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一生只做一件事 我为祖国守边防

2024-06-29 09:39:34

来源:法治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红兵 见习记者 哈建伟

6月26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阿尔山口岸。阿尔山市第一小学小学生朗诵的诗词声,回荡在巍巍大兴安岭,响彻阿尔山口岸。“祖国在我心中”,国门前巨石上刻着的这几个大字,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

位于中蒙边境的阿尔山口岸,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5个国际口岸之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今年68岁的于长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边民,20年前他就把家搬到了白狼镇,从事农业种植工作。自从加入护边员队伍以来,每天都尽职尽责地在边境线上巡护。

“守好边境一线,我们的家就安全了,晚上睡觉都踏实!”于长深感慨地说道。

67岁的护边员王玉发作为天池镇守边红色堡垒户,巡边守边20余年,风雨无阻为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站岗放哨”。多年的护边经验,让他对边境管段地段、通道了如指掌。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年来,阿尔山警民还联手成立“雪城义警”治安联防协会,1035名群众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以护边、戍边、强边为己任,同心守边疆、合力固边防。

目前,协会登记在册的义警队员已达695名,共开展巡防、检查、化解矛盾纠纷等各类活动7000余次,累计协助派出所查破案件300余起、化解纠纷1800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0多万元。“警察蓝”“义警红”成为阿尔山边防线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阿尔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办公室副主任赵洪波深情地说道:“与界碑为伴、与国门为伍,在日夜坚守的工作中,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 相关阅读
  • 东西问|张长亮:中国跨海通道工程何以取得跨越式突破?

      中新社广州6月30日电 题:中国跨海通道工程何以取得跨越式突破?  ——专访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长亮  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  经过逾7年的建设,深中通道这...

    时间:06-30
  • 东西问|张良仁:中国考古学家为什么去海外考古?

      中新社南京6月30日电 题:中国考古学家为什么去海外考古?  ——专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张良仁  中新社记者 钟升 朱晓颖  近年来,与相关国家和...

    时间:06-30
  • 明天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7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

    时间:06-30
  • 东西问·中国石窟|王大方:阿尔寨石窟为何有“草原敦煌”之称?

      中新社呼和浩特6月30日电 题:阿尔寨石窟为何有“草原敦煌”之称?  ——专访内蒙古文物学会副会长王大方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的阿尔寨石窟,是一座集寺...

    时间:06-30
  • 东西问|胡芳:怎样看待草原王国吐谷浑的历史作用?

      中新社西宁6月30日电 题:怎样看待草原王国吐谷浑的历史作用?  ——专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胡芳  中新社记者 潘雨洁  近年来,随着青海海西地区吐蕃时期墓葬、甘肃武威唐代吐谷(yu)浑王族...

    时间:06-30
  • 评论:提升大陆旅行至“橙色警戒” 台当局罔顾民意难达目的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提升大陆旅行至“橙色警戒” 台当局罔顾民意难达目的  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  台当局陆委会近日宣布提升台湾民众赴大陆及香港、澳门旅游警示至“橙色”灯号,代表“避免非必要旅行”,...

    时间:06-30
  • 新时代中国—东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从浙江工业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获悉,6月29日,“新时代中国—东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工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2024年年会”在杭州举行,多位国际问题学者...

    时间:06-30
  • 海拔5374米!父子两代守护雪域高原的“天眼”

      今年是“甘巴拉英雄雷达站”  授称30周年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组建于1965年10月,阵地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  甘巴拉老兵龙扶国与儿子龙兵  再上海拔5374米的雷达...

    时间:06-30
  • 凡人微光|“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和热爱,始终推着我朝前走”

    顾风,曾担任大运河联合申遗办主任,亲历了大运河成功申遗的整个过程。他致力于大运河的申遗和保护,一方面出于历史责任,另一方面来自他对运河与生俱来的感情。他说,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和热爱,始终推着他“朝前走”...

    时间:06-30
  • 老师,原来人生不只沙漠,还有旷野!

    视频简介:“老师,你去过北京吗?”“沙漠的尽头是什么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新疆且末县,沙漠狂风肆虐、交通信息闭塞,流鼻血、嘴唇干裂是这里的家常便饭。然而20年来,仍然有一批批青年奔赴这片荒凉的土地...

    时间:06-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