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安徽合肥政协聚力推动“科创之城”建设

2024-06-06 12:2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合肥6月6日电(储玮玮)“这是学生参加社区举办的公益讲座后,获得的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证书,还有信息学科普活动中的一等奖、二等奖……”记者日前跟随安徽省2024年“政协江淮行”活动来到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陈村路社区,安徽省特级教师、蜀山区政协委员鲍康胜正拿着一沓奖状向大家介绍。

  鲍康胜是教育部“国培”计划首席授课专家,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教练员。2023年,蜀山区居民希望陈路村社区能够组织公益性科普教育活动。鲍康胜听闻后主动向社区提出,“我是政协委员,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的科创建设尽些绵薄之力,让辖区孩子接触科创、爱上科创。”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模型。储玮玮 摄

  同年3月,第一期“科创大讲堂”就吸引了辖区近千名学生报名。截至目前,“科创大讲堂”已经成功开办了18次,吸纳了12位科普志愿者,成立了19人专任教师团队,组建了以24位儿童成员为主体的科创小团队,成为孩子展现才华和能力的舞台,并荣获多类奖项。

  在合肥像鲍康胜一样活跃在科创一线的政协委员还有很多,他们依托政协平台,发挥专业所长,为科创发展助力。

  中国蜀山“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是集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载体。近年来,蜀山区井岗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紧扣“全域科创”战略定位,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走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加强工作联动,推动建设发展。

2024年“政协江淮行”活动来到合肥市蜀山区。储玮玮 摄

  “张海民、林永兴两位区政协委员作为科学岛上研究员,将委员履职与自身岗位相结合,通过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蒋晓鹃委员依托成立的‘文化+’政协委员工作室,通过科普讲座让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井岗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工作联络组组长邵军说道。

  在服务保障“国之重器”过程中,同样也凝聚着政协的智慧和汗水。作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市目前共已有和拟建13个大科学装置,其中,7个坐落在庐阳片区。近年来,由庐阳区政协主席担任该区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建设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项目建设组组长,注重发挥政协优势,凝聚委员力量,推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竣工,推进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园区(BEST)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做好强光磁试验装置项目、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前期对接工作。

2024年“政协江淮行”活动来到合肥市庐阳区。储玮玮 摄

  “置身‘科创名城’、立足‘创新高地’,合肥市政协将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紧扣中心大局,以履职之效服务合肥创新之为,助推合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表示。

  据悉,2018年以来,合肥市政协围绕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等议题开展重点协商活动61次,多项建言成果被该市“十四五”规划及专项发展规划吸纳,部分已转化为具体措施。

  今年,合肥市政协将抢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围绕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化发展、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建设、未来大科学城建设等开展协商调研,助推合肥“科创名城”建设。(完)

  • 相关阅读
  • 时政微观察丨新“长城”,新奇迹!

      近日,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上空,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拍摄了一组三北地区的画面。从太空俯瞰三北,一座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正不断延伸和扩展。  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

    时间:06-07
  • 今日高考,致最好的你!

    胸怀凌云志不负少年时又是一年高考为梦想而战的你准备好了吗?经过多少奋笔疾书熬过多少含泪坚持那些陪伴你的月光那些温暖你的朝阳汇聚成了今天这个闪闪发光的日子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新的起点你的未来,不可限量高...

    时间:06-07
  • 文化中国行 | 时光里的非遗

    非遗古人给予今人的厚重馈赠当下回应往昔的悠长回声锣鼓铿锵戏韵流芳京剧融合唱念做打配合手眼身法用精美绝伦的表演在舞台上呈现华彩瞬间千秋笔意翰墨流芳中国书法以独特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表达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

    时间:06-07
  • “演艺经济”助燃夏日热情 文化消费热潮涌动

    荧光棒挥舞成海,激情跟唱响彻云霄,在这个热烈的盛夏,各地演唱会、音乐节热浪滚滚,全国演出市场持续火爆。观众纷纷赞叹“全场大合唱太燃了”“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时刻”!如今,为心仪的演出“打卡”一座城,或者将...

    时间:06-07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度” 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央视网消息:6月6日《新闻联播》报道了嫦娥六号“太空接力”、我国成功发射TEE-01B星等3颗卫星等一批重大项目和科技工程“加速度”,呈现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嫦娥六号携带月背...

    时间:06-07
  • 文化新观察|守护文化遗产的基层答卷

    6月8日,我们将迎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这个日子的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将在辽宁沈阳举行主场城市活动。这是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展以来,首次在东北地区举办。东北地区的文化遗产有怎...

    时间:06-07
  • “云”上约农机 夏收更高效(一线调研)

    开镰喽!5月30日,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韩寨村,收割机来回穿梭、麦香阵阵。“手机点一点,农机就上门,好嘞很!”韩寨村的种粮大户韩大奎种了120亩小麦,只用一天就完成了收割。以前,夏收时节农机紧俏,韩大奎...

    时间:06-07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中原农谷的三个场景

    中原熟,天下足。小麦、水稻、花生等10余个品类的种子,在墙面上30根亚克力管柱承装着,形似风吹麦浪,迎接着丰收的季节。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的中原农谷展厅,来自河南省内各个县区的重要口粮在这里错落有致地展示着...

    时间:06-07
  • 嫦娥六号携带月背样品完成“太空接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继嫦娥五号之后,第二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嫦...

    时间:06-07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为丰收护航!这些新农人用科技反哺农业 奋战麦收一线

    当前,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度过半,苏鲁晋冀等省份即将进入收获高峰。今天,我们来认识河北沧县忙碌在麦收一线的新农人,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和智能农机装备,为丰收护航。6月5日下午,沧县鑫翰合作社的张宸和她的小伙伴们...

    时间:06-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