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中国石窟|张铭:“东方微笑”何以永驻麦积烟雨中?

2024-07-02 21:38: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兰州7月2日电 题:“东方微笑”何以永驻麦积烟雨中?

  ——专访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张铭

  中新社记者 丁思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处于中国石窟走廊的十字路口,沟通东西、连亘南北,既是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艺术再现,也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标志。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为何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窟内有哪些典型的“中西合璧”造型案例?“东方微笑”何以成为麦积山石窟标志性的“表情包”,它与其他国家石窟内的微笑佛像,有何关联和异同?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张铭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作出阐释。

视频:【东西问】张铭:“东方微笑”何以永驻麦积烟雨中?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从麦积山石窟的营造历史来看,它为何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张铭: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多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近1000平方米。

  麦积山石窟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存了北朝时期佛教造像的完整序列,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造像艺术的特点,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从中国著名石窟寺的分布区域来看,麦积山石窟正好处于中国石窟走廊的“十字路口”。位于这样的古代交通路网中,此地更易受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在1000多年的营建历史中,融合吸纳、包容并蓄、不断创新,造就了麦积山石窟在泥塑艺术上的登峰造极。

甘肃天水,游客在麦积山石窟参观。九美旦增 摄

  麦积山石窟以泥塑闻名于世,与天水大地湾文化一脉相承。大地湾文化是中国最早使用彩陶的史前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彩陶的古文化之一。烧制陶器,需要掌握泥塑的塑形能力、绘塑技艺。佛教传入天水之前,当地人已具备成熟的泥塑技艺。佛教传入后,工匠将泥塑技艺与佛教艺术相结合,成就了保留至今的佛教艺术精品。

  早在1000多年前的营造过程中,麦积山每个洞窟内,建筑、造像、壁画齐备,呈现三位一体的完整空间,佛教造像组合关系也明晰陈列。但由于麦积山石窟地处小陇山林区,降雨量充沛,导致石窟内部分壁画脱落。但今天我们依旧能看到众多保存完好的泥塑文物,也从侧面反映了麦积山石窟泥塑材质的优质、绘塑技艺的高超,可抵御潮湿环境的侵蚀。

航拍麦积山石窟。九美旦增 摄

  中新社记者:从窟龛形制、造像、服饰、壁画内容等方面,麦积山石窟如何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哪些典型的“中西合璧”造型案例?

  张铭:历史上,天水居于陇右,古称秦州,是长安以西的丝路重镇。当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时,天水成为内地最早开展佛事活动的地区之一,麦积山石窟成为中国石窟寺走向本土化、民族化,实际上也是逐步中国化的重要转折点。

  在麦积山石窟,各民族文化交融、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印记随处可见。以第74、78窟为例,窟内正壁左右上方出现了两个龛,龛内分别为交脚和思惟菩萨的一铺三身组合。这是典型的犍陀罗地区的石刻造像组合,但窟形却仿照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筑造型,可以说是外来文化与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

  从石窟塑像的服装来看,北魏早期佛像的半偏袒袈裟,是在原有偏袒袈裟基础上,添加了右肩搭一角的袈裟,既体现了印度佛教传统,也增添了中原传统服饰元素。随着佛教中国化逐步推进,“褒衣博带”成为典型装束,造像面容也有了秀骨清像的中原风格。

  麦积山石窟历代佛教造像,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从早期较为生硬的“你之造像,我之建筑”的“混搭”,逐步转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融合过程。

麦积山石窟第44窟的西魏泥塑一佛二菩萨组像。主尊佛像被誉为“东方美人”。九美旦增 摄

  中新社记者:麦积山石窟中有很多佛龛石窟造像都是微笑的表情,中国其他石窟、国外石窟也有类似的微笑佛像,这其中是否有关联?又有何异同?

  张铭:微笑的造像,并非麦积山石窟所独有。中国北朝的佛教发展史中,微笑造像非常流行,展示了佛教的包容和亲近,以及对信众的接纳和慈悲。这种微笑,在麦积山石窟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第133窟天真无邪的小沙弥,动人的“东方微笑”令无数游客驻足;第44窟坐佛,被称为“东方美人”。正是这些温情脉脉的东方微笑,成为麦积山石窟标志性的文化IP。穿越千年的微笑造像,体现了古人的从容豁达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当下依旧能引发共鸣,这也是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魅力所在。

开凿于北魏时期的麦积山石窟第133窟,动人的“东方微笑”令无数游客驻足。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供图

  微笑的表情,在佛教造像发展的早期阶段,具有普遍性和国际性,不管是国内众多早期石窟造像,还是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外石窟及佛教造像中均有表现。一方面,在丝绸之路传播的大背景下,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在其传播过程中,主线的统一性和关联性贯通东西,以微笑为代表的艺术语言,成为多区域和多民族共同的选择,成为佛教造像最具代表性和感召力的代表符号。另一方面,不同区域和民族所制作出的造像,微笑的视觉感受各有差别。

  以中国四大石窟中的麦积山石窟和云冈石窟为例,二者的造像以泥塑和石雕最为典型,在对材质特点的表现和利用方面均达到神乎其技的高度,在微笑的表达中,又做到了形神兼备,以及对材料和工艺的完美融合,但微笑的感觉却又有所侧重,观者所产生的精神情绪也各有不同。

  麦积山石窟造像的微笑更让人亲近,云冈石窟造像的微笑则神圣感更强。微笑表情在各个早期石窟中均有侧重和不同,需要我们仔细感受和体味。当然,这也说明在石窟“大家庭”中,每个石窟都是不可缺少的成员和构成,都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魅力无限。

  中新社记者: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共有33处遗产点,其中包括了麦积山石窟在内的4处石窟。石窟为何会入选其中?

  张铭: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两千年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是丝绸之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包含的遗址类型丰富,特别是以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4处石窟,是对丝绸之路价值的重要展示,以及东西方之间持续而广泛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见证。

  这些石窟寺遗存,凸显了中华文化多元化特征及历史发展进程,是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对话的杰出范例。因此,以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4处石窟寺被选入其中也是理所当然。

  中新社记者:裸露在外的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工作面临哪些挑战?又将采取什么措施,让“东方微笑”永驻麦积烟雨中?

  张铭:麦积山林区多雨潮湿,造就了“麦积烟雨”绝美景致,也给石窟保护带来了“水患”,塑像和壁画容易出现空鼓、开裂、脱色等病害。

  近几十年来,经过加固、修复、渗水治理和生物防治等保护,古老的麦积山石窟转危为安。石窟保护也从最初的抢救性保护,转入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保护,这是更科学的保护理念。

  目前,我们正在撰写《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以期永久保存麦积山石窟完整信息。这相当于为麦积山石窟进行一次“基因编码”,有助于麦积山石窟的保护、研究、推广工作,必要时文保人员还可以根据报告内容尝试进行洞窟复原。

甘肃天水,工作人员在麦积山石窟内检查数字化扫描的造像和壁画信息。九美旦增 摄

  麦积山石窟是在古丝绸之路背景下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产物,其体现的包容吸纳、兼容并蓄的特质,以及传递体恤、向善、慈悲、达观情怀的微笑等,都为当今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带来诸多启发。今后,我们将依托线上数字化保护,结合线下对石窟艺术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转化,让古老的石窟艺术重焕新生,让“东方微笑”永驻麦积烟雨中。(完)

  受访者简介: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张铭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九美旦增 摄

  张铭,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石窟寺考古及佛教艺术。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及教育部课题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

  • 相关阅读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于7月3日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北京时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

    时间:07-03
  • 连胜文忆与大陆同学留美往事:两岸相同远胜不同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张杨彬)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3日出席在北京举办的2024两岸青年峰会。他回忆起三十多年前赴美留学期间与大陆同学相处往事时说,“当两岸同胞隔海相望,或许会聚焦彼此差异,而当共处异乡土...

    时间:07-03
  • 中国最高法:去年10月以来交叉执行到位金额近400亿元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3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2023年10月以来,全国法院交叉执行案件72843件,取得实质进展或化解23119件,执行到位金额398.91亿元人民币。  交叉执行是指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

    时间:07-03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

    时间:07-03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时间:07-03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丨喊响运河文化宣传的“山东号子”

    在神州大地之上,有这样一条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它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蜿蜒3500多公里,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这就是大运河。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

    时间:07-03
  • 文化中国行丨九朝不断代 这座“古建艺术宝库”里都有啥?

    位于河北石家庄北部的正定古称真定,西依太行山,南临滹沱河,是连接河北与山西的咽喉要地,历史上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自汉代以后,长期为郡、州、府、路的治所,曾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千余年的...

    时间:07-03
  • 东西问·中国石窟|苗利辉:克孜尔石窟对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有何特殊意义?

      中新社乌鲁木齐7月3日电 题:克孜尔石窟对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有何特殊意义?  ——专访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副所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苗利辉  中新社记者 王小军 戚亚平  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克孜尔石窟,开...

    时间:07-03
  • 新华社经济随笔:重大工程是读懂创新中国的一把钥匙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题:新华社经济随笔:重大工程是读懂创新中国的一把钥匙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伶仃洋上架通途……近段时间以来,重大工程捷报...

    时间:07-03
  • 万人说新疆|我的霍城

    当你踏上这片土地,仿佛步入了一个梦幻之境。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其间,宛如仙境一般缥缈。那苍郁的树木在云端之下摇曳生姿,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塞外的豪迈与江南的温婉在这里奇妙融合,演绎出别样的风情。沿着山...

    时间:07-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