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上海侨界人士共探语言的重要性

2024-05-12 21:07: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5月12日电 (杨海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于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文化的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语言文化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华文教育。其中,国际中文教育在促进中文国际传播、提升全球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日,2024年第二期“侨见·同圆共享中国梦”——上海侨界人士主题学习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举行,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昌来作了题为《拓展华文教育新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报告。

2024年第二期“侨见·同圆共享中国梦”——上海侨界人士主题学习活动现场。杨海燕 摄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什么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陈昌来介绍,中文是中国的语言,也是世界的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是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华文教育主要是对指华裔子弟进行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

陈昌来向侨界人士作题为《拓展华文教育新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报告。杨海燕 摄

  “华文教育是目前海外最具规模、体系成熟的中华语言文化学习传播途径。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华文经济价值的提升,海外华文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陈昌来表示,从教育环境看,华文教育通常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自主创办,是传播中华文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文的实用性加大,学习中文的动力更足,国际上兴起了“中文热”。陈昌来认为,华文教育同国际中文教育一样,伴随着“中文热”,也进入转型期。

  他进一步解释道:“长期以来,华校的办学处于非主流、不专业、不正规的状态,近40年来,华校的规模扩大,规模效益逐渐呈现,目前华校正向着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信息化转型升级,伴随着华文教育的转型升级,必须拓展华文教育的视野。”

“侨见·这里是上海”——上海市侨界人士市情体验活动走进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杨海燕 摄

  活动现场,三位新侨代表围绕本次学习活动主题,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分享。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研究员冯翔是一位侨眷,十多年来一直研究的都是城市管理。他认为,旅游也是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第一扇窗口。“游客在一个景点往往只能逗留一两个小时,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让国际游客立刻了解上海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城市生活故事,这对各个景区而言是一个大挑战。最重要的就是传播与沟通,需要我们努力地做‘接地气’的研究,从‘他者’视角出发,讲国际游客的语言,发国际游客喜爱的话题,在国际游客最常用的渠道上,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底,我收购了一家拥有66年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广西老字号酒厂——德胜酒业。这是我复兴中国清酒梦想的起点,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让世界品味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侨眷、上海留学生企业协会副会长李统铮表示,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去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他拍摄了500条短视频。今年将目标直播100场,助力复兴中国清酒。

  上海迪博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奉贤分会副会长刘波曾留学菲律宾,一直从事科普工作。“科普与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体的。只有掌握科学的知识、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核。在科普和思想引领的关系中,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他认为,在科普工作中,侨力量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侨力量需要整合和展示,从实际出发,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引领校园青少年学生激发科创积极性、生动性、兴趣性,为民众传播科学知识解惑释疑,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侨界人士参观上海奉贤区言子书院。(上海市委统战部供图)

  当日,还举办了“侨见·这里是上海”上海市侨界人士市情体验活动。活动安排了三条路线,侨界人士分别走进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奉贤区规划资源展示馆、言子书院、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等,体验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变,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吸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他们表示,要自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以侨为“桥”向海外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上海故事,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贡献侨界的独特力量。

侨界人士参观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上海市委统战部供图)

  据悉,上海市委统战部依托“侨见”工作品牌,市、区、校三方联动,举办“侨见·同圆共享中国梦”系列主题学习会,将主题学习、交流分享、市情体验结合起来,旨在更好地凝聚侨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完)

  • 相关阅读
  • 西藏:羌塘藏羚羊开始繁殖迁徙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高原精灵”。近日,在西藏北部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尼玛县区域,大群怀孕的雌性藏羚羊开始集结成群,向习惯产羔地迁徙。迁徙的藏羚羊集结成数千只的大群,在白雪皑皑的山脊线上...

    时间:05-13
  • 西藏聂荣:草原上的“技能大赛”

    5月12日,在那曲市聂荣县尼玛乡,农牧民选手在进行手工编织技能比赛。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在西藏那曲市聂荣县举行的第三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农牧民技能大赛上,来自聂荣县各乡的310名农牧民选手,在羌塘草原上展开...

    时间:05-13
  • 和田努力打造新疆首个中医药特色产业“城市会客厅”

    4月12日,记者走进新疆中医药(民族医药)和田中心的诊疗中心,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古老智慧与现代气息交织的圣地。一进入诊疗中心,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气扑鼻而来,这是由各种中草药和民族药材散发出的独特气息,令人心...

    时间:05-13
  • 同比增长10%!1—4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184列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1至4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184列,发送货物67.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11%。截至2024年4月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8.9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国铁集团货运部...

    时间:05-13
  • 新华时评|中国新能源产业真本事从何而来——中国先进产能的世界意义系列评论之一

    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全球首发车达117台,新能源车型278款,比亚迪等品牌展台挤满了中外客商;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光电锂”交易持续火爆,备受境外采购商青睐……这些火热场...

    时间:05-13
  •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武汉古琴台 感受知音文化魅力

      中新网武汉5月13日电 (吴淘淘 卢琪)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的19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及5位来自香港的作家代表13日走进武汉市汉阳区古琴台,在袅袅琴声中,感受知音文化魅力。  武汉是知音文化发源地,“伯牙子期传说...

    时间:05-13
  • 共植友谊树 中柬合作促柬乡村焕新颜

    当地时间5月12日,在距离金边以南约60公里的一个拥有125户家庭、500余人口的小乡村,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主席盖里维希挥铲添泥,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驻柬埔寨办事处主任刘战国提壶浇水,合力种植下一棵象征着中...

    时间:05-13
  • 国台办:“以卫谋独”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必遭挫败

      中新网5月13日电 5月13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答记者问时表示,近期,民进党当局利用国际社会对全球公共卫生议题的关注,一再操弄台湾地区参与世卫大会问题,真正目的是借此凸显所谓“主权地位”,真实用心是...

    时间:05-13
  • “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举办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等十部门于5月12日至5月18日,举办主题为“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  选取活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区  作为“年度推介省份(城市)”  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

    时间:05-13
  • 最新意见明确 成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队伍

      今天(5月13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成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队伍,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退役军人事务部表示,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根...

    时间:05-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