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华全媒+|你好,“邻居”——与城市多样生物相处之道

2024-05-23 09:14:35

来源:新华社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提到生物多样性,你想到的是不是野外、保护区?其实,就在城市里,在小区、公园、学校……越来越多的生物出现在身边,成为人类的新“邻居”。

在城市邂逅更多“邻居”

漫步在黑龙江哈尔滨主城区的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时常能看到松鼠在枝头跳跃;云南昆明翠湖公园里,游人与水鸟近距离互动;在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小朋友们可以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形态特征……越来越多的生物居住在城市。

??市民、学生在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散步(5月11日摄)。(李俊达 摄)

“生活中,管理维护得当的公园、湿地都能成为我们邂逅生物‘邻居’的地方。”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维薇说。

蝴蝶、蜻蜓、鸟类、鱼类等,是最为常见的生物“邻居”。广州市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正高级工程师范存祥说,一些与人类生活作息规律比较一致的“邻居”,相对来说“见面”机会比较多,而像猫头鹰、蛙类等喜爱夜间活动的“邻居”,则不太能经常“打招呼”。

??海珠湿地鹭鸟翩飞。(谢惠强 摄)

以蝴蝶和蜻蜓为例,它们生命周期短、敏感性强,是环境变化、生态系统健康的“晴雨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王玮介绍,2023年,北京中心城区记录到24种蝴蝶和29种蜻蜓,分别约占全市调查累计记录的24%和36%。

??5月20日,游人在翠湖公园与湖中动物互动。新华社记者 陆君钰 摄

在李维薇看来,动物也分“社牛”和“社恐”。一些“社牛”的鸟类、小型哺乳动物、两栖爬行动物等,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律规范推行和公民素质提升后,可以更好适应城市生活。

“在翠湖公园中栖居的野生动物们,显然适应了城市里的灯光、汽笛声等,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居民’。”李维薇说。

打造自然“家”让“邻居”爱“串门”

树干上精巧的“松鼠之家”小木屋、土坡里巴掌大小的“刺猬之家”洞穴、试验田里矗立的“蚯蚓塔”……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一零一中学,通过打造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多种野生动植物已自然融入校园环境。

22日,学生们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参与微生物建模、动物标本展示制作,认识校园里的特色动植物,了解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北京在城市里打造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通过营造小微湿地、灌丛驿站、动物饮水点等,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自然或近自然的生存、繁殖环境。

“根据人工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在这些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里,已有刺猬在‘刺猬之家’中安家,人工鸟巢迎来了鸳鸯等鸟类入住,动物饮水点监测到燕雀、黄喉鹀、斑鸠等多种鸟类前来饮水、洗澡。”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大安介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推进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邻居”们越来越喜欢来“串门”。

“翠湖常见的有黑水鸡、白鹭、翠鸟、黄臀鹎等鸟类,为了让它们有更好的休憩、生活乃至繁殖的园地,‘鸟岛’诞生了。”翠湖公园主任郭宏伟说。

“鸟岛”是李维薇和团队联合政府、公园等多方共同建立的生物多样性智慧化监测试点,相当于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岛上种植的鸢尾四季常青,细细的叶条能让鸟类歇脚;由沉水植物、挺水植物、藻类构成的“水下森林”成为鱼类吃住玩乐的居所,还搭建了空心砖和特殊材料组成的“婚房”,供它们繁衍生息。

“一部分鱼会成为岛上鸟类的食物,但对于这些鱼类来说,繁衍的数量是更加巨大的,这样完整组成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李维薇说。

齐参与探索和“邻居”相处之道

一座城市里,人与这些“邻居”如何更好相处?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只要更多人一起行动起来,我们的城市会有更多“邻居”来定居。

“除忙碌的工作场所外,城市中还应有让人徜徉自然的地方,能与花草树木和鱼鸟蛙虫结伴,接触自然生物。”李维薇举例说,建筑设计师可以设计鸟类友好型建筑,方便家燕等动物安家;园林规划师在设计城市绿道、公园时,可留有昆虫野花带、平缓小斜坡、碎石枯枝堆等利于“邻居”们生存的“家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每个人,需要更多公众参与。“从恢复一种乡土植物到爱护一棵小草,从少用一次性用品到多用可再生循环材料,人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范存祥说。

王大安说,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可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例如,不捕捉、不伤害野生动物,不采摘野生植物等。

“多种一朵花或许就能为蝴蝶营造一个小小的暂栖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师顾佳音说。(记者赵旭、田晨旭、陆君钰、周颖、谢剑飞)

  • 相关阅读
  • 近期接连发生疲劳驾驶肇事致多人伤亡事故 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提示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郭超凯)近期,宁夏、四川等地接连发生因驾驶人疲劳驾驶导致的群死群伤道路交通事故,伤亡惨痛。公安部交管局23日发布提示:疲劳驾驶猛于虎,开车犯困别硬撑。  2024年5月9日7时许,一...

    时间:05-23
  • 国台办:决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余地

      中新网5月23日电 5月23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答记者问。  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今日宣布,5月23日至24日,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请问是否“...

    时间:05-23
  • 第二十届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授予仪式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张杨彬)第二十届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授予仪式23日在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举行。来自藏传佛教格鲁派、噶举派、觉囊派的28名学员,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修,圆满完成学业,取得中国藏语...

    时间:05-23
  • 商务部:将三家参与对台军售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是依法正常执法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李晓喻)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23日称,中方将三家参与对台军售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是依法采取的正常执法行为。  此前,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将参与对台湾地区军售的美国通...

    时间:05-23
  • 台学者分析陆方演习:“5·20”讲话让台海情势没有回旋空间

      中新社台北5月23日电(记者 刘舒凌)张麟征等台湾学者23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指出,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5·20”讲话让台海情势没有回旋空间,情势逼迫大陆方面以联合演训等形式作出回应。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

    时间:05-23
  • 西藏,在新时代迎风翱翔

      布达拉宫广场,红旗猎猎,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巍峨耸立。  “没有西藏和平解放,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73岁的巴桑老人坐在自家两层藏式民居的院子里,晒着太阳,喝着酥油茶,惬...

    时间:05-23
  • 南非专家:中国引领全球绿色发展 中非互利合作推动能源转型

      南非国家政府学院院长布萨尼·恩卡韦尼5月21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中国引领全球绿色发展,中非互利合作有助于推动能源转型。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石宇  中国电动汽车竞争优势显著  文章指出,近期,美国和...

    时间:05-23
  • 一座“黑灯工厂”的智能化转型|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走进宝钢股份冷轧车间,犹如进入一座幽暗的钢铁丛林——行车依靠导航指挥在空中自如滑动,精准地吊卸钢卷,没有驾驶员和地面人员,整片作业区域几乎没有照明,只有24小时“在岗”的机器人和机器繁忙作业的轰鸣声...

    时间:05-23
  • 5.5G、AI画像……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亮点超多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明天(24日)在福建福州举行。本届峰会是国家数据工作体系优化调整后首次举办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目前,大会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今年的场馆首次引入5.5G通信网络,主会场经过...

    时间:05-23
  • “西藏力量”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

    西藏被称为“地球第三极”,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系统被冠以各种美誉。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高原特有的动物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衍,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此同时,西藏的湿地、草甸、森林...

    时间:05-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