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专访哈萨克斯坦汉学家哈菲佐娃:三千藏书印情缘

2024-07-03 19:38: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题:专访哈萨克斯坦汉学家哈菲佐娃:三千藏书印情缘

  作者 曾玥 单璐

  “您好!”接起电话,克拉拉·哈菲佐娃在听到中新社记者的问候后,用中文回应道。

  今年85岁的哈菲佐娃是哈萨克斯坦著名汉学家,曾在该国创下多项与中国有关的“第一”:第一位系统研究中国问题的女性、第一位汉学博士、第一位高校汉语教研室负责人、第一位系统整理中国与中亚关系史的学者。

  “我与中国的很多‘第一次’、学术研究的很多‘第一次’,都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哈菲佐娃说。

  哈菲佐娃的毕生所学,从她的三千多本藏书和资料里可窥一斑:书籍、手稿,未出版的底稿,与中、哈、俄专家学者来往的信件等,其中很大一部分与中国相关。

  一本手抄的《汉语语法》,承载着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

  20世纪60年代初,哈菲佐娃在北京大学留学。她回忆说,那时候物资短缺,很多学习用书难以买到,自己时常为此烦恼。中国同学吕桂珍见状,便手抄了一本《汉语语法》送给她,令她至今难忘。

  50多年后的2019年,哈菲佐娃在多方帮助下与吕桂珍重逢。2022年,哈菲佐娃收到吕桂珍寄来的新年贺卡和刻有中国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题音乐《琵琶语》的光盘。哈菲佐娃说,50多年过去,吕桂珍字迹仍然没变,一曲《琵琶语》胜过千言万语。

2019年,哈菲佐娃(右)与中国同学吕桂珍在北京大学重逢。她们上一次见面,是在1963年。(受访者供图)

  一本俄文版《论语》,开启了哈菲佐娃新的学术道路。

  20世纪70年代,哈菲佐娃在一场论坛上结识了一位在儒学研究领域颇有造诣的俄罗斯研究员。这位研究员将自己翻译的俄文版《论语》送给哈菲佐娃,为她打开了儒家经典的大门。

  “从我这一代开始,哈萨克斯坦才开始有人研究汉学。”几十年过去,哈菲佐娃感慨,“现在已经不一样了,哈萨克斯坦的汉学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更研究当代中国。”

  哈菲佐娃认为,这得益于中哈两国关系发展,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院校开设与中国相关的课程,不断拓展当地汉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两国学者创造了更多机遇。

  哈菲佐娃已记不清来过中国多少次。“汉学研究,要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她说,“我可以很笃定地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有非常光明的前景,未来的发展会更好。”

学生时期的哈菲佐娃正在阅读关于中国工笔画的学术材料。(受访者供图)

  前不久,哈菲佐娃决定将毕生所藏悉数捐赠给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

  “我已经85岁了,想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都留在哈萨克斯坦,留给我们的研究者,留给我的国家。”在哈菲佐娃看来,她的学术生涯和人生命运,都与中哈关系和历史发展密不可分,如今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希望这些书,过了一两百年,还有人研究里面的内容,知道我们当时用的什么教材、上了哪些课。”她希望这项工作能继往开来。而她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近些年,我没有停止写作,也没有停止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汉学研究的薪火,在她家里已接续传承——哈菲佐娃主攻中国与中亚关系史,她的女儿专注于唐朝文化,外孙女则在学习中国历史。

  对当地孩子来说,哈菲佐娃还是一位教写汉字的奶奶。

  “你知道中国吗?”哈菲佐娃常会以这个问题开场。“那你知道中国的汉字‘人’是怎么写的吗?”这时,她往往会拾起一根小树棍,在地上开始书写笔画,孩子们便跟着模仿。“这个字一撇一捺,两个笔画,就是中国象形文字‘人’的写法……”

1999年,哈菲佐娃(左三)与中国同事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未来您还有计划再去中国吗?”中新社记者问。

  “还有一个没实现的愿望”,哈菲佐娃说,她一直想去山东曲阜看看孔子故里,以前每次来中国都因为种种原因错过,期待未来可以实现。(完)

  • 相关阅读
  • 赛马、跑马射箭、刁羊……“马上”有大赛 项项皆精彩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阿比拜7月8日至13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马上项目将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举行。届时,将举办民族赛马、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等竞赛项目和刁羊、马上...

    时间:07-04
  • 截至6月底新疆登记在册经营主体251.51万户 同比增长6.67%

    来自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各类经营主体251.51万户(其中含兵团27.3万户),同比增长6.67%。其中,企业56.1万户,同比增长9.83%。个体工商户190.86万户,同比增长5.98%。外商投资...

    时间:07-04
  • 好似夏日调色盘!新疆木垒万亩田“镶嵌”群峰之中

    7月上旬,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城镇沈家沟村,俯瞰万亩旱田,金色的麦田与绿色的鹰嘴豆地相互交织,黄绿相间,错落有致,宛如大自然神奇画师手中的调色盘。麦田在微风的轻抚下,闪耀着如阳光般温暖...

    时间:07-04
  • “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一年—— 流动的大湾区,车畅人兴活力奔涌

    伶仃洋上,碧波万顷。一桥飞架三地,粤港澳往来日益频密。“现在,我们自驾很方便,约1.5小时就能抵达。”6月的一个工作日,香港青年谭丽时踏上“港车北上”带来的便捷旅程,经港珠澳大桥前往自己不久前在中山创办的...

    时间:07-04
  • 黑龙江“酒厂沟”遗址发现4座汉魏时期房址和5座明清时期墓葬

      中新网哈尔滨7月4日电(记者 刘锡菊 王妮娜)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日发布消息,黑龙江海林市酒厂沟遗址发现大型汉魏时期聚落,有4座汉魏时期房址和5座明清时期墓葬,这一发现为探索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族群的...

    时间:07-04
  • 外交部回应“city不city”走红:欢迎大家来中国

      中新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 邢翀 郭超凯)针对近期网络热词“city不city啊”“好city啊”走红社交媒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很高兴看到外国朋友们亲身感受生动真实的中国,欢迎大家来中国。...

    时间:07-04
  • 中国散裂中子源高分辨中子衍射仪出束

      中新网东莞7月4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4日消息,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高分辨中子衍射仪3日成功出束,开始带束调试,标志着谱仪设备研制成功。  据介绍,高分辨中子衍射仪是中...

    时间:07-04
  • 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北京分营拉开帷幕

      7月3日,2024年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北京分营暨首届京台两岸大学生龙舟文化节活动在京拉开帷幕,来自岛内的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在京高校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两岸多所高校的30余位台胞相聚在...

    时间:07-04
  • 台胞青年重访古丝路: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看看

      中新网兰州7月4日电 (丁思 九美旦增)“敦煌莫高窟、张掖七彩丹霞、兰州的美食,都是我非常期待的,这些我在书本和网络上常常会看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看看。”来自台湾逢甲大学学生古婉瑜4日在甘肃兰州向媒体...

    时间:07-04
  • 为应对南涝北旱灾情 两部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资金5.46亿元

      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今天(4日)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5.46亿元,积极应对南涝北旱灾情,支持加快恢复农业生产秩序。  具体来看,此次下达的5.46亿元资金中:  安排4.47亿元,支持黑龙江、浙江、安...

    时间:07-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