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新教育|高校毕业生求职提示:严防四类陷阱

2024-05-21 11:3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当前,距毕业生离校不足2个月时间,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招聘的幌子挖“坑”设陷,诈骗钱财、盗用信息、诱导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毕业生就业权益。为保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增强三个意识,严防四类陷阱。

  筑牢防线,增强三个意识

  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参加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识别就业“陷阱”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警惕潜在的“高薪骗局”。

  二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多渠道甄别,不盲目轻信;不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谨慎对待索要敏感信息、扣留证明原件等行为。

  三要增强依法维权意识。主动了解学习求职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在求职中本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要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及时向学校及有关部门求助,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提高警惕,严防四类陷阱

  一要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一些没有相关资质或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钱财。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求职,要选择诚信可靠、经营规范的服务机构,不要轻信口头承诺,一定要在确认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签订正式服务协议。一旦遇到“黑中介”,应及时投诉举报,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二要严防招聘收费陷阱。不法分子常以招聘为名变相收取各类费用,牟取非法利益。有的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收费,再以各种苛刻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求职或离岗,已交费用以各种理由不予退还。有的宣称具有知名公司内部推荐权,打着收费推荐优质岗位的幌子骗取钱财。有的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利用毕业生初入职场、求职心切的特点,设置培训贷、购车贷、美容贷等新型招聘陷阱。有的以招聘为名变相招生,要求付费参加入职或考证培训,一旦收取费用便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承诺,甚至直接“卷款跑路”。

  防范提示:《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若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租用、购买各类工作设备或交钱、贷款才能够安排岗位的,应果断拒绝,以免上当受骗。对经付费培训可录用、包就业等要求,一定要警惕“挂羊头卖狗肉”陷阱,谨防既被坑骗钱财,又浪费时间精力。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

  三要严防招聘诈骗陷阱。不法分子常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导求职者从事、参与违法行为。有的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发布事先编造的招工信息,以“高薪急聘”“学历不限”等字眼诱导求职者逐步暴露个人信息、下载刷单APP,骗取求职者钱财。有的以“勤工俭学”“招聘兼职”“高额回报”等为诱饵,吸引求职者落入传销组织圈套。有的以招聘“行政秘书”“生活助理”为名,或打着招聘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的幌子,要求女性求职者从事异性服务。有的以招聘名义,盗用求职者的银行卡、手机卡或支付账户等个人信息,用于诈骗、洗钱等违法活动。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要擦亮识别骗局的“慧眼”,掌握防范陷阱的“招数”,遇到“活少钱多”“轻松钱来”“躺平赚钱”等“听上去很美”的招聘信息和“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查多问多防备,谨防“踩雷”“掉坑”。

  四要严防“猫腻”合同陷阱。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有的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同时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毕业生到岗工作后,特别是当出现一些争议时,就可能被用人单位以没有书面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合同相关条款为由,拖欠或拒发薪酬。

  防范提示:《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高校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不可草率签订。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核实清楚是否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特别要高度警惕其中于法无据、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防止掉入陷阱,难以维权。若因故未能签订合同、订立协议,一旦遇到纠纷应及时寻求有关部门帮助,通过正规渠道予以妥善解决。

  • 相关阅读
  • 王毅:“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和平的最大破坏性因素

      中新社阿斯塔纳5月21日电 (记者 单璐 张硕)当地时间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发言时,就台湾问题阐明中方严正立场。  王毅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时间:05-22
  • 国台办:台湾地区领导人“5·20”讲话是彻头彻尾的“台独自白”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电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1日表示,台湾地区领导人20日的讲话通篇充斥着敌意与挑衅、谎言与欺骗,“台独”立场更加激进冒险,大肆宣扬所谓“主权独立”“两岸互不隶属”“台湾住民自决”等分...

    时间:05-22
  • 国台办:台湾地区领导人“5·20”讲话是彻头彻尾的“台独自白”

      中新网5月21日电 5月21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答记者问。  问:国务院台办昨天以发言人表态方式,对台湾地区领导人“5·20”讲话做了释放谋“独”挑衅危险信号、充分暴露“台独”本性的定性。发言人能否具...

    时间:05-21
  • 2023年中国海警局打击走私案值14.9亿元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海警局副局长赵学翔21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2023年各级海警机构打击走私案值14.9亿元人民币。  当日,中国海警局组织专题访谈,通报2023年海上执法工作主要情况。赵学翔说...

    时间:05-21
  • 中外合作研究最新揭示全球冰湖与溃决洪水的特征与变化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冰湖与溃决洪水区域将出现什么特征和变化模式?  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张国庆研究员领衔联合英国、奥地利、加拿大、瑞...

    时间:05-21
  • (台海观澜)跨越马祖澳 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加速

      中新社福州5月21日电 (记者 龙敏)从先行先试首批政策发布,到第七次福马磋商会达成多项共识以及福马湿地生态保护等三份共识书互换,再到福州台湾会馆马祖青少年研学基地揭牌成立……当下,福(州)马(祖)“同城生活...

    时间:05-21
  • 新疆:文旅活动精彩纷呈热辣滚烫

    整理装备、确认路线,随着启动令响起,一场由150余人组成的徒步拉力赛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蓝湖生态公园正式开赛。昆玉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荒野,到“人在城...

    时间:05-21
  • 漫行龟兹 | 旧巷新街

    “平生看尽山千万,不及龟兹一片云”。在著名学者冯其庸笔下,古称“龟兹”的新疆库车文韵悠长,璀璨厚重。塔里木盆地北缘这片土地上,龟兹乐舞翩跹灵动,余音不绝;石窟艺术见证沧桑,穿越千年……举世闻名的龟兹文...

    时间:05-21
  • 文化中国行丨与敦煌齐名 吐鲁番这个千佛洞里全是宝藏

    新疆博物馆有对文创“明星”——“小智”和“小慧”,它们身着红袄,外型呆萌可爱,深受游客喜爱。这一系列文创,取材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遗址第20窟壁画中的高昌供养人形象。而这幅壁画的高清图片,就陈列于新疆博物...

    时间:05-21
  •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卢涛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网5月21日电 据陕西省纪委监委消息: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卢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陕西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05-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