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我国已建成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2024-05-08 11:29: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8日电 国新办8日就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和公报举行发布会,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在会上透露,我国已经建成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5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和应急管理部综合减灾和改革协调司司长吕红频、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负责人尚全民、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梁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司长樊华、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汪明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和公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郑国光介绍,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重大的国力国情调查。自2020年5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来,全国有500多万名专业人员参与,共同努力,完成了这次普查的各项目标任务。去年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就本次普查的调查工作以及调查成果进行了发布。今天,重点就本次普查的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情况、成果及应用情况作介绍。

  郑国光称,主要做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边试点、边完善”,提高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的科学性。本次普查第一次开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技术可循,加之灾害种类多,评估与区划涉及行业多、专业性强,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工作成果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实施难度大。普查小组坚持试点探索先行,先后开展了5个轮次评估与区划试点,从北京市房山区、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试点“大会战”,到全国11个重点县,再扩大到“每省一个县”“一省两市”“每省一个市”试点工作,测试验证修订形成了61项技术规范,完成了技术标准的统一,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成果的衔接方案,单灾种风险和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的衔接方案,确保了各类各级成果有效融合。普查小组还全方位检验完善普查评估区划组织流程,为科学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区划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认真组织培训,锻炼培养评估与区划的专家队伍。专业技术队伍是高质量完成评估与区划任务的关键。普查小组按照“谁主导、谁负责”原则,各行业部门都组建了培训专家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认真组织评估与区划队伍培训,各地普遍建立了“行业部门+科研高校”的评估与区划技术组,全国累计有3323支技术队伍,上万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参加了各级各类的评估与区划工作。为做好综合风险评估区划工作,国务院普查办在组织多轮次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了12期业务考核,共有1238名获得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区划的合格证书,实现了持证上岗,成为执行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区划任务的中坚力量。

  三是坚持部门协同、上下衔接,确保灾害风险评估区划的可用性。本次普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和草原火灾6大类23种灾害风险和综合风险的评估区划,第一次形成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评估区划成果。为了切实贯彻好成果价值是贯穿评估区划工作始终的理念,国务院普查办成立了50人技术专班,一对一对接地方、一对一对接部门,多轮次开展普查成果的上下衔接、部门协同,确保各级各类普查成果科学客观。国家级评估区划成果形成后,普查小组又组织了3个轮次的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省级评估区划成果形成后又先后2次报国家级审核衔接,确保国家、省、市、县的评估区划成果能够衔接起来。通过一系列技术协同、成果衔接等措施,评估区划成果既符合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也为地方结合实际灵活调整提供了空间,确保评估区划成果的可用性。

  四是全面完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任务。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普查小组全面完成了国家级、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3个市级、2846个县级的单灾种风险评估区划和综合风险评估区划任务,涵盖分灾种危险性评估成果、灾害风险评估成果、风险区划成果、防治区划和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编制了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仅国家级成果数量就有150余套。普查小组还制修订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主要江河防洪区防治区划、山地洪水威胁区防治区划、干旱灾害防治区划、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森林火灾防治区划等。

  五是坚持“边评估、边应用”,持续发挥区划成果的应用效益。评估与区划成果对灾害风险是一个客观的刻画和表达。普查小组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活动和重大战略区安全保障,组织技术专家,将评估与区划成果纳入到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长三角地区等灾害风险专项评估中,提出了自然灾害防治和极端灾害应对建议,取得了良好效果。

  郑国光表示,本次普查的时间基线是2020年12月31日,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减灾能力都在随时间不断变化,灾害风险也随着变化,开展常态化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势在必行。我国已经建成了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10个行业建立了行业数据库,31个省级也都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实现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普查小组将对这次普查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提出完善建议,为构建常态化普查评估制度、推进普查成果应用打好基础。

  • 相关阅读
  • 美“哈尔西”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 东部战区回应

      中新网5月8日电 据“东部战区”微信公众号消息,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就美“哈尔西”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发表谈话。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李熹海军大校表示,5月8日,美“哈尔西”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并...

    时间:05-08
  • 中法合作开展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

      中新社西安5月8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8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围绕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开展合作。本次合作研究的两个方向,统筹考虑了双方文化遗产保护的...

    时间:05-08
  • “太空刹车”让发动机变热 “嫦娥六号”轨道器控温有妙招

      中新网上海5月8日电 (记者 郑莹莹)北京时间5月8日10时12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嫦娥六号探测器的这一脚“太空刹车”,如果力度不够,速度没降下来,探测器就将滑入外太...

    时间:05-08
  • 东西问丨陈悦:福建船政有哪些中法交流往事?

      中新社福州5月8日电 题:福建船政有哪些中法交流往事?  ——专访福建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  中新社记者 龙敏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150多年前,中国福建船政的创建与法国有着紧密联系,是中法科...

    时间:05-08
  • 天津印发实施方案 20项重点任务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

      中新网天津5月8日电 (周亚强)记者从天津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日前,天津市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2024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共分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不断深化对...

    时间:05-08
  • 两岸太极爱好者相聚上海 交流传承太极技艺

      中新网上海5月8日电 (记者 缪璐)2024年“上海闵行·台湾月”启动仪式暨“两岸同根 太极一家”文化交流活动8日举行。200余位两岸太极爱好者共聚上海市闵行区,交流太极技艺、弘扬传统文化、增进两岸情谊、促进心灵...

    时间:05-08
  • 最新调查:台湾成年人饮酒率达24.4%,3.9%为暴饮

      中新社台北5月8日电 每年5月9日为台湾的“无酒日”。调查数据显示,台湾18岁以上人群在过去1个月中的饮酒率为24.4%;暴饮率为3.9%,即曾1次饮酒6杯或以上。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媒报道,台湾当局卫生事...

    时间:05-08
  • 福州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019项

      中新社福州5月8日电 (郑江洛)福州市委台港澳办主任邓达木8日于福州召开的第二十六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3月底,福州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019项,合同台资133.27亿美元。...

    时间:05-08
  • 凡人微光丨处处是舞台

    策划:郭依格、王曚、廖清、张鹏、沙琳、刘子畅统筹:焦旭锋、张书旗、屈萌、乔煜城、张伟豪终审:安涛记者:赵子硕...

    时间:05-08
  • 育“新”提“智”兴产业——多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见闻

    记者郭倩 董建国 李力可今年以来,各地深耕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新赛道、挖掘新潜能。日前,记者走进企业一线,观察多个领域,感受各地谋“新”谋“智”的新气象。合肥科大硅谷有一条闻名业界的“量子大道”,国盾量...

    时间:05-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