办有效期1至5年...

    时间:05-07
  • 国际锐评丨火爆“五一”见证中国经济向好之势

      “假期旅游市场火爆”“多项消费数据刷新纪录”……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流动的中国”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在《日本经济新闻》等外媒看来,“五一”假期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见证了中国经济向好之势。 ...

    时间:05-07
  • 又一艘!世界级“海上巨无霸”从江苏南通出江试航

      今天(5月7日)上午,又一艘全球最大24000TEU级集装箱船“中远川崎397”轮在南通海事部门的护航下,顺利离开长江江苏段出江试航。  该轮是南通这家船企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同系列船型的第五艘试航船舶,作为全...

    时间:05-07
  • 【一线调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铸造厂里的三个“没想到”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铸造业对于装备制造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也被称为工业的“底座”之一。今年一季度,和很多传统产业一样,铸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记者在江苏一家铸造企业采访时,就看到了一个个意...

    时间:05-07
  • 尺素金声 | 3.8%有厚度,掂掂“土特产”的含金量

    “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在中国经济一季报里,掂量一下第一产业这个3.8%,既厚重感十足,又含金量满满。3.8%的背后,是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稳。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9万亿斤...

    时间:05-07
  • 动能释放 活力彰显——从“五一”假期看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五月的中华大地,山水如画,人潮涌动。街头巷尾,人气兴旺,烟火气中升腾火热消费;工地车间,繁忙有序,人们以昂扬之姿追逐奋斗梦想……这个假期,人流动起来、消费热起来、建设忙起来,处处展现中国经济强大活力和...

    时间:05-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