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美丽汉中 生态之城

2024-05-21 09:15:49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高质量发展看汉中”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见闻

  茶叶是宁强县农业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全县已形成“五茶共舞”高质量发展格局。

  5月15日,采访团走进汉中市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与千年汉风的对话。

  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被誉为陕西“藤编之乡”,藤编相关产业辐射带动7个镇近4000名群众增收。

  宁强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将传统非遗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圈”出道。

  采访团走进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实地了解企业在中央水处理、烟气治理以及轧钢厂生产等环节的创新经验做法,感受其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 支晓宇 党率航

  5月15日至17日,陕西日报社“高质量发展看汉中”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在汉中举行。本次活动为期3天,采访团分为东、西两条线路,深入汉中市城固县、西乡县、洋县、南郑区、勉县、略阳县、宁强县进行调研采访。活动期间,本报记者跟随西线采访团,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展开全媒体采访,深度采访汉中市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实践和有益经验。

  15日上午,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后,采访团踏入天汉湿地公园,高大的树木环绕四周筑起一道清凉的绿色屏障;眼前的汉江宛如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翠绿。身处其中的记者们,仿佛也成为这幅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自然和谐共存。天汉湿地公园已建成滩地走廊、滨水栈道、堤顶公路3条慢行步道。岸线道路长20公里,自然水域面积6.5平方公里,生态湿地面积1.32平方公里。

  随后,采访团走进被誉为陕西“藤编之乡”的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据介绍,清朝时期,当地群众就以藤编为主要产业,20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家家户户都做藤椅,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藤编之乡”。近年来,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技艺”这块金字招牌,南郑区形成了“家家办工厂、户户是车间”的生产格局,推进汉中藤编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带动上千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做强做大藤编产业,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南郑区藤编相关产业辐射带动7个镇近4000名群众增收,户年均增收3万多元,年产量34万多件,特色产品远销欧洲等地,藤编产业年均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

  16日,采访团实地探访了以略阳乌鸡养殖、繁育、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陕西秦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据介绍,略阳乌鸡已有约2000年的养殖历史,以其独特的药用食疗价值而闻名于世。养殖区内,一只只略阳乌鸡自由觅食,它们体态矫健、毛色鲜亮,展现出了良好的生长状态。秦脉农业总经理郑小翠表示,近年来,公司致力于以餐饮平台开拓乌鸡销售市场,以销售带动农户生态养殖,公司现有略阳乌鸡品牌餐饮店3家、生态养殖基地3个、乌鸡产业园区1个、乌鸡食品加工厂1个,年出栏乌鸡6万羽,年可孵化、育雏乌鸡苗10万羽。

  17日上午,采访团走进宁强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感受传统非遗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探寻羌绣的魅力所在。走进基地,只见绣娘们飞针走线,一幅幅精美的羌绣作品逐渐呈现。羌绣负责人顾华表示,产业园制定了绣娘培训计划,为绣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文化素养提升课程;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绣娘”的发展模式,为绣娘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指导。目前,产业园已带动150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绣娘们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也为家庭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是汉水源村,17日中午,采访团来此探寻生态保护的密码。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宁强县汉源街道汉水源村箭竹岭水池垭,汉水源村也因此而得名。在汉水源村,随处可见清澈见底的小溪,干净美观的步道,宁静惬意的庭院。宁强县水利局副局长皮永健介绍,自2013年以来,宁强县先后实施汉江源头生态保育、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玉带河生态护岸治理等项目,累计治理河道18公里,新建堤防21.4公里,改造污水管网2.6公里、排污渠7.4公里,绿化河岸4.2万平方米,栽植水生植物700多亩,形成人工湿地20多亩……一幅天蓝、山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答卷徐徐展开。

  青山隐隐,汉水悠悠。一路走来,满目绿色不仅在汉中大地的山川间蔓延,更在采访团成员的心中不断延展。这赏心悦目的背后,饱含着汉中全市上下为高质量发展的努力与付出。

  近年来,汉中市在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找准汉中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在深入贯彻“两山”理念中找准汉中生态优先、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在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勤劳双手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指示中找准汉中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加快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

  “汉中将继续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项目和东部产业转移,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现代材料、新型能源产业链群,全力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努力培育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汉中市委书记张烨表示。

  • 相关阅读
  • 台各方人士分析“5·20”讲话:尖锐措辞对台湾未来更不利

      中新社台北5月20日电 针对台湾地区领导人“5·20”讲话中有关两岸关系的内容,岛内各方人士20日分析,赖清德的尖锐措辞只是让两岸善意减少,无损大陆单方面掌握两岸关系主动权,这对台湾未来非常不利。  接受中...

    时间:05-21
  • 台学者指赖清德“5·20”讲话无视祈盼和平的主流民意

      中新社台北5月20日电 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5·20”讲话中有关两岸关系的内容,潘兆民等多位台湾政治学者认为,赖清德无视祈盼两岸和平的主流民意,“亲美反中”、甘当“棋子”,令人不安。  台湾东海大学通...

    时间:05-21
  • 贵州贵阳:音乐会开到了家门口

    【文化中国行】?初夏的贵州贵阳,晚风清凉,送来阵阵动人的歌声。寻着乐音,海南游客洪玉走到了古城墙下的人群中。“没想到,来贵州旅游,不仅有眼福,还有耳福!”洪玉兴奋地说。四百余年历史的文昌阁下,早已聚满了...

    时间:05-21
  • 法式鹅肝、鱼子酱……小县城的“隐藏款”土特产“藏”不住了→

    今年初,黑龙江文旅大火,国内南北省份互赠特产带动了多款土特产走俏。和以往的土特产不同,有些土特产往往不被公众熟知,很多甚至连当地人都不知道,原来在自己家乡的小县城,还隐藏着这样的大产业。这些土特产被人...

    时间:05-21
  • 人民财评:宏观政策持续协同发力带动工业生产向好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4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0.97%,是近年来月度环比增速的一个高点。4月工业三大门类增速均有回升;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

    时间:05-21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广东制造业向新而行

    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辆)是“广东造”,全国30%以上的无人机企业聚集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全国每6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产自东莞……制造业当家的广东,在去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

    时间:05-21
  • 夏日文旅热潮涌现 消费市场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潜力

    绿荫蔽日,夏花烂漫。盛夏风光明丽灿烂,是出行游览的黄金时节。近日,各地文旅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为多样的休闲娱乐,释放了巨大的消费潜力,为夏日经济注入了...

    时间:05-21
  • 星火成炬 | 总有些惊喜的际遇

    那些突然闯入镜头的“神路人”,那些感染力超强的“显眼包”,那些怀揣善意靠近我们的陌生人,总能带给我们不期而遇的快乐。总有些惊喜的际遇,比如说当我遇见你!...

    时间:05-21
  • 王毅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  王毅表示,经过23年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将上合组织打造成本地区的安全屏障、合作桥梁、友好纽带和...

    时间:05-21
  • 王毅:“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和平的最大破坏性因素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发言时,就台湾问题阐明中方严正立场。  王毅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和平的最大破坏...

    时间:05-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